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上市公司 > 正文
 

海龙科技已到生死关口 董秘一个月只拿3.76元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3月22日 09:22 中国经济时报

海龙科技已到生死关口董秘一个月只拿3.76元

  本报记者 杨崇伟

  尽管是国内最大的炭和石墨制品生产企业之一,海龙科技(资讯 行情 论坛)(600516)却正在面临最严重的考验。用甘肃省一位领导的话来说,“海龙科技的重组已经到了十字路口”。

  董秘:一月只拿3.76元

  2月10日,公司发布业绩预告称,预计2005年全年亏损额度15000万元左右。亏损主要原因:由于公司大股东兰炭集团的重组仍在进行中,兰炭集团引进增量资金归还占用公司资金的计划仍未实质实施,而且公司以前年度为兰炭集团以存单质押形式提供的贷款担保和开具的商业汇票2005年到期后,兰炭集团无力偿还,公司被迫代为偿还,造成大股东占用增加13500万元,计提坏账准备的比例和额度都较2004年度增加。同时从公司长远利益考虑和出发,为使会计估计更加合理,拟对公司三年以上的应收账款全额计提坏账。

  由于公司2004年度已经亏损,如果2005年度继续亏损,根据相关规定,公司股票将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的特别处理。

  “举步维艰,公司已经到了生死攸关的关口。”海龙科技工作人员告诉中国经济时报记者。

  21日,当海龙科技董秘邓广星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大股东兰州炭素集团的办公楼下正围着数百人向兰炭集团领导讨要工资。

  “确实比较困难,由于长期以来集团公司改制的进展不快,负担较重,对上市公司影响较大。公司正式职工只发生活费400元,扣除‘四金’后所剩无几。拿我来说,去年下半年以来扣掉‘四金’后,每月只有3.76元的收入。”邓广星尴尬地说。

  再遭谴责

  由于海龙科技内部运作问题,公司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就遭到上交所的两次谴责。

  2005年6月2日,因“2004年年报显示当年亏损8451万元,对于上述亏损情况公司既未在2004年第三季度报告进行业绩预告,也未在年度结束后发布业绩修正公告,而是迟至2005年4月27日披露年报时才公告上述亏损状况”,公司被上交所予以谴责,但公司高管并未受到处罚。

  而2006年3月17日上交所发布的谴责公告则对公司高管甚至包括前任也“连窝端”了。公司前任董事长谢信跃、前任董事王军、现任董事长任银光、董事杨立新、张耀宗、何世荣、邓广星、独立董事田中禾、宋华、翁雪鹤遭到公开谴责。

  此次遭受谴责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公司于2004年9月30日、2004年10月10日为控股股东兰炭集团的商业承兑汇票1000万元和4000万元提供质押担保,由兰炭集团贴现。该汇票于2005年3月30日和2005年4月11日到期,由于兰炭集团无力支付,公司代为支付5000万元;2004年11月15日公司为兰炭集团的5000万元银行承兑汇票提供质押担保,该汇票于2005年6月23日到期,由于兰炭集团无力支付,公司代为支付5000万元;2004年6月27日公司为兰炭集团的3500万元贷款提供担保,该贷款于2005年6月27日到期,由于兰炭集团无力偿还,2005年12月31日由公司代为支付3500万元;2004年6月26日公司为兰州海龙房地产有限公司(兰炭集团控股子公司)的500万元贷款提供质押担保,该笔贷款于2005年6月25日到期。公司对上述担保事宜没有履行相应的程序及临时公告义务,对被担保方债务到期由公司代为支付款项事宜,公司也没有履行临时公告义务,公司仅在2004年年报和2005年半年报中对上述事项进行了披露。

  二是存在重大错报。如在2004年年报、2005年半年度报告的重大合同及其履行情况的担保情况部分,“为控股股东及公司持股50%以下的其他关联方提供担保的金额”和“违规担保总额”项目披露的金额均为0,实际金额分别为11500万元和41213万元以及4000万元和33669万元,存在重大错报。2005年上半年报告期内公司重大关联交易事项的关联债权债务往来部分公司大股东占用公司资金披露的金额为2.61亿元,实际金额为3.61亿元,存在重大错报。

