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伦电子走到十字路口 高管哗变三名董事辞职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6月26日 11:18 21世纪经济报道 | ||||||||
本报记者 聂春林 武汉报道 6月12日,星期天,武汉精伦电子(资讯 行情 论坛)股份有限公司(600355.SH,以下简称“精伦电子”)办公楼二楼一间小会议室。 上午9时整,随着董事长张学阳迈步进入会议室,精伦电子2004年股东大会开始。与2
会议气氛一开始便显得沉闷,一场风暴正向精伦电子袭来。 继张学阳深为器重的两员大将——销售总监邱长春、华东区域销售负责人胡涛辞职后,在股东会上,罗剑锋、刘起滔和邓锋三位董事又宣告辞职。罗和刘是精伦电子五位创始人之二,邓是副总兼财务总监。 刘对公司2004年年度报告和董事会工作报告两项议案分别投了弃权票和反对票,并向股东大会提出了修改公司章程的议案。 三位董事辞职,把矛头直指精伦电子经营决策机制的顽疾及业绩连年下降的困境。这家全国首家自然人持股的上市公司,在历经3年奔走后,似乎走在了十字路口。 三位董事辞职 风起于青萍之末。有精伦电子股东坦承,股东之间在经营及管理理念上的分歧由来已久。而2004年公司仅仅实现微利、2005年半年报预亏,成了三名董事挂冠而去的导火索。 在股东大会上,刘起滔的发言慷慨激昂:“公司董事长、总经理集于一人,下属子公司的设立、人事的任命,全由一个人说了算,董事会形同虚设。”他建议修改公司章程,实行董事长、总经理分设,真正实现公司所有权、决策权和经营权分离。 让刘起滔感到遗憾的是,他的建议没有得到股东大会批准:按照规定,重大议案需要提前10天提出,并向所有股东公示,他的建议没有走完该流程。 董事邓锋则缺席当日的股东大会。另一名辞职董事罗剑锋则选择了沉默。他持有精伦电子14.25%股份,是最大股东张学阳的妻弟。 面对股东的发问,张学阳语气平和:“个人意见是正常的,但对公司的发展没有影响。”张学阳说,公司经营现在暂时遇到困难,不过公司董事会有信心带领公司走出困境。张希望股东能够理解和支持董事会工作。 刘起滔原兼任精伦电子关南工业园工程建设指挥部总指挥长,这是一个投资1.5亿元的工程。精伦电子的宏伟计划是,一旦工程完工,公司将从现在的庙山开发区狭小的厂区搬进新工业园,销售规模达到10亿元以上,以实现第二次腾飞。 6月13日上午,刘起滔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称,之所以坚决离开公司,缘自今年4月的一次董事会。在这次会议上,张学阳抛出了公司2005年发展规划:2005年上马的几个项目,预计投资及管理、营运费用将达到1亿元。 刘起滔和罗剑锋对上述规划提出异议。刘和罗的理由是,公司2005年产值估计只能做到1.5亿元,成本就达1亿元,必亏无疑。他们二人建议,公司要减少投资项目,裁减人员,集中精力发展有盈利能力的项目,以帮助公司度过寒冬。 最终,他们的建议在董事会上未被通过。“既然董事会听不进我们的意见,我自己只能选择离开了。”谈起离开公司,刘起滔语气伤感,神情黯然——刘一手打理的关南工业园目前施工正酣。 相较于刘起滔的直言,罗剑锋仍是沉默。6月13日中午1时30分,针对记者的采访请求,罗欲言又止,“让我考虑一下吧。”一个小时后,记者再致电罗剑锋,他答复:“你也知道我和董事长的特殊关系,我不太方便讲话。”罗此前的职务是精伦电子深圳精鉴商用机器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兼总经理,他刚从深圳返回。据悉,公司董事会已决定撤销这个深圳分公司。 43岁的邓锋离职,让人唏嘘。拥有美国绿卡的邓,1999年接受同学张学阳邀请,毅然辞去美国阿肯色大学商学院的教职,举家搬迁回国,加盟精伦电子,出任财务负责人。按照张学阳的设想,拥有美国北依阿华大学商学院MBA和孟菲斯大学会计学博士学位的邓,负责精伦电子的成本控制最合适。 6月13日上午,记者致电邓锋,邓正在银行办理业务。当天晚上,他将乘坐火车到深圳,随后抵赴香港。“我离职主要是小孩今年秋季马上要读初中了,我想让她接受美国教育。”作为精伦电子董事,邓只不过是一个职业经理人,他在公司没有任何股份。“我应遵守游戏规则,不能接受采访。”邓称,自己的下一站,将是重拾老本行,回美国教书。 技术VS市场 1992年借款10万元创立精伦电子时,张学阳绝对不会想到,13年后,当公司逐步做大,5个创始人股东,2名同时离去。刘起滔认为,股东之间的分歧,根源在于公司发展究竟是以市场为主导还是以技术为主导。 