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上市公司 > 正文
 

长虹:疾速前进技术创新路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3月16日 10:26 中国经济时报

长虹:疾速前进技术创新路

  长虹系列报道之二

  2005年12月23日,长虹召开第二次技术创新大会。这一天,长虹兑现一年前的承诺,隆重表彰当年涌现的60余项技术创新成果,以500万元奖励这些成果的创造者,并将2006年技术创新奖金上调至600万元,鼓励科技人员坚定不移走自主创新之路。

  一时间,《长虹500万重奖技术功臣》成为国内各大媒体关注的焦点。业内人士认为,长虹重奖技术功臣,是国内家电企业决心摆脱简单价格战,将工作重点转向自主创新,走创新型发展道路的标志性信号之一。

  长虹技术创新的路径何在

  “2006年长虹技术创新工作的出发点,仍是公司领导于2004年提出的‘三坐标’产业发展战略。”接近赵勇的人士透露。

  何谓“三坐标”战略?即面对技术、市场、环境等方面的压力,长虹努力打造核心技术能力,从而在产业价值链方面,通过引进消化基础上的创新和原始创新,向关键部品、软件转移;在产业形态方面,通过集成创新,寻求战略合作,向信息家电、IT产品转移;在商业模式方面,通过模式创新和结成战略联盟,向服务提供、内容提供转移。

  沿着“三坐标”战略,长虹正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短短一年半时间,从单纯的家电制造商向标准制定商、内容提供商的转变,集成数字电视、空调、冰箱、IT、通信、数码、网络、电源、商用系统电子、小家电等多个产业。显而易见,长虹″三坐标″战略的终极目标是3C融合,自2004年7月以来,长虹3C产业布局成效显著:沿着产业价值链、商业模式及产业形态三大方向,长虹先后成立长虹朝华,进入IT领域;成立国虹通讯,定位在通信终端、网络终端及个人移动电子产品的研发、生产、销售等;成立长虹信息,与中国电信、盛大合作,主营网络增值业务,目前介入的领域集中在IPTV、视际通及ADSL终端上;成立虹微公司,担负起IC芯片开发的重任。

  随着3C布局基本完成,长虹在IT、信息家电、内容及服务提供等方面逐步呈现出竞争力。2005年底,长虹成功入主美菱,强势介入冰箱领域,由此,长虹“黑+白”的产业协同效应进一步显现。

  围绕“三坐标”战略进行的产业布局雏形已具,下一步,长虹高层考虑的,就是如何通过技术创新从本质上推动各自产业的发展,营造良好的产业生态环境,增强产业持续盈利能力。

  长虹凭什么实现技术创新

  在长虹的技术路线图里,长虹设置了技术创新战略的中长期规划。

  2005年12月22日,长虹“战略技术委员会”宣告成立。这个委员会规格很高,是长虹董事会下设的第一个专门委员会。根据规划,长虹战略技术委员会组织机构包括公司内部委员、外部委员及技术专家库,委员会将审定企业创新战略,确定创新资源分配方案,检查创新战略实施情况等。

  与此同时,长虹提出,作为企业真正的核心资源,人才也必须与市场接轨。通过市场化手段提升竞争力,打破原国企的用人机制、用人方式、薪酬方式:一套崭新的″三打破″用人机制横空出世,旨在解决人才愿不愿意来的问题。2005年起,长虹开始尝试在几个新成立的子公司里,试行股权长效激励机制。长虹此举,符合国家对高新技术企业“鼓励知识、管理等要素和资本一起参与分配”的政策,获得了政府支持。

  要让人才发挥创新能量、要让技术集成发挥协同效应、要让创新成果尽快转化为生产力,必须有一套完备的企业创新体系。

  三大核心技术能力支撑3C融合

  2005年8月13日,随着高登·布鲁斯等一批影响力工业设计人物加盟长虹,其加盟具有更多的标志性意义:通过实施技术创新战略,长虹已造就三大核心技术能力:以虹微公司为主体的IC芯片开发能力;以长虹国家级技术中心为主体的嵌入式软件开发能力;以长虹工业设计中心为主体的工业设计能力。

  2005年6月30日,长虹在成都组建四川虹微技术有限公司,这家由“海归”博士杨刚领衔的专业IC制造公司浮出水面,意味着长虹切中了行业企业核心技术缺失的软肋。

  今年2月,虹微喜讯连连。继数字会聚芯片诞生后,其它几个芯片项目开发已进入尾声,并将陆续运用于整机生产。

  短期内,虹微可为长虹公司提供具有自我特色的核心芯片,提升产品差异化竞争的能力。长期来看,则将开拓出一个全新的产业方向,大幅提升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和技术实力,使公司的设计能力从应用层面向上游核心层面扩展,提供新的利润增长点。

  作为与集成电路同样至关重要的关键技术,长虹必须建立自主软件开发能力。今年1月13日,长虹企业技术中心“面向信息家电的嵌入式软件平台及关键技术开发”项目顺利通过国家863软件重大专项专家组的验收。

  基于此平台,长虹不但可以自行开发一些3C融合产品,更重要的是,有能力对更多共性技术进行攻关突破,做出更专业、更基础的开发工作。

  去年12月,长虹出台《2006年技术创新大纲》,对长虹的技术版图作了如此安排:充分利用当地技术创新资源,逐渐形成以绵阳为中心的全球化创新网络。以虹微公司、技术中心为主体,在成都建设IC设计和嵌入式软件基地;以国虹通讯、数码科技公司、技术中心和工业设计中心为主体,在深圳建设移动通信、机顶盒、移动音视频终端基地;以长虹朝华和技术中心为主体,在北京建设信息家电产品和嵌入式软件基地;以信息技术公司和技术中心为主体,在上海建设固网信息终端、IC设计基地。

  从中可以看出,长虹技术中心还需在公司整体技术构架上承担整合技术资源、产生“1+1+1+1〉4”效应的“提口袋”的作用。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