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上市公司 > 正文
 

未获股东大会批准 科龙14亿关联交易进退维谷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2月24日 02:21 第一财经日报

未获股东大会批准科龙14亿关联交易进退维谷

  该交易事先未获股东大会批准,而类似关联交易及信息披露的违规问题并不鲜见

  本报记者 洪其华 发自上海

  直到昨天,科龙电器(资讯 行情 论坛)(000921.SZ,下称“科龙”)的临时股东大会仍未确定会期。这意味着,其与青岛海信营销有限公司(下称“海信营销”)之间一项高达14亿
元的关联交易,无法获得股东大会批准。然而,这项交易已经在进行中。

  根据相关规定,上市公司与关联人发生的交易金额在3000万元以上,且占上市公司最近一期经

审计净资产绝对值5%以上的关联交易,除应当及时披露外,还应当聘请具有执行证券、期货相关业务资格的中介机构,对交易标的进行审计或者评估,并将该交易提交股东大会审议。

  无论从交易金额还是资产占比来看,这笔交易都必须得到股东大会审批。

注册会计师朱德峰昨日对《第一财经日报》表示:“科龙的做法已经构成违规。”

  从目前掌握的情况来看,科龙此举并未给其股东造成重大损失,但在此值得指出的是,类似关联交易及信息披露违规问题,在国内股市并不鲜见。由此导致股东利益受损的现象,也时有耳闻。

  中国证监会一位官员曾透露一组数据,截至2004年6月底,有关联交易行为的上市公司总数达到1307家,占到上市公司总数的95%。其中有301家既在资本经营活动中存在关联交易,又在产品经营活动中存在关联交易。而不公允的关联交易,已成为影响公司资产质量和盈利能力的重要因素。利用关联交易转移资产、虚增利润、占用上市公司资金,已成为侵占公司利益的重要通道。

  不可能获批的交易

  事情要追溯到2005年9月。由于爆出假账丑闻而陷入僵局的科龙发布日常关联交易公告称,将与海信营销签订代销协议;通过代销协议,后者成为科龙的独家代理商,并销售预计总金额为14亿元的产品。协议时间为自签署之日到2006年3月31日。正是通过该协议,科龙很快恢复了市场销售和商家的信任,从而扭转局势。

  但就在外界为科龙一致叫好的时候,科龙却一再推迟召开股东大会。

  按照《上市公司股东大会规范意见》,公司召开股东大会,董事会应当在会议召开30日以前以公告形式通知各股东。也就是说,直到2006年3月底,科龙与海信营销的销售代理协议结束,科龙的股东大会仍然没有机会审议并通过这个交易。

  科龙证券事务部一位人士电告记者,他们已经意识到这个问题,科龙会尽快组织召开股东大会增选独立董事和审议相关议案,但至少现在还不能落实确切的时间。

  “从目前情况来看,这项关联交易将直到结束都不能得到股东大会的审议并通过。”朱德峰说,因为科龙把不能召开股东大会,归咎为公司现任独董人数不符合有关规定,“现在来看,独董的提名程序决定了科龙在2月28日之前几乎不可能公布新独董提名,这就意味着股东大会不会在3月31日之前召开。”

  独董缺位引尴尬

  “原本是一项对科龙至关重要的关联交易,却成为一项违规交易,科龙如此不专业的做法怎么都说不过去。”一位证券分析师告诉记者。

  事实上,科龙此次股东大会已经一拖再拖。2005年12月,科龙便发出通知,要在1月20日召开2006年度第一次临时股东大会。但后来又称,因部分股东诉求,本次股东大会推后举行。1月11日,科龙再次发出通知,决定将临时股东大会延期至2月27日上午举行。

  但1月23日,一个突然到期生效的辞呈打乱了科龙的计划。这便是科龙独董陈庇昌的辞呈。这样一来,公司董事会出现只有两名独董的情况,不符合相关证券法规及该公司章程的规定。

  2月20日,科龙发布公告:原定于2006 年2 月27 日10:30 举行的临时股东大会,因公司现任独立董事人数不符合有关规定而取消。董事会决定,待拟补选独立董事的候选人确定后,重新通知召开股东大会。

  朱德峰告诉记者,其实早在去年12月初科龙发布临时股东大会通知时,就能预见到今天的尴尬。

  他分析,一旦陈庇昌的辞呈生效,加上免去顾雏军等三人的执行董事职务,科龙董事会将只剩下五人,少于公司章程要求数额的三分之二——六人,需要召开临时股东大会进行补选。但由于本次临时股东大会通知中并无新的董事人选提案,而临时股东大会又不得对通知中未列明的事项进行表决,因此科龙注定陷于尴尬境地。

  但是,“科龙的借口不能成立,它是没有认真对待此次关联交易。因为公司独董缺少和股东大会审议该项关联交易并无直接联系。”上述分析师表示,这也是很多上市公司不遵守相关法律法规的表现。

  该分析师指出,按照从今年起施行的新《公司法》和《证券法》,此类关联交易必须先由股东大会审批通过才能执行。而由于此前对这方面的要求不多,科龙成了“先上车后补票”。

  但事实上,科龙既没有、也无法“补票”了。这是其管理层、股东,乃至监管机构都不得不正视的问题。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1,450,000篇。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