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上市公司 > 关注格林柯尔系走向 > 正文
 

科龙危机:谁的尴尬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7月11日 06:00 人民网-国际金融报

科龙危机:谁的尴尬

  有关科龙的负面消息一个接一个,最新的是科龙电器(资讯 行情 论坛)三位独董提出辞呈。而随着证监会立案调查即将结案,据悉科龙和顾雏军“涉险过关的可能性很小”。业界普遍认为,科龙的问题“很可能是大股东顾雏军虚构科龙业绩,以及私自挪用科龙资金用于格林柯尔(资讯 行情 论坛)系的收购”。

  今年4月,科龙电器正式公布了2004年年报。其中,高达6000多万元的亏损引人注目。
因为这与去年前三季度还盈利2亿多元的情况相差甚远。这不能不使人联想到去年那场波及整个中国经济界的“郎顾之争”。仅仅半年时间,科龙就“原型毕露”,危机重重,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又将使谁感到尴尬?

  笔者认为,第一个感到尴尬的,毫无疑问是科龙的掌门顾雏军。顾宣称在他2001年入主科龙时,科龙巨亏14亿多元,经过他的工作,2002年科龙扭亏为盈,实现1亿多元的净利润,次年更是实现2亿多元的净利润,顾也由此赢得了“扭亏明星”的美誉。可事情远不是这样。顾的“扭亏为盈”的手法,现在看来无非是“财务游戏”而已。在去年的“郎顾之争”中,这位“资本运作大师”口口声声说他惟一不缺的就是钱,也多次表白诚实是他最看重的品质,但从目前披露的情况来看,他既不诚实,也很缺钱,否则就不会涉嫌做假账,挪用上市公司资金搞收购了。

  在科龙危机中,第二个感到尴尬的则是科龙所在地佛山市顺德区政府。科龙之所以从过去的辉煌跌落到如今的衰败,很大程度上与地方政府的不当处置有关。科龙出身于乡镇企业,虽然后来到香港上市,但控股权还是“集体”的,掌握在镇政府手中。这样的产权结构,要做到政企分开是很难的,并由此造成经营不善。而后政府为了甩包袱,在和顾雏军的谈判中作了较大让步,使其能够以较低的成本收购了科龙。

  第三个尴尬之人当属那些为顾的收购行经辩护的经济学家。在去年的“郎顾之争”中,郎咸平遭到了主流经济学家几乎一致的反对和抨击。他们不仅从产权角度呼吁要善待企业家,还为格林柯尔并购科龙的具体措施进行辩护。

  最能说明主流学者们站在顾雏军一边的是去年10月召开的“科龙20年发展与中国企业改革路径”研讨会,来自政府、学界的重量级官员、学者15人一起为顾雏军正名,明确表明支持科龙的立场。在这次会议上,由某权威研究机构撰写的同名研究报告甚至认为,只有将科龙的产权改革历程放到中国企业改革路径的大视野中,才能够领略到它的意义;并赞扬顾雏军在经过“压缩成本、新产品开发”等“战略性整顿”后,使科龙迅速走出衰退境况。但是现在我们知道,科龙自顾雏军入主以来,从来就没有盈利过。对此,如果说顾雏军做假尚可理解的话,因为顾毕竟是利益中人,那么那些被社会认作应该具备公德良心的学者,特别是那些自称长期追踪研究科龙的经济学家,面对顾雏军和科龙如此明显的问题却看不出来,的确有些让人匪夷所思。可能的解释应该是:要么是他们能力不够;要么就是为了其心目中的“改革大局”,公然与资本结盟,帮着顾圆谎?

  由此可见,科龙危机虽然不能说明现在实行的产权改革之路错了,但确实提醒我们要对企业改制中各种损害公共利益的现象,尤其是对资本与权力、资本与知识结盟的行为抱有高度的警惕。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