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上市公司 > 正文
 

科达股份欺骗发股 大股东早已巧挪上市公司资金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2月14日 07:03 和讯网-证券市场周刊

科达股份欺骗发股大股东早已巧挪上市公司资金

  科达股份的大股东一直存在高负债和资产状况不佳的情况,通过其子公司占用上市公司资金的情况可能只是被曝光的部分问题

  作者:本刊特约作者 贺宛男/文

  2004年4月底上市的次新股科达股份(资讯 行情 论坛)(600986),一年半后就被证监会
立案调查,原因是涉嫌违反证券法律法规。与此同时,公司发布一则公告称,2003年公司控股股东下面的一家子公司——东营市精细化工厂(下称“精细化工”)向公司子公司借款共计达2.9亿元,虽然这笔巨款已于2004年5月至2005年10月期间分期全部归还完毕,但从出借到归还,均未履行相应决策和信息披露程序。科达股份的问题由此暴露无遗。

  大股东资金紧张子公司出手

  科达股份大股东的子公司占用上市公司资金,发生在公开招股前,2.9亿元的占资额已超出公司发股前净资产2.8亿元(2003年底)。按照

证监会有关规定,大股东占用巨资的公司不得公开募股,现在科达股份却成功募得2.43亿元资金,无疑属欺骗发股;而且这种行为还发生在新一届发审委和上市保荐制度设立之后,包括发行人、保荐人、以及审核通过的发审委成员等,该如何问责?

  公司招股书显示,大股东科达实业(最终控制人为山东广饶县大王镇政府)下面确有一家精细

化工厂,但该厂注册资本仅600万元,截止到2003年底总资产1861万元,净资产738万元,当年实现净利润198万元。像这样一家规模不大的工业企业一年内借款居然高达2.9亿元,令人难以置信。

  招股书同时显示,截止到2003年底,大股东科达实业总资产13亿元,净资产1.75亿元,明显属高负债企业;上市前科达实业持有科达股份62.3%股权,按科达股份净资产2.8亿元计算,仅这块股权就达17444万元。另外,2003年科达实业净利润为1880万元,而来自科达股份的投资收益就达2097万元,说明科达实业的其他资产多处于亏损状态,整体状况不容乐观。

  从以上分析可以得知,所谓精细化工厂借款仅仅是一个幌子,高负债的科达实业资金紧张,巨额借款必定是另有他用。

  1个月集中贷款1.9亿元给谁用?

  让人吃惊的是,2004年9月7日,科达股份刚刚披露其上市后第一份定期报告不久,随即发布了一则关于半年报的补充公告,补充内容系当年4月23日至5月25日发生的6笔银行贷款,贷款本金合计1.9亿元,贷款行包括工商银行、农业银行、招商银行、深圳发展银行和中兴实业银行5家。

  按说公司当年4月发股募资2.43亿元,其募股项目东营黄河大桥按进度才投入1.58亿元,还有8000多万资金存在银行里,公司资金相对比较宽裕,为什么要在短短1个月内集中贷款1.9亿元,且在多家银行分散运作?笔者怀疑是以上市公司名义为大股东贷款。不仅如此,公司短期贷款在发股前2003年底为1.66亿元,今年9月底已增至3.54亿元,其中是否存在被大股东占用的情况?

  为什么这么说?一是科达股份募股项目就黄河大桥一项,该大桥由公司和山东省交通厅共同出资,总投资7.9亿元,其中包括注册资本4.8亿元,双方各占50%,按比例公司投入2.4亿元,而募股资金达2.43亿元,即募股资金并无缺口。大桥于今年8月已建成通车,公司投入资本金1.6亿元,同时又借了两亿元长期贷款,无需再借短期贷款作为大桥的建设资金。而在非募股资金方面,也未见披露有什么投资项目。

  二是科达股份主业(公路工程、市政建设施工)规模近年来均保持在4亿多元到5亿多元的收入水平,虽然需为业主垫付资金,但应收账款也就保持在3亿多元,未见明显增加,一年有4亿多资金流入,再加1亿多贷款已足够维持经营活动的正常运作,贷款规模没有必要高达3.5亿多元。

  但问题是,无论是负责

审计的会计师,还是监事、独董,从来没有提到大股东有占用上市公司资金和违规担保现象,公司财报显示,虽然应收账款、其他应收款和预付账款加起来达4亿多元(今年三季报为4.34亿元),但在附注中,大股东和关联方欠款也均为零。这些“借无影还无踪”的巨额欠款到底是怎么回事?

  因建筑市场竞争激烈,科达股份被人所欠的应收账款就达3.6亿多元;用募股资金投资的黄河大桥(也是3.6亿多元)虽已通车,却因环渤海高速要到2007年底才全线建成,已严重影响黄河大桥的客流量,8月通车到9月底披露三季报,一个多月已亏损170多万元,且这种亏损局面至少将持续到2007年底;如今再加上大股东欠款——包括已经暴露的和尚未暴露的,正在立案审查中的科达股份会迎来什么结局,倒叫人不寒而栗呢。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