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证券 > 正文
 

杭钢改制已拉开序幕 钢铁整合之外的国资进退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4月09日 12:00 21世纪经济报道

  本报记者 姚 峰

  上海报道

  一波刚平,一波又起。在杭钢集团相对控股宁波建龙之后,杭钢自身的改制也日渐加速。杭钢改制的重要性在于,无论其与谁结盟,都将影响甚至改变华东钢铁行业的势力版图

  4月6日,杭钢集团董事长童云芳告诉记者:“是有一些战略投资者来找过我们。”不过他表示,“现在谈这些还为时过早”。

  国有资产“相对控股”

  有迹象表明,杭钢集团的改制重组早已拉开序幕。用浙江省国资委主任陈正兴的话说,就是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就在不久前的3月底,陈正兴带领浙江省国资委有关部门负责人到杭钢集团调研,并听取了杭钢集团资产部负责人对杭钢改制进展和战略投资者基本情况的汇报。

  听完汇报后的陈正兴对杭钢下一步的改制工作提出了5点要求:一是要对战略投资者进行深入分析,进一步加强沟通;二是要尽职调查,成立专门的工作组调查战略投资者的情况,分析哪一家是最优秀的;三是根据战略投资者的要求,提出好的政策建议;四是尽快列出需要省政府确定的有关问题和政策;五是制定出下一步的工作计划和打算,加快改制的进度。

  此处,陈正兴何以特别强调战略投资者?

  这显然与杭钢一股独大的股权结构有关。杭州钢铁集团公司是浙江省最大的国有独资公司,是由浙江省政府授权经营的国有独资公司。2005年,杭钢集团便被浙江省委、省政府列为改制的5家省属试点企业之一。

  此后,杭钢集团一直在浙江省“国资委和省属企业改革工作指导二组”的指导下推进企业改制和引进战略投资者的工作。

  作为国有独资企业,杭钢改制与浙江省国有资产的退出就成为同一个问题。

  在谈到国有资产的“进退”原则时,陈正兴在之前的一次讲话中,将其概括为“宜强则强,宜留则留,宜退则退”。

  而杭钢的关键则是退出到何种程度。

  在《浙江省“十一五”规划纲要》中,浙江省明确将在“十一五”期间,加快港口物流、战略物资储运和临港工业三大基地建设,“加快建设石化、

能源、船舶、钢铁等规模化、高科技临港重化工业基地”。

  钢铁产业是临港重化工业基地的重点之一,而在相对控股有着临港优势的宁波建龙项目之后,杭钢集团成为未来浙江省战略发展中的一张王牌。

  所以即使杭钢集团在国内处于二线企业,甚至“算不上二线龙头企业”,但由于浙江的地缘优势和消费市场优势,决定了国有资产不会轻易放弃对杭钢的话语权。

  也就是说,在浙江省国资委的期望中,这个战略投资者一方面要足够强大,另一方面却又不能强大到把杭钢一口“吞下”。

  杭钢集团总经理袁明观对记者表示:“国有资产在此次杭钢改制中,不一定会要求51%的绝对控股地位,但我们会保持国有资产的第一大股东地位,也就是说要保持相对控股地位。”

  宝钢、武钢态度微妙

  其实围绕着杭钢改制一直有两条主线。一条是浙江省国有资产的进退,而另外一条就是在“钢铁新政”下,钢铁行业渐入高潮的“重组整合”。

  而身处局中的杭钢,如何让两条主线相互协调,产生优美的“复调”,自然是一件微妙的事情。

  杭钢集团重组宁波建龙目前看来已是尘埃落定,但这条路走来,却颇为不易。陈正兴说:“宁波钢铁项目是在国家钢铁产业政策出台、宏观调控力度加大的背景下获得批准的,十分不易。”他甚至表示:“可以说,这是国家在‘十一五’期间钢铁行业批准的最后一个项目。”

  宁波建龙获批的艰难,除了众所周知的背景,也与杭钢的能量级有一定关系。杭钢集团年产钢在300万吨左右,不仅算不上一线企业,甚至也算不上二线的“龙头企业”。

  所以在宁波建龙重组获批之前,武钢集团曾经与杭钢集团进行过亲密的接触,但后来不了了之。武钢股份董秘赵浩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并不掩饰对杭钢的“艳羡”,他对记者说:“杭钢的确不错,有港口优势也有消费市场优势。”

  但此次杭钢的改制重组,武钢很可能是一个缺席者。

  赵浩说:“在宁波建龙获批之前,我们曾经和杭钢接触过,但对企业主导权上,我们认识上有一些差异。”此后,在主导杭钢未果的情况下,武钢掉头深入内地,接连重组湖北鄂钢、广西柳钢,在这些重组并购中,武钢掌握了绝对的话语权。

  显然,难以谋求对杭钢绝对的话语权,是流产的关键,也是武钢此次缺席杭钢重组的重要因素。

  态度微妙的不止武钢。浙江是宝钢传统的市场势力范围,但此次重组,宝钢也未现身。东方高圣投资顾问公司并购专家冀书鹏分析,宝钢缺席的原因可能是宝钢无暇他顾,也可能是考虑杭钢的优势是否能与其契合。

  在目前宝钢接触或已经结盟的钢铁企业中,不论是新疆八钢,还是包钢、邯钢,都具有原材料优势,而杭钢虽然毗邻港口,处于消费中心,但这些优势对于同处华东,有港口优势的宝钢来说,重合度较高。

  不论是目前已经进入杭钢改制视线的民企,如南钢联、新希望,还是钢铁巨头米塔尔、阿塞洛,冀书鹏认为,在钢铁产业重组整合和国家对外资参股国内钢铁企业愈加谨慎的背景下,以上的这些投资者,都很难称得上真正的“战略投资者”。

  杭钢目前的年产钢量为300万吨左右,即使到2010年,宁波建龙400万吨高附加值板材产能如期达成,杭钢的总产量也很难超过1000万吨。而1000万吨,在钢铁产业政策中,是一个关键的衡量标准。

  虎杰咨询有限公司分析师张寅表示:“根据钢铁产业政策的精神,达到1000万吨,就意味着今后不会被人吞并。”

  但一切也许真的还为时过早,袁明观说,杭钢集团的改制至少要到六七月份才会有明确的进展。而在这几个月的时间里,不排除会有新的战略投资者“拍马杀到”。

  而其中,自然不排除会出现类似武钢、宝钢这样的国内龙头企业。而到那时,杭钢改制重组的进展与结果,将真正改变华东钢铁行业的势力版图。

  新闻回放

  3月16日,宁波建龙钢铁有限公司重组方案获国家发改委核准。宁波建龙钢铁重组为宁波钢铁有限公司,杭州钢铁集团相对控股。各股东所占比例为:杭钢集团占股44.39%,唐山建龙占股29.17%,南京钢铁占股20%,

福建联华国际信托占股4.57%,ATN公司占股0.82%,冠嘉公司占股1.05%。

  宁波建龙钢铁项目从2002年4月开始筹备,注册资金为人民币11亿元。2004年6月因多处违规被叫停。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