  “是属于错报,将违规担保项下金额错写为0,其实在报表里已经把担保情况说明了,但交易所认为这是重大错误。”邓广星说。

  经营压力大

  对公司来说,最直接的问题就是缺乏资金和效益问题。

  2005年三季度报表显示,公司的流动负债78341.70万元,长期负债6305万元,而货币资金仅有14626.73万元,公司面临强大的资金压力。

  “集团占用公司4亿多元。每年财务费用达到5000多万元。”邓广星说。

  由于公司资金被大股东大量占用,当前的资产负债率已经不能反映公司真实的资产状况,大量无效资产的存在不但不能给公司带来效益,反而要为之付出不必要的开支。

  据熟悉海龙科技情况的人士介绍,这家公司历史上曾经是当地的利税大户,但1998年以后,公司就变得很困难了,由于原材料的大幅上扬,使成本骤升,而其主导产品销售价格却逐级回落,严重影响了公司的效益。到1999年,公司就出现了发不出工资的情况,“当时公司的困难程度,可以从银行不再给予贷款得到证明。”

  可以说,是2002年的上市救了公司。当时为了发行上市,一些没有效益或者是负担的资产基本上划给了集团公司。

  2002年8月7日,经中国证监会核准,公司于2002年8月15日公开向社会公众发行人民币普通股股票8000万股,发行价格为每股6.06元人民币,募集资金净额46521.41万元。

  此后,公司得不到银行融资的状况大为改观。“2003年银行给贷款了2.6亿元。”邓广星告诉记者。而此时公司刚刚发行完股票,应该说是资金充裕。

  但有业内人士分析,海龙科技的现金流基本是负的,上市募集资金只是解了公司的燃眉之急,由于机制和经营状况没有得到较大的变化,一旦资金耗尽,仍要回到以前嗷嗷待哺的地步。

  “到2004年底,银行已经不再贷款了。”邓广星证实,“上市使公司延续到今天。”

  寄希望大股东重组

  一个不争的事实是,作为父子关系的大股东和上市公司,由于公司上市时是“老子”承担所有负担一手扶持而来的,一夜之间募集到如此多的“真金白银”,“老子”自然想把这些“劳动成果”纳为已有,这是国内上市公司被大股东频繁占用资金的根本原因所在。

  海龙科技所在地是甘肃省兰州市红古区海石湾,由于地处偏僻,离市区较远,这里的中小学校、技校、

医院包括消防队都是公司大股东兰炭集团所建,虽然以前兰炭集团还有过令人艳羡的辉煌,但时过境迁,如今的兰炭集团已经不堪重负,靠自身已经很难归还占用海龙科技的款项。

  “(兰炭集团)每年亏七、八千万元,在重组上还没有找到最终的出路。”邓广星告诉记者。

  实际上,由于兰炭集团已经向中国证监会做出保证,不再占用上市公司的资金,这等于是切断了兰炭集团的资金来源,据兰炭集团的工作人员反映,“兰炭集团已经没有任何收入来源”,因此重组是兰炭集团的惟一出路。而对被侵占大量资金的海龙科技来说,兰炭集团能够早日重组成功也是解决自身困难的最有效的办法。

  “兰炭集团改制的方案三年前已报,最近加快了进度,但时机上还是晚了些。”一位业内人士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说,“国内一些大的机构如银河

证券等以前都做过方案,不过没有搞成”、“作为公司大股东,由于兰炭集团改制时间拖后,且不说耽误了本身的发展,占用公司的巨额资金还起来更是没有日程表,给上市公司带来难以估量的损失”。

  邓广星透露,集团公司重组的难点是人的安排问题,“现有职工7000多人,实际上2000人就够了,而5000人的减员是大问题。”

  由于人的问题,几家重组机构都望而生畏,在与集团接触后没有了下文。不过最近集团的重组又出现一丝曙光。中国经济时报记者了解到,包括中钢集团、辽宁方大集团以及深圳的一家投资公司正在与公司接触。

  “辽宁方大集团的可能性更大,他们已经承诺要拿出3-5个亿的资金来重组。集团公司重组要达到三个目的:一是要能彻底解决大股东欠款问题;二是国有企业员工身份转换问题,建立市场经济的用人机制;三是有利于

股权分置改革的进度。”邓广星强调。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