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汽集团的第二战场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6月24日 14:57 《新财经》 | ||||||||
行业开始回暖,上汽集团却陷入了漫漫的挑战。进军汽车服务业,能否扭转“泥足巨人”的困境 文/袁宏明 泥足巨人
2004年是中国汽车行业罕见的销售低谷,但在总裁胡茂元的率领下,上汽集团风生水起,全速冲向一个新的巅峰:收双龙、购罗弗、并江铃、揽重汽、出台海外整体上市计划、打造上汽自主品牌…… 最值得炫耀的一个时刻是,2004年7月12日,美国《财富》杂志宣布,上汽集团以117.2亿美元合并报表后的销售收入名列2003年世界500强第461位。胡茂元高兴地说:“这实现了上汽几代人的夙愿。” 但是,上汽集团充满激情的步调,刚一进入2005年就明显地变奏了。第一季度,上海汽车(资讯 行情 论坛)(600104)的净利润比去年同期下滑了79%,核心业务收入下降了26%。 上海汽车董事会秘书张锦根告诉记者,下滑主要由两点造成:一是整车生产企业纷纷降低库存,零部件销量下降,而原材料价格的上涨和汽车零部件价格的下降也压低了企业的利润率。二是上海通用在一季度产品销量也出现了同比下滑。 不管原因如何,对上汽集团这都是一个非常糟糕的信号。从上市公司看,上海汽车的盈利模式严重依赖于外国品牌汽车的销售,上海汽车控股上海通用20%股份,而上海通用占上海汽车70%的利润。 过于依赖合资伙伴,也正是上汽集团的盈利模式的缩影。上汽集团掌握着与美国通用和德国大众两家合资公司一半的经营权,分享一半的利润。合资企业带来了滚滚财源,自2000年以来,上汽集团的规模扩大了一倍多。 无疑,上汽集团对增长的渴望是非常强烈的。胡茂元提出了一个雄心勃勃的计划:到2020年,跻身通用汽车、丰田、福特、戴姆勒#zhPoint#克莱斯勒和大众的行列,成为全世界第六大汽车制造商。 上汽还有15年的时间,用来实现那个振奋人心的目标。虽然上汽集团入选了世界500强,但那仅仅是在财务指标上的,在全球汽车产业,上汽集团尚未找到自己的位置,也没有掌握真正的核心竞争力。 尤其是,上汽集团没有一个自主的全球化品牌,这一点还不如一汽和东风:前者有“红旗”和“夏利”,后者有“富康”。 在商业模式上,上汽集团的盈利来源主要是与美国通用和德国大众的合资公司。“作为一个有长远眼光的企业家,必须考虑未来的一些问题。”科尔尼企业咨询公司全球副总裁经理孙健对《新财经》说,“所有的合资企业都有最后结束的一天。中国企业知道不能永远靠外资伙伴,跨国公司也没打算把合资企业做成百年好合。” 资金缺口 既然怀着一颗踊跃的雄心,上汽集团必须努力改善盈利结构,改变依靠跨国公司赚钱的现实。这个问题不解决,上汽永远只是个泥足巨人,做得再大,也是受制于人。 长期而言,上汽的发展和盈利能力,将主要取决于自有品牌汽车的发展战略。这是毫无疑问的。早在三年前,上汽集团提出:到2007年,自主品牌生产达到5万辆。《新财经》获悉,上汽集团的自主品牌将是“上海牌”轿车。 “上海牌”是中国汽车工业发展的一个缩影。1958年,上海汽车装配厂参考波兰的华沙轿车底盘,美国顺风轿车造型,试制出上海第一辆轿车,被定名为凤凰牌轿车。1959年,经过两次较大幅度改进,新的凤凰轿车诞生,不久遭遇困难时期,被迫停产。1964年,在国内经济好转的情况下,再次投产,改称上海牌SH760型轿车。上海牌轿车从投产到20世纪80年代初是国内惟一普通型公务用车,成为机关、企事业单位和接待外宾的主力车型。直到1991年11月25日下午,上海轿车厂生产了最后一辆上海牌轿车。随后,厂房在一声爆炸声中夷为平地,腾出17万平方米的地方给与德国大众合资的企业。 看起来,上汽集团下了很大的决心想让“上海牌”起死回生,关键技术将主要来源于已经购得的罗孚知识产权。虽然上汽集团整体收购英国罗弗没有成功,但也以6700万英镑的价格购买了罗孚的一个技术平台,包括罗孚的R25、R75车型和一些发动机的技术知识产权。 