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上市公司 > 正文
 

浦东建设:两个突破带来业绩增长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1月15日 17:51 和讯网-红周刊

浦东建设:两个突破带来业绩增长

  张一恒

  拥有纯正浦东血统的浦东建设(资讯 行情 论坛)(600284),于10月31日推出股权分置改革方案后,受到众多机构与个人投资者的关注。作为浦东新区有代表性的上市公司,以及浦东新区综合配套改革试点的最先受惠者,浦东建设自2004年上市以来,稳健经营的同时,业务上实现了两个突破,并带来业绩的快速增长。经营的转型与股改的进行,进一步彰显出
浦东建设的投资价值。

  提高对价提升价值

  10月31日,浦东建设公布了股权分置改革方案,非流通股股东向方案实施股权登记日登记在册的流通股股东每10股支付3股

股票对价,即共支付2400万股股票给流通股股东。随后一周,公司经过与流通股股东沟通,最终对原方案进行了调整,将对价支付水平由原先的流通股股东每10股获得3股上升到3.2股。解读浦东建设修改后的方案,有三点值得关注:

  一、投资价值得到进一步提升

  尽管浦东建设股改方案看似平淡,但结合公司业绩增长与投资价值,可以看出此次股改将进一步提升公司内在价值。以浦东建设停牌前20日均价5.38元计算,10送3.2股除权后,二级市场股价理论上降将为4.07元,以全年保守预计的业绩计算,动态市盈率仅为15倍,低于美国同行业可比上市公司16.5倍的市盈率。

  二、对价计算方法体现对流通股股东利益保护

  从对价得出的计算方法看,利用超额市盈率法计算出浦东建设非流通股股东为获得流通权,应向流通股股东每10股支付2.825股股票。在计算过程中,方案除了考虑因市盈率水平高估发行而导致流通股股东多付出的成本外,还考虑了该资金的时间价值。这是目前采用超额市盈率法计算对价的所有股改公司中,惟一考虑流通股股东溢价贡献,加算同期银行存款利率支付对价的股改公司,充分体现了保护流通股股东利益的出发点。

  三、提高对价反映国资管理部门对股改支持

  浦东建设目前非流通股股份为14600万股,其中国有股为9850万股,在10送3股的方案下,需向流通股股东支付2400万股股份,其中国有股支付1619.18万股;提高对价后需向流通股股东支付2560万股股份,国有股将支付1727.12万股,对价的67.46%由大股东承担。按照调整后的方案,实施后国有股东的持股比例将降低至35.94%,仅保持了国有股东的相对控股,由此可见,方案修改体现了国资管理部门对股权分置改革的支持。

  另有相关资料显示,浦东建设第二大股东上海市浦东新区公路管理署于10月24日将其所持浦东建设19.91%的国有法人股全部无偿划转给浦发集团。股权划转完成后,浦发集团将直接持有浦东建设9500万股国有股,持股比例上升至42.03%,成为浦东建设的控股股东。浦发集团在公司股改前夕增持浦东建设,显示了大股东对浦东建设未来发展的信心和积极推进股改的诚意。

  浦发集团是1996年经上海市人民政府批准设立,1998年开始运行的国有独资有限责任公司,主要承担浦东新区政府赋予的重点工程和重大项目投融资、以及国有资产经营管理两大任务,公司注册资本为39.9亿元,截至2004年底,集团总资产为253.72亿元,净资产为141.26亿元。背靠浦发集团这样的实力股东,股改后的浦东建设值得重点关注。

  两个“突破”带来增长

  浦东建设主营沥青路面摊铺和市政基础工程两部分,“沥青路面摊铺”和“市政基础工程”两大核心业务呈现齐头并进的良好局面。随着近几年的发展,尤其是2004年3月发行新股上市以后,浦东建设发挥投融资的优势,实现了两个突破,即经营地域突破与经营模式突破。可以说,现在的“浦东建设”远远超出了字面上的本义,经过几年的努力,公司管理层已经赋予了“浦东建设”全新的内涵。

  一、经营地域突破浦东,覆盖苏浙皖

  在业务地域上,浦东建设立足浦东,依托上海,正辐射长三角乃至走向全国。目前公司的业务突破了浦东本地,覆盖到苏浙皖三地,2004年年报显示,浦东建设主营收入的一半左右来自江苏与安徽,尤其是公司从江苏取得收入,取得高速增长。因此,长三角地区的协同发展,对浦东建设未来机遇很大。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长三角经济区是

中国经济最繁荣的地区之一,也是公路、道路建设上的投资增长最快的地区。按照上海“十一五”公路发展规划,预计到“十一五”期末,上海公路总里程将达到8760公里,届时长三角“三小时都市圈”城际
高速公路
将基本建成,上海及长三角地区城市化水平将得到进一步提升。2010年的上海世博会也将对长三角地区及上海的城市交通、城市建设带来深刻的影响。此前,国务院副总理黄菊曾亲临上海主持长江三角洲地区交通发展座谈会,指出长江三角洲的交通现代化重在统筹规划、协调发展,实现互利共赢。会议充分表明了中央对“长三角”交通建设的关注程度。目前,一个以上海为龙头、由15个城市组成的世界第六大城市群正在迅速崛起。为实现大交通的目标,苏浙沪的道路建设正在如火如荼的展开。

  二、经营模式突破单纯施工,转型投资建设商

  沥青路面摊铺一直是公司相对稳定的收入来源,2002年起,浦东建设在传统产业道路、桥梁施工的基础上,逐步向投资建设领域延伸,特别是在2004年3月以后,抓住上市的契机,发挥投融资的优势,突破单纯施工的经营模式,通过以BT项目投资带动施工方式,扩大建设市场的覆盖和规模,提升公司的综合收益,已经成功地向投资建设商转型。

  4年间,浦东建设分别在上海浦东、安徽池州、江苏无锡、江苏昆山等地区以BT形式对当地的市政道路和公路进行了投资建设。

  目前,公司正在积极加大BT项目的投入。公司2004年年报中披露,募集资金投资的沥青再生项目由于市场的变化,未能达到原来预期的规模和效益,影响了对当年的利润贡献,而以BT模式在浦东和无锡投资的两个项目进展顺利,带来了可观收益。对此,公司于2005年公告,为了提高募集资金的使用效率,提升盈利能力,公司拟在继续逐步推广沥青再生技术的同时,将原本用于沥青再生项目的剩余部分募集资金变更到收益率更高的新项目中。即分别对公司控股子公司无锡普惠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增资11158万元,对上海浦兴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增资5000万元,主要用于4个BT项目开发。

  BT项目是一种项目投资建设模式,即“建设-移交”模式,指公司将承担某一工程项目的建设,建成后对方将该项目进行回购,公司通过移交实现收益。经测算,如果按照计划顺利实施,这4个项目将为公司带来非常好的收益。

  市政基础工程业务的快速增长带来收入增长,目前这块业务收入占比已经超过50%,其中BT项目带动的市政基础工程收入占比近40%,且呈继续增长的势头。BT项目所带动的施工业务毛利率明显高于一般市政项目,对于提升公司盈利能力产生积极影响。

  随着经营地域的扩展与经营模式的转变,浦东建设的业绩呈现良好的增长态势。2005年半年度报告显示,公司上半年实现主营业务利润2989万元,同比增长76.13%;营业利润1366万元,同比增长139.65%;净利润2787万元,同比增长111.95%。最新的三季度报告显示,浦东建设前三季度取得0.21元/股的优异业绩,同比增长95.7%。2005年前三季度的业绩已经超过2004年全年的业绩,显示出公司业绩良好的成长性。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