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上市公司 > 正文
 

昌河股份资产收购太随意 业绩不佳何以资产大增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2月19日 13:58 和讯网-证券市场周刊

昌河股份资产收购太随意业绩不佳何以资产大增

  从大股东的子公司收购的资产没有独立的利润数据,资产质量也有疑问

  作者:本刊特约作者 贺宛男/文

  股价早以跌破净资产的昌河股份(资讯 行情 论坛)(600372)很可能还要雪上加霜。日前,公司决定出资1.4亿多元,收购大股东的相关资产。然而,所收购资产既无盈利数据,董
事会表决时有关董事又未见回避,如此草率的一起关联交易,12月18日就要提交股东会审议表决了。

  收购资产纰漏太多

  12月9日,

昌河股份发布一起关联交易公告称,决定由控股子公司昌河铃木公司(下称“昌河铃木”),以现金收购大股东昌河航空工业公司(下称“昌河航空”)的子公司九江昌河公司(下称“九江昌河”)的冲压设备及厂房等资产,该部分资产账面价值为11824.6万元,评估升值至14163.99万元,收购价为14216.63万元。

  昌河航空持有昌河股份71.58%股权,九江昌河又是昌河航空的子公司,这项交易属关联交易无疑,董事会表决时由大股东派出的董事理应回避,可有关董事并未回避。1.4亿多元的现金支出,对净资产12.4亿元的昌河股份来说并不是小数,可股东大会召开在即,广大股东却不知道收购会给公司带来多大收益,因为整个评估报告压根就没有被收购资产的盈利状况。

  昌河股份这次要收购的冲压设备及厂房等系九江昌河的部分资产,并未独立核算,没有独立的利润数据,既然如此,至少也应有九江昌河的经营指标。但是,评估报告也只披露,截至2004年底,九江昌河净资产17127万元,总资产66802万元,总负债49675万元,并未披露九江昌河到底是盈是亏。此外,关联交易公告显示的九江昌河资产数据是:“最近一期的总资产:9.2亿元,净资产1.9亿元”,与评估报告披露的数据有很大出入。原因或许是因为评估报告揭示的是2004年底的数据,公司公告则是最近一期(例如2005年9月底)的数据。但是,收购行为发生在2005年底,就应该以“最近一期”的数据为准。

  有关资料显示,九江昌河成立于1998年12月,总投资20亿元,可直到“最近一期”,其总资产才9.2亿元,是经营不善资产缩水,还是7年来始终没有完成投资计划?这样一起没有盈利数据、资产又很不确定的关联交易,前景如何,能不让人捏一把汗么?

  业绩不佳何以资产大增

  近年来昌河股份业绩不佳,2003年净利润下降48%,2004年亏损4800万元,今年前三季再亏2344万元,如果全年再亏就要“披星戴帽”。当然,亏损有整个汽车行业滑坡的原因。但是,在昌河股份业绩亏损的同时资产规模却急速扩张,总资产经历了2004年底36.34亿元,今年中期44.6亿元,再到今年三季报46.85亿元的三级跳。

  不到一年总资产增加10亿多元,急剧增加的资产主要来自负债(还有4亿多为少数股权),在此期间负债则从18.72亿元,增至23亿元,再增至25.68亿元。负债的增加导致财务费用急速上升,今年1-9月支付的财务费用2480万元,比去年同期的898万元增加1.76倍。而增加的资产则主要用于两处:一是应收款大幅增加,二是投资和固定资产大幅上升。

  昌河股份应收账款、其他应收款和预付账款三项债权余额从2004年底的4.9亿元,增至今年9月底的8.42亿元,增长72%,除了销售形势不好欠款增加,很大一块源自关联欠款。仅据昌河股份今年半年报揭示,关联欠款就达2.2亿多元,约占同期三项债权的38%;三季报欠款又增加了2亿多元,虽然季报未披露明细数据,但估计增加部分很大一块来自关联欠款。说白了,就是公司借债支付很大一笔财务费用让关联企业用钱。

  另一方面,昌河股份固定资产从2004年底的12亿元增至今年9月底的18.6亿元,增加6个多亿,如投资2个多亿的微型汽车改造,以及投资4个亿的汽车

发动机项目均已竣工,但一句“投资收益体现在公司整体效益中”,就把6个多亿资金的投资效益给一笔带过了。如今,公司又要投资1.4亿元收购大股东资产,成效如何,估计也要如法炮制了。

  “中航系”盛名之下

  昌河股份系香港上市的中航科工(2357.HK)的孙公司(中航科工通过控制100%的昌河航空持有昌河股份71.58%股份)。作为中国首家在海外上市的军工企业,中航科工旗下有6家A股上市公司,如果加上其最终控制人中航二集团持股50%的中航技总公司旗下的A股公司,庞大的“中航系”共拥有10家上市公司。上市企业数量之多,在央企中大概莫出其右,可这些公司大多业绩平平,迄今没有一家进入股改名单。中航科工自身,于2003年10月30日在香港以每股1.21元发行15.9981亿股,集资18.7亿港币,此后最高冲至2港元后,如今已跌至0.4港元。国资委主任李荣融多次强调,央企均需进入行业前三名,可偌大一个“中航系”子女众多,却并无一个出色,其行业地位无从体现。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99,300篇。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