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上市公司 > 中国股权分置改革专网 > 正文
 

大杨的创世之路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0月12日 17:48 新浪财经

大杨的创世之路

  韩庆丽

  今年大连国际服装节前夕,我们在几次采访大杨集团总裁李桂莲时,都听到她说这样一句话:“我们要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版图上,正确定位企业的发展目标、发展战略。”这话令人们对这位农家女出身的女企业家再次刮目相看,并且想切实了解一下我市最大的服装企业——大连大杨创世股份有限公司,在国际化的战略上将如何运作、发展、腾飞。

  合理的结构规避了欧美纺织品设限的风险

  从2005年开始,欧美国家将取消对中国纺织服装类产品的配额限制,这是几年前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时双方作出的承诺之一,也是中国的纺织服装业翘首以盼的喜事之一。因此,近年来,南方的许多服装企业投入巨资,极力扩张生产规模,本来年产只有几万件套的,一下子达到年产几十万件、甚至上百万件,生怕错过这个难得的发展机遇。

  配额取消后,海外市场的大门真的会向国内的企业大敞四开吗?其实,早在三年前,外国的一些评论家就在国外的一些媒体上发表评论,提出这样的疑问:“加入WTO后,中国的海外订单真的会增加吗?”欧美许多国家的纺织服装业也都虎视眈眈,做好了迎接冲击的准备。果不其然,配额是取消了,但欧美国家的

纺织品设限却开始了。南方大批的纺织品、服装被积压在外国的港口,不得入内;许多服装企业的老板望着企业库房里堆积如山的出口产品,如哭无泪;投入大量资金建设的一眼望不到边的厂房停工了,一排排的设备静静地停靠在那里。虽然经过商务部的谈判、斡旋,压港的服装借用明年的配额进入了外国市场,库里的存货怎么办?明年的生产怎么办?

  出人意料的是,产品90%出口的大杨创世竟然躲过了这场劫难,出口不但没有受阻,反而有较大幅度的增长。问及原因,李桂莲笑着说,“这次欧美设限的主要是针对没有什么技术含量、低附加值的大路货,而我们主要是加工西服这样的高档产品,不在受限之列。本来裤子这个品种是在被限之列,但我们加工的是带裤衬的高档产品,因此也没有受到影响。另外,这次设限的主要是欧美市场,而我们的产品主要出口日本、韩国等非配额国家。可以说,是我们的产品结构和市场结构,使我们逃过一劫。”

  面对竞争对手们的受挫和自己企业的节节上升,李桂莲并没有沾沾自喜,她对集团的其它高层经营者说,如果企业的经营者能够做到看清形势、不断确定新目标的话,就会始终感到很累,总是有压力。相反,如果满足于眼前的一点成就,就会过得很舒服,很轻松,但是,这样的企业很快就会死掉,而且会死得很惨。正可谓,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正是基于这种忧患意识,当前几年国内服装企业出现盲目扩张的热潮时,大杨创世股份有限公司却很低调,没有急于扩大规模,而是在练内功上下功夫。从2001年开始,他们进行了三年的调整改造,先后投入2个亿,对80%以上的7000多台设备进行了升级换代,从干部、技术人员到普通工人则接受来自意大利、德国、日本、韩国等发达国家的大师们,所进行的管理、营销、设计、工艺、企划等方面的全员培训;“立式工作,目视管理”,设备升级,流程再造,在软硬件上重塑了一个新大杨。也还是基于这种忧患意识,大杨创世将前25年所取得的成就作为过去时,考虑更多的是未来的发展。

  把“大杨缝制”打造成著名品牌

  很多人感到不理解,大杨创世主要是做出口加工的,是为外国企业打工的,在对外加工利润极薄的情况下,大杨怎么能有这么好的效益呢?对此,有人打了一个形象的比喻,说同样是打工,有的是只能勉强糊口的“打工仔”,而经过多年锻炼、磨砺的大杨,已经成长为掌握核心技术的“高级蓝领”。

  想当年,李桂莲领着85个农家妇女,拿着自家的缝纫机,开办了杨树房服装厂时,那真是低层次的打工,即使做出口产品,也是从最简陋的更生布工作服开始做起。后来,他们按照外国企业提供的样板、面料,做些夹克衫、裤子、工作服等低端产品,挣些有限的加工费。但李桂莲们并不满足于一般意义上的养家糊口,他们在干中学,学中干,通过为外国企业打工,学到了与国际接轨的管理、工艺、制作等先进技术,逐渐形成了具有自己独特风格的“大杨缝制”。