一直想“干点激动人心的事”的张学阳,1984年从华中师范大学物理系毕业后,他作出了在当时被认为是“惊世骇俗”的选择:没有去分配单位武汉市某中学报到,而是当起了“自由职业者”,为一些中小企业做电脑程序、改进电路或讲解电脑知识。 1997年,张学阳与五位志同道合者创办了精伦电子,在短短的8年之内,一跃成为国内最大的公用电话计费器生产商。2002年,精伦电子登陆上海证券交易所,发行3100万股流通股共募集资金4.7675亿元,几位创始人也一夜暴富。 凭借技术领先,精伦电子继电话计费器后,又在IC卡电话市场小有斩获,这更加坚定了张学阳“技术主导”的信念。在张学阳眼里,企业可分为三类:市场运作型、资本营运型和技术驱动型。他说:“精伦电子要坚持做技术驱动型企业,用技术引领市场。” 精伦电子一名员工告诉记者,近年来,公司开发的产品有上百种,而真正投入市场的很少,主要原因就是这些产品“有技术,无市场”。 张学阳的思路是,技术领先的产品利润空间大。正是在这种思路指引下,公司700多名员工,有近400名研发人员,且大多为硕士以上学历。有精伦电子员工认为,在产品开发上,张学阳舍得斥巨资,有时甚至可以不计成本。 作为自然人持股的上市公司,精伦电子五大股东中,张学阳、曹若欣、蔡远宏三人均为技术出身,在创立公司之前,对市场开拓较为陌生。 相较于上述三人,罗剑峰、刘起滔则长期在市场摸爬滚打,对市场需求相当了解。 在董事会重大决策中,很自然就形成了两种观点:技术先行和市场主导。在五位股东中,张、曹、蔡在技术上易达成一致,其结果,总是技术派人数居多,持市场导向的观点总是被否决。 治理结构缺陷 精伦电子近年年报显示,公司净利润呈高台跳水趋势:2002年8250万元,2003年4478万元,而到2004年,则变为564万元。2005年第一季度,公司首次亏损,亏损达1753万元。精伦电子的业绩预警报告称,公司半年报仍有可能亏损。 针对上述现象,6月14日,精伦电子董秘金家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认为,公司业绩下降,缘自公用通信市场不好,整个市场有向下走趋势,产品早已过了市场饱和期。 华中科技大学一位电信专家分析,精伦电子业绩变脸背后,是公司产品结构单一,原有产品市场几近饱和,又没有围绕市场需求开发出新产品。这位专家认为,精伦电子当时的迅猛崛起,除了与其产品技术过硬外,更为主要的是电信市场其时正处于高速成长期,产品供应呈现短缺状态。精伦电子不能用原有的经验,来开拓现有的电信市场。在这位教授看来,精伦电子一直追求的电信市场暴利时代在某种程度上已经终结。 有熟知内情的人士认为,造成精伦电子今天这种局面,表面上看,是技术主导和市场主导理念的交锋,而更深层次的原因则是公司治理机构缺陷所为。张学阳集公司董事长与总经理于一身,掌握公司决策权和经营权。 刘起滔透露,公司投资5000万元,与数位留美博士合资成立上海鲍麦克斯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进入数控技术和机电一体化领域。这么大的一个项目,居然没有做可行性研究报告,在刘起滔和罗剑锋极力反对的情况下,竟然也能通过。 上市后,精伦电子斥资1亿多元,成立了四个子公司:上海精伦、上海鲍麦克斯和深圳精鉴和武汉精伦软件。除了武汉精伦软件公司2004年刚刚成立,尚未见效外,其他三家公司基本处于亏损状态。 精伦电子一名股东透露,由于公司治理结构的缺陷,董事会没有做一个真正意义上的预算:开发什么产品,上什么项目,投资预算多少?均是想到什么就做什么,根本不考虑项目是否盈利。这名股东认为,在现有机制下,即使公司找出有市场前景的产品,也很难做好业绩。 深圳智多盈研究主管余凯认为,精伦电子业绩连续三年高台跳水,并有继续下滑趋势,公司总经理负有重要责任。而目前公司总经理位置固若金汤,这在一个治理结构完善的公司,是绝对不会出现的现象。 邓锋谨慎地向记者表达了他的观点,精伦电子若要摆脱目前困境,持续稳健发展,必须要做到三点:一是有一个良好的经营决策机制;二是选择市场前景看好的产品;三是建立良好的非股东管理层和员工激励机制。 精伦电子能走出困境吗?张学阳在电话中告诉记者,2005年公司要度过寒冬主要有两条:一是加大传统产品在海外市场的拓展力度;二是公司研发积累深厚,新产品税控机系列、居民身份证阅读器等,公司已取得了相关资质,其市场启动工作也在进行,近两年也会渐渐形成公司新的利润来源。“目前不方便预测到底能做多大,担心误导投资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