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交中建系 海尔电器股权清晰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1月15日 16:55 经济观察报 | |||||||||
本报记者 尹永铸 济南报道 海尔电器(1169.HK)终于撕去了那块已令它难堪许久的膏药——中建电讯(资讯 行情 论坛)的股份完全退出并卖给德意志银行(以下简称德银),不仅如此,德银很可能会在未来的三年半内将这些股份全部转让给海尔集团,使海尔电器干净利落地成为海尔集团真正意义上的控股子公司。
全身而退 这一切以公告的方式被正式确认是在1月6日。海尔电器公告称,公司股东中建电讯出售给德意志银行23.3%股份的交易正式完成,同时青岛海尔(资讯 行情 论坛)集团控股(BVI)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海尔BVI)以每份0.1975港元的价格,向德银发行涉及同样数量股份的认沽权证,发行价为每份0.03港元。 如果交易完成,权证全面行使之后,包括海尔集团、海尔投资以及海尔BVI等在内的大股东将占据海尔电器74.17%的绝对控制地位。 “此次股权转让是海尔集团香港资本运作的一个里程碑式的转折点,对海尔电器本身来说更是如此,”一直研究香港资本市场的西南证券分析师周兴政认为,“这便于整理好海尔电器的股东结构,有利于海尔集团今后注入盈利能力更强的白电资产。通过此次交易,海尔电器作为海尔集团“海外上市旗舰”的形象越来越清晰了。” 在此次股权转让的过程中,德银实际上充当了桥梁作用,它此次支付的5.576亿港元股权转让款属于过桥资金,将中建电讯的股份接手后,再以适当的方式转让给海尔集团,将钱收回。 根据周的研究,母公司作为内地知名企业的香港上市公司中,海尔电器是母公司最强而股价表现最为低迷的,它在海尔集团注入手机和洗衣机资产后的股价表现很不理想,长期徘徊在0.10-0.20港元,处于“极度被低估”的状态。这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其另一股东中建电讯的不良声誉所带来的影响。中建电讯所属“中建系”的掌门人是素有“凶悍股王”之称的麦绍棠,麦氏不仅精通于将一些仙股(即内地所指“垃圾股”)上市再融资圈钱,近年还曾因涉嫌操纵二级市场股价而被香港廉政公署立案调查。 注入白色家电 令中建系退出还有一种方式,就是海尔继续发行代价股份,使中建电讯的股份摊薄至低于10%,这会令其成为公众股东,从而清空其在董事会的席位。 周兴政认为,从海尔集团出售给德银认沽权证来看,说明是海尔主动踢开中建电讯,引入海外资本实施国际化战略。此举充分显示了海尔集团控制力之强。他认为,此次中建电讯的出局,是海尔与中建电讯双方博弈的结果,而中建电讯采取悉数售股、直接退出的方式,更加说明了海尔集团在收回股权问题上的坚决态度。“这对海尔电器的未来发展将是一个积极的信号。” 中建电讯在公告中谈及退出的原因时表示,“由于中建电讯对海尔电器的投资不再属于核心投资,故将有关投资出售。”帕勒咨询资深董事罗清启认为,从其公告来看,意味着中建电讯对海尔电器的资产质量并不看好。目前海尔电器的核心资产是手机与涡轮洗衣机,这两项业务的盈利能力都很低,加上由于去年国产手机业务普遍不景气,在去年9月公布的上半年业绩中,仅手机业务就巨亏近4亿港元。 因此,向海尔电器注入更优质的白色家电资产,应该是海尔集团迫在眉睫的事情,尽管外界对何时注入及注入何资产一无所知。实际上,内地的家电市场形势早已不那么乐观。 由于原材料上涨压力越来越大及市场竞争日趋白热化,其内地A股上市公司青岛海尔(600690,SH)的主营业务是海尔集团最具盈利实力的空调、冰箱等白电业务,2005年上半年业绩并不理想,虽然仍然盈利,但受到原材料价格上涨的影响其净利润也大跌22.19%。海尔电器长期低迷的现状显然急需改变——它距离海尔集团对这一“海外上市旗舰”的期望太遥远。 海尔电器曾发布公告称,虽然确有重组旗下白电业务的计划,但至于何时将空调和冰箱资产注入,或是将A股上市的青岛海尔进行资产重组后一并注入香港上市公司,尚无具体的时间表。根据此前海尔方面的态度,集团更偏重于后一种方式,而不是将白电资产直接注入香港上市公司。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