  到今年年底,大杨创世就要26岁了。在过去的26年间,大杨培养了一大批技术精湛、操作娴熟的缝制工人,这为大杨不断提高对外加工水平,由低档次的一般加工提升到为外国普通品牌后来又发展到为国际著名品牌做OEM(贴牌加工),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回首这些年打造“大杨缝制”所走过的历程,李桂莲认为关键在于自身实力的提高。刚开始做对外加工时,他们需要到处拉订单,绞尽脑汁、费尽口舌去说服客户,拉到一个客户就希望能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如今,情况完全不同了,随着大杨缝制的水平不断攀升,主动找上门来的外国客户越来越多,日本的客户有160多家,欧美的客户有上百家,世界一流的大牌子有36个之多,都是些排在有“世界服装之都”之称的国家前3至5名的大品牌,其中包括“玛莎”、“BOSS”等闻名遐迩的顶级品牌,大杨已经成为世界著名品牌的加工制作基地。同时,还有100多个外国外企业在为大杨提供面辅料,为大杨加工衬衫、皮鞋、领带等。

  在为外国品牌贴牌制作的过程中,大杨创世也把自己的“大杨缝制”打造成了一个著名品牌。其明显的佐证就是,过去是客户挑大杨,现在是大杨挑客户,客户之间有竞争,因为现在的订单太多了,尽管设备、员工数量一再增长,但还是赶不过来。于是。大杨就有了挑三拣四的资本:谁家的产品牌子响,谁家给的加工费用高,就先给谁做。当他们过去的主要客户——日本客户在大杨集团总部所在的世贸大厦餐厅发现,来吃饭的大杨欧美客户越来越多时,着急地对李桂莲说,“当初你们是与我们一起修建的‘高速公路’,现在这条路上还是要照顾我们多跑些车呀。”日本一些大型企业将订货计划会挪到大连的大杨创世总部来开,当场拍板下贴牌加工计划,争取多在大杨下些订单,因为大杨的缝制质量好,贴牌后卖得好。

  对此,李桂莲的观点是,市场经济就是优胜劣汰的经济,当南方企业千军万马过独木桥,一起去争欧美的低端市场时,我们就是要凭借“大杨缝制”的品牌效应,在巩固日本市场的同时,尽快打进欧美的高端市场,将代表中国缝制水平的“大杨缝制”与欧美先进的设计水平结合起来,共同打造世界名牌服装。她对记者描绘了大杨创世对未来出口加工、贴牌制作的设想:过去日本的市场占70%,欧美市场受配额限制,只占20%。今后要把欧美市场的份额调整为60%,今年就可以达到45%。

  过去,大杨为外国企业做贴牌加工时,要通过中间商,主要是来料加工,风险和利益是三家共担,卖的是劳动力,挣的是加工费;如今,他们的水平提高了,贴牌加工的档次也上来了,面辅料可以自己直接采购,可以自己做企划,不用经过中间商“扒层皮”,技术含量和附加值大大提高,这时候卖的是技术,挣的是与品牌商共享的利润。

  从缝制品牌向自有品牌挺进

  走过26年风风雨雨之后,当年不到百人的杨树房服装厂已经成为拥有上万名员工的中国服装百强企业;资产从当初的3万元增加到十几个亿;而且是我市服装企业中唯一的上市公司,资产负债率仅为10%,在全国的上市公司中也是业绩最好的。在过去的26年间,大杨集团向25个国家和地区出口了超过亿万件套服装,为国家创造了大量的外汇。今天的大杨集团,是“世界服装行业500强”、“中国纺织行业双百强企业”、“中国服装行业十强企业”和“东北最大的服装龙头企业”,同时拥有“中国名牌、中国驰名商标、中国出口名牌”的三块金牌。

  经过前三年的改造调整,大杨创世的实力进一步增强,年销售收入从2003年的15亿元,发展到去年的20亿元,今年预计可达到30亿元。这种快速发展的态势,令我市许多同行企业难望项背。

  虽然企业蒸蒸日上,出口形势越来越好,但大杨创世的掌门人李桂莲心中却总是隐约有着一种痛——尽管大杨的原创品牌—“创世”被评为中国名牌、中国著名商标,但是在集团的销售总量中,原创品牌的比重只占1/10,而且在国内市场上的占有率不高,牌子不响。特别是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时代的到来,市场竞争愈加激烈,李桂莲清醒地看到,中国服装的主流市场几乎都被外国的品牌占领了、瓜分了,而在国际市场上,中国服装的名牌一个也没有。她说,配额取消后,随之而来的是“后配额时代”。而后配额时代给我们的启示是:外国企业留给我们的是低端市场,国内众多企业争得死去活来,千军万马过独木桥;中国让给人家的却是高端市场,大钱都让人家挣走了。她说,一想起这些,心里就憋气,真是落后就要挨打,但我们也不服气。要想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新格局中,分得一块

蛋糕,我们就必须发展、强化自己的原创品牌,不仅要给人家打工,也要自己做老板。大杨创世这些年给外国企业打工、贴牌,并不仅仅是为了生存,更是为了练兵、学艺,要通过给世界大牌子作加工,学到先进的管理、工艺、流程、设计等核心技术,为打造自己的品牌打下基础。