据悉,“上海牌”轿车的发动机排量包括从1.1L到2.5L。目前样车的方案已经确定,底盘和发动机技术均来自罗孚,而外形则由上汽进行改造。模具已经打造完毕,计划在江苏仪征的上汽生产基地投产。 客观地看,“上海牌”轿车在短期内仍然难以支撑上汽集团发展的雄心。假设最顺利的情况,2007年上汽集团生产了5万辆“上海牌”轿车,销售也很好,能产生多少利润? 科尔尼企业咨询公司全球副总裁孙健认为,从目前情况看,5~10年内,本土公司都很难抛开合资企业,走上一条独立发展的道路。 “中国公司做海外收购,只能说得到了一次学习的机会,但还是需要时间的。没有两三个开发周期的循环,很难说你已经拥有了成熟的产品开发和运作独立品牌的经验。”孙健说。一个产品开发周期,短则两年,长则可能三四年,两三个周期下来就是十年时间。 简而言之,上汽集团必须做好打一场持久战的准备。通过与大众汽车和通用汽车两大品牌合资生产汽车,上汽集团已经拥有了雄厚的经济实力,但是这些钱对于自己不断扩张的身架还远远不够。 上汽集团运作的一系列国内外收购,动用了大量的现金。而并购之后的整合,所需资金规模并不亚于收购资金。打造自主品牌和重振韩国双龙,这两项工作都需要上汽集团投入巨额的资本。 专业人士预测,按照上汽集团500强的发展规划,现有资金需求缺口达500亿元人民币。 2004年12月30日,胡茂元成为上汽股份的董事长,拉开了上汽集团海外IPO的序幕。按照计划,上汽股份将在2005年年中于香港上市,计划筹资20亿美元,如果能在纽约同步上市的话,大约能募集60亿美元的资金。 开辟第二战场 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下,胡茂元率领上汽集团进军汽车服务业,很像是一个极具创造性的战略决策。 2005年伊始,上汽集团在汽车服务业连番出手,延伸和强化自己的产业价值链。目前,上汽在汽车金融、汽车租赁、汽车维修、汽车物流,都引进了相应的战略伙伴,布局相对完整。这些战略伙伴都是鼎鼎大名的:物流公司TNT、世界第二大汽车租赁公司AVIS、日本著名汽车用品供应商黄帽子、壳牌公司,等等。迄今,上汽集团累计售出了300万辆轿车,拥有庞大的客户资源,这也是跨国巨头愿意与上汽集团结盟的主要原因。 观察国际汽车业的利润结构,汽车销售所占比例只有10%,售后服务却高达50%,零部件销售占10%,二手车经营占20%。在美国,汽车服务业被称为“黄金产业”,光是从汽车金融服务赚到的利润,就占到美国通用和福特两大汽车集团全部利润的36%。专家预测说,到2010年,中国汽车服务业将达到1900亿元的巨大规模,紧随汽车产业大国日本之后,在亚洲位居第二。 上汽集团也渴望在汽车金融服务方面有所建树。3月27日,由上汽集团牵头,7家单位投资5亿元组建的全国性财产保险公司——安邦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第一次正式亮相,胡茂元亲自担任董事长,董事中则包含了中国政商两界最活跃的重量级人物,有龙永图、朱云来、陈小鲁、刘晓光等,声势浩大。 安邦财险的成立,标志着上汽集团在金融服务领域迈出了一大步,与上汽通用汽车金融公司相互呼应,上汽集团能够为客户提供从按揭贷款到车辆保险的一条龙服务。 进军汽车服务业,对上汽集团至少有两大战略意义:一方面,改善盈利结构,逐渐减少对外资伙伴的依赖程度;另一方面,汽车服务业盈利空间巨大,如果运作得当,将成为一个丰满的现金池塘,有力地支撑上海汽车打造自主品牌的雄心。 下一步,胡茂元应该考虑做一做整合工作。尽管上汽集团在汽车服务业的布局已经相对完整,但看起来还不像一个整体,上汽集团、上汽股份公司、上汽财务公司、上汽销售公司分别涉足于汽车服务业的不同环节。整合一下汽车服务业,不但更容易产生协同效应,对海外投资者也是一个很大的卖点。 中国三大汽车集团中,学习能力最强的是上汽。“这可能和上海的海派文化有关系。他们对国际化的经营理念能够迅速学习,比较精细化。”一位专业人士评价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