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上市公司 > 正文
 

中集集团铁箱子加半挂车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7月01日 11:41 中国证券报

中集集团铁箱子加半挂车

  □实习记者  余安 深圳报道

  中集集团(资讯 行情 论坛)(000039)6月23日澄清,某媒体刊发的“大股东拒绝对流通股东做出任何补偿承诺 基金大幅减持中集集团”的报道有不实之处。公告称,大股东回复公司对此征询时表示,没有对公司进行全面收购的计划,中集不存在因大股东全面收购而退市的可能。

  而市场上之所以这样推测——中集的大股东进行股权分置改革的动力恐怕不大,缘于中集身具A、B股,绝大多数股份已可以在两个市场流通,非流通股东主要为中远集团旗下公司持有的16.23%的外资法人股,比例不大。亦有分析人士认为,这是中集最近股价下跌的原因之一。除了“股改”方面的疑问外,被称作“第一蓝筹”的中集自今年以来一直处于业绩增幅减缓、大幅裁员、受困升值等诸多舆论漩涡之中,甚至还有传言称其主业可能转型。

  “有多少上市公司可以辉煌十年?”曾有许多投资者对中集赞叹不已;“中集的红旗还能打多久?”现在又成为许多投资人心中的疑问。评判这家公司的价值,如今尤其需要冷静、客观的眼光。

  中集的回答

  “中集因集装箱订单减少大幅裁员”的新闻前一段时间备受瞩目。中集的董秘于玉群回应说,受集装箱航运持续景气的影响,产品需求自去年二季度以来持续强劲。通常年分,集装箱需求旺季持续时间一般在8到10个月,此次自去年4月至今已持续有14个月旺季。目前出现了购箱上的季节性波动,相应的生产安排也会进行调整。集装箱工厂的工人一直都是按照生产进行安排的,旺季时会增加季节工人,淡季时也会减少季节工人。但这并非通常意义的裁员,只是工作时间和季节工安排的调整,行业内人士对此已经习以为常。

  分析师基本认同这一观点。国信证券研究员郭亚凌认为,中集裁减季节性工人是正常的。集装箱行业与航运市场紧密相连,现在航运的运价下跌,航运公司无法接受高的箱价,因此减少了箱的订购。集装箱本来2、3季度应该是旺季,但没想到今年的淡季提前了,说明市场对此的反应比预期提前了。最近中集股价下跌,有部分因素是很多投资者获利出货。

  有关人民币升值的预期也被认为是中集股价下跌的诱因之一,对此中集集团副总裁吴发沛似乎并不担心:“中集会采用常规的金融手段规避汇兑风险,我相信中集的专业人才,有专业能力去做判断。”

  就在市场觉得中集前景有些扑朔迷离时,还是有多家券商研究报告对中集仍给予“谨慎推荐”的评价,认为虽然有短期因素使中集的集装箱业务增长放缓,但仍然看好中集公司的长期基本面。

  对于市场的质疑和猜测,吴发沛并不回避:“中集的价值需要正确的理解和挖掘。中集不仅是交通运输装备的制造商,它已经深深地嵌入到全球贸易链的环节中。目前国内还没有哪一家企业能够如此深地嵌入到全球贸易链的环节中去,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中集的目标是成为所进入的领域中不可替代的、主要的供货商,不断为客户提供增值服务,让更多的客户需要我们。”他希望中集做到“市场好的时候赚最多钱的是我;不好的时候我还活着”。

  “铁箱子”的背后

  在普通人看来,中集就是造铁箱子的,市场上也曾有集装箱制造“技术含量低、行业门坎不高、怎么能赚那么多钱”的质疑。而中集则认为铁箱子后面有着更深层次的东西,那就是对全球制造业运行规律和发展趋势的深刻理解、对客户不断产生的新需求的理解以及中集的创新能力。

  在中集的一份内部报告中对此这样阐述:“集装箱是世界物流体系中最先进的运输方式,不是一个简单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客户的个性化货运需求以及应用环境的动态性与复杂性,决定了集装箱产业独特的技术含量。在这种思维下,中集眼前就有广阔的价值增值空间。”