  “十年磨一剑”。26年过去了,大杨创世感觉到心中有了底气,手中有了技术,兜里有了资金,可以在国际化的道路上再登一个新台阶了。他们决心打造一个响当当的能够在国内和国际市场上都能站得住脚的大杨“创世”品牌,为中国的服装产业争光,为中国的民族品牌争气。于是,便有了今年国际服装节期间并购大连服装研究所的大举动。

  大连服装研究所是目前国内仅存的一家国有服装研究所。在成立后的 年间,大连服装研究所不仅为大连培养了一批设计师精英,而且为国内各地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工艺、剪裁、制版、缝制、整熨等方面的专业人才,加上在服装检验、信息发布等方面的权威功能,大连服装研究所在全国都是很有影响力的。但是,由于体制、机制等方面的原因,一直带有旧体制的痕迹,近年来,已经陷入困境,今年被列入国企改制的行列。在市政府的支持下,大杨创世投入大量资金并购了大连服装研究所,使其完成了“国退民进”的改制,也实现了大杨的资本与研究所的人才、技术等生产力要素的优势重组。

  作为大连服装研究所的资产所有者,大杨创世为改制后的大连服装研究所制定了面向国际、服务东北、产业升级、培养人才、品牌发展的新战略,要把脱胎换骨后的研究所打造成为大连及东北纺织服装工业的品牌研发中心、教育中心、信息中心、形象展示中心、交易中心,成为大连及东北纺织服装业发展的“

发动机”、品牌战略的“心脏”,成为大连实现时尚之都梦想的“黄埔军校”,更要成为从“大杨缝制”向“创世品牌”升级,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提升的推进器。

  为了使改制后的服装研究所更加充满活力,更有创新能力,大杨创世又投入巨资,为研究所聘请了22外海内外的著名专家、大师做终身高级顾问,其中有世界顶尖级男装品牌阿玛尼的首席设计师、意大利的伊万诺•凯特林;有世界著名的时装工艺大师、意大利的路易吉•布劳迪,有世界著名时装设计师、世界设计师协会德国分会主席Wilhelm Hanke、董事Gerhard Strunk;有国际著名的时装设计师,日本的古川云雪;有国际著名的时装品牌专家、韩国服装协会副会长申弘淳;有国际著名的时装管理专家、日本爱美男特公司董事会长高野匡史;还有国际著名时装营销专家、美国的戴维•玛格丽特;国际著名的面辅料专家、加拿大皮尔利斯副总裁RAFFI AJEMIAN以及国际著名生产管理专家、韩国LG时装公司常务董事崔逸洵等。在12名国内顾问专家中,有中国纺织、服装行业的战略专家,产业发展专家、著名设计大师、著名服装教育专家、著名服装品牌策划专家、国际著名色彩专家、著名男装纸样和版型专家、著名男装工艺专家、著名服装设计教育专家等等,人才济济、精英荟萃。李桂莲说,有了这些世界级大师的加盟,他们对创造能够打进国际市场的“创世”品牌更加充满了信心。

  大杨要为大连服装的崛起振兴作贡献

  很多人注意到,近期改制的原大连服装研究所已经更名为“大连国际时装品牌研究所”,而没有“大杨”的字样,对此,李桂莲的解释是,改制后的服装研究所不仅属于大杨创世,更属于大连,也属于中国服装界。在向国内外专家颁发的聘书上,落款是大连市人民政府,市长夏德仁亲自将新崭崭的证书和沉甸甸的期盼,交到高级顾问们的手上。

  大杨的日子好过了,大杨人并没有忘记自己肩上的重任,他们一直怀念着大连服装整体辉煌的日子,一直希望能够为实现大连服装的重新崛起、再次振兴作出贡献。

  这些年,大连的一些老服装品牌倒下去了,一批新的服装品牌站了出来。但是,由于受资金、环境等因素的困扰,大连的服装品牌一直没有做大,大连的服装业一直没有像温州同业那样形成合力,一直没有打响大连牌。李桂莲认为,作为大连最大的服装企业,作为在全国有影响的百强企业,大杨创世有实力、有能力、也应该为大连服装的振兴,为大连服装品牌的崛起,起到带头羊、领军者的作用。因此,早在两年前,她就在全市服装行业的年会上,呼吁大连的服装业团结起来。今年的服装节期间,大杨创世又把自己请来的世界级设计大师、意大利的伊万诺•凯特林的讲座,向全市的服装企业经营者和服装设计师开放。在并购了服装研究所之后,大杨创世的另一个新课题就是研究与大连其他品牌实现资源整合、强强联合。

  对于将满26周岁的大杨创世人来说,新的目标市场已经确定——发达国家;新的目标客户已经确定——发达国家的前三名服装品牌;新的产品目标也已经确定——瞄准国际先进水平,贴牌加工和自行开发高档产品。国家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战略部署,使大杨创世人对新目标的实现充满了信心。最近,一个占地两万平方米的大杨服装物流配送中心将借港区一体化的优惠政策,在保税区破土动工。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的建设,将为大杨创世走向世界、建设国际化的大型企业,插上腾飞的翅膀。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