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价值在股改中升华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2月26日 14:07 证券时报 | |||||||||
本报记者 袁立波 2005年4月29日,一个在中国证券市场发展历史上颇具里程碑意义的时刻。这一天,中国证监会发布试点通知,股权分置改革试点工作启动。 股改大幕正式拉开后,在“五一”黄金周后的第一个证券交易日,首批股改试点公
截至12月23日,全面股改已启动到第15批,并进入到重点推进的阶段,国有控股重点上市公司的股改步伐加快,许多省、市、区已提出有针对性的股改时间完成表。据本报信息部统计,截至目前,沪深两市共有408家上市公司已经完成了改革或已进入改革程序,覆盖了所有省、自治区、直辖市,408家公司的总市值10977.66亿元,占到两市总市值的三分之一强。 在2005年的这场股改征程上,在市场主体利益多元化的环境下,不可避免地碰到了各种艰难险阻与“疑难杂症”,如涉及到大企业、中等企业与小企业;涉及到国有控股与民营控股企业;涉及到A+H、A+B以及ST公司;涉及到大股东占用资金公司;涉及到权证暴炒局面;涉及到少部分人对股改的质疑…… 但在中国证监会的积极推进下,在“统一组织、分散决策”的总原则指导下,参与股改的公司根据自身情况,“量体裁衣,对症下药”,许多问题迎刃而解。11月1日,证监会《关于提高上市公司质量意见》发布,为股改的进一步推进,创造了较为良性的环境。 在股改进程中,各公司提出了特色多样的股改方案,创新对价方式层出不穷:除通常的送股、派现方式外,还涌现出权证、缩股以及股改与债务重组相结合等多种方式。据统计,在目前已公布股改方案的公司中,平均对价为每10股送3.08股,其中送权证的公司有9家,派现的公司达22家,缩股的公司6家。深市公司康达尔还利用股改与债务重组相结合,以解决历史遗留问题。 此外,许多国有控股公司还积极探索新的机制,包括市场激励机制、引导政策方面。如在第二批试点中,就有农产品等七家公司将股改方案和管理层股权激励计划“捆绑”在了一起。 股改的过程中,我国证券市场基本保持稳定。改革启动时的上证指数为1159点,截至12月23日为1144点,最好的时候达到1223点,市场基本稳定在1100点的位置运行。而且,股改衍生的权证等新品种,为投资者提供了新的投资产品,市场一度掀起权证投资热潮。 值得一提的是,11月25日,经过156天的股改征程,50家中小板上市公司率先全部完成股权分置改革,标志着深沪两市首个全流通板块的诞生。 随着股改顺利地向纵深推进,这场全流通改革也日益受到了诸如美林、瑞银等知名外资机构的高度评价:“股权分置改革推动了中国证券市场的发展与完善,提升了国际投资者对中国股市的信心”、“中国的股权分置改革将有效推动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优化” 、“成长的中国企业越来越吸引全世界的目光”。 可以预见,这场证券市场的深刻变革,将对上市公司价值的评估带来深远影响,改变上市公司价值的内涵与外延。随着全流通时代的到来,我国资本市场将还原其价格发现和资源优化配置的内在功能,上市公司价值实现方式将由现阶段比较单纯的业绩驱动,转向全面的公司价值驱动。同时,机构投资者日益成为市场主导,以往的市场资源错配的现象正在得到系统纠正,能够为全体股东持续带来增值的优质公司必将成为机构资产配置的重点,而无法为股东创造价值甚至损害股东利益的公司必然不断被边缘化、甚至被市场抛弃,最终造就的将是市场的价值将越来越集中于优质公司。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