  据介绍,中集在扩大生产规模的同时,更加注重技术创新和开发新产品,不断调整和改善产品结构,在不断巩固干货箱市场份额的前提下,重点发展技术含量高的冷藏箱、特种箱(罐箱、折叠箱、内陆箱、托盘箱)等系列产品。中集掌握了各系列产品的关键技术,拥有600多项自主专利。此前不久,中集刚接获东南亚客户一项大批量托盘箱订单,金额约为3700万美元。吴发沛认为,正是这种为满足客户需求而不断进行的创新,给中集带来了新的利润增长点。

  目前中集的集装箱产量已连续9年保持世界第一,全球市场份额超过50%。英国克拉克松研究所曾多次调高对2005年集装箱产量的预测,预计集装箱船运力将增长12.2%左右。分析师的研究报告表明,虽然受欧美对中国出口施压的影响,集装箱的运输业务不太可能出现像2004年那样的爆炸性增长,但是增长趋势不会改变。而中集集装箱世界第一的位置很难被撼动。

  吴发沛认为,集装箱产业是发展中的产业,每年都会有偶然因素造成波动,再波动,也是向上曲线的波动。忍受着中集股价跌宕起伏的投资者也希望,这种波动只是中集暂时的“回调”。

  半挂车的前景

  就在人们担忧中集的集装箱业务可能下滑时,中集似乎也在加大力度拓展新的利润增长点——半挂车业务。2004年中集集团全年累计销售各类车辆37,926台,比上年同期增长321.82%,实现销售收入29.12亿元人民币;2005年第一季度,中集的道路运输车累计销售10663台,销售收入9.4亿元。目前,中集车辆集团在国内半挂车市场占有率已超过30%,在国内特种车行业已经做到老大。按照中集的理想,希望2005年车辆销售总数能够达到“保七(万)争八(万)”的目标,在五年内达到世界第一。

  据推测,半挂车市场的容量有150亿美元,是集装箱市场容量的3-4倍。目前半挂车业务对中集的利润贡献率为10%,中集掌舵人麦伯良曾表示这个比例将逐步上升,而相应集装箱的利润贡献率会下降:“2006年占80%,2007年会下降到60%。”华夏证券分析师郑贤玲预计中集今年车辆出口将达到3万辆,较上年同期上涨100%以上。

  让中集兴奋的是,2003年并购的美国排名第五的半挂车制造商HPAMon o n ,已经开始盈利,其探索的“中美互动”模式的第一步比较顺利。据中集内部人士介绍,中集对美国的工厂只派出了两个管理人员,其余员工都是本土员工,而对其原来的车辆品牌也沿用下来。中集在国内生产出部分零配件,运到美国进行组装;美国的生产基地提供技术、设计,由此将中集在中国的优势和美国的品牌、技术、销售理念充分结合并进行整合,实现资源的更合理配置。吴发沛举例说,有个客户看了美国带过来的设计,一下子订了10几辆车。这种国内外互动的方式具体怎样操作取决于客户所在地、成本等多方面的考虑,在吴发沛看来,“怎样划算就怎样做”,在满足客户需求与中集已有的资源之间,一定存在一个最佳路径。

  吴发沛说,只要合适,中集会在全球范围内再进行并购。集装箱业务使中集的客户遍布全球,而美国生产基地的成功探索意味着中集的生产也将走上全球化道路。分析师郑贤玲认为,中集的全球化战略在未来还将进一步降低生产成本。

  “中集采取的是专注的战略,‘为现代化交通运输提供装备和服务’是中集集团的战略定位。中集的多元化是小的多元化,是在相关领域内的多元化。”吴发沛说。

  中银国际对于中集的业务转型持乐观态度,该公司报告表示“很高兴看到半挂车出口增长高于预期,并认为半挂车业务在2007年及以后将成为主要的盈利贡献者。”报告同时认为:“中集集团将在其他国家其他行业借鉴其在美国的成功经验。如果中集集团能够通过从中国采购零部件来扭转新业务业绩,那么将会获得更多的业务机会。”

  但愿,“半挂车”能够再次给投资者拉回真金白银。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