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上市公司 > 正文
 

迪康系抽血成商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6月18日 17:41 《财经时报》

迪康系抽血成商

  迪康选择成商集团的另一个用意在于,利用成商集团的融资平台,加大对药品零售业的投资

  □ 本报记者 姜雷

  电影中说:我猜到了开头,但却没猜到结尾。

  三年前,迪康控股集团耗资3.085亿元,购买成商集团(资讯 行情 论坛)(600828)65.75%股权。时任董事长曾永江提出3年内年销售额提高到50亿元以上,夺取西南地区商业王之位。口号犹在耳边,城头已变幻大旗。

  6月14日,具有52年历史的成都百货零售商——成商集团发布公告,其第一大股东迪康集团(以下简称迪康)拟将持有的65.75%的股份悉数转让给深圳茂业商厦。每股作价2.845元,总计3.8亿元,迪康可获利约7149万元。

  是资金链短缺之困,还是迪康系转型之需,抑或根本就是迪康集团又一次财技表演,不由让市场疑惑。

  是时,迪康集团财务结构已呈倒金字塔型,且在2002年就已初见雏形。其时年末总资产47.5亿元,负债却已高达34亿元。而数年来在房地产、信托等行业投资的失误更是加速了资金链的断裂速度。

  而迪康集团新闻发言人车先生则对《财经时报》称:迪康转股只是企业正常的资本运作。

  借壳抽血

  故事要从2002年讲起,被人称为迪康系的泡沫正是由此时吹大的。而早在2001年2月,迪康集团控股58.79%的迪康药业(资讯 行情 论坛)在A股上市。

  2002年初,迪康集团耗资2个亿控股重庆和平药房连锁,投资4亿元,打造医药配送中心,目标直指医药流通领域。

  2002年7月19日,迪康集团拟收购成商集团65.38%的国有股。年底,又以1.7亿元的代价成为衡平信托成为大股东。

  自此,迪康系的四大产业支柱基本形成。分别是医药制造、医药流通、零售百货、金融信托。而过度扩张引发的资金链短缺危机,已经悄然出现。

  2003年,迪康正式入主成商集团。一场疯狂的抽血运动和财技表演由此拉开。大股东通过抵押、增加应收款项、财产置换等手段在近两年内攫取了上市公司的资金近6亿元。

  成商集团的经营利润却从2002年的1000多万元,降至2004年-4000多万元。

  通过套现得来的资金,有效的消弥了资金链紧张的问题。但毕竟这不是有效的盈利手段。迪康又将产业目标转移到地产和金融上。

  迪康内部人士透露:目前集团很多资金套牢在成都的房地产项目中。而就在今年4月,衡平信托董事会内部人士透露,公司股权近期可能发生变化,迪康可能要将其出售。

  到这次股权转让时,迪康集团承认关联方占用资金9085.35万元,其实贵集团从上市公司捞到的好处又岂止这9000万元!仅2004年度其他应收款就从1.34亿元增至3.37亿元,增加2.03亿元,主要是三笔款项:

  (1)、预付重庆一房地产公司租金和代垫款1.3亿多元,其用途是成商集团一家孙公司要开张营业,租用该房地产公司的商业用房,竟一次性地预付四年租金共1.24亿元,加上装修费用等达1.3亿多元。(2)、预付深圳一家投资公司委托收购股权和商业房产款项6495万元,至于收购什么股权,哪处房产都语焉不详,分明是拆借资金。(3)、成都一家科技公司借款3000万元。

  日前,迪康集团说将一块土地置换给成商集团,价值1.9亿元,但土地管理部门至今未同迪康集团签订出让合同,土地使用权证等证书更没有拿到,尽管如此,迪康集团还是要成商集团先预付9000万元。如此等等,不一而足,可以说成商集团增加的4亿元贷款几乎全进了大股东的腰包。

  消息称,深圳茂业和迪康的谈判在3月已经基本谈妥。而在4月,迪康还试图通过土地置换谋得1.7亿元的现金。甚至交易尚未达成,就先支取了成商的9000万元款项。

  为了解决资金链危机,迪康还将输血管插向嫡系的迪康药业。去年底,迪康药业花了近3000万元从大股东迪康手中购买两项新药技术。

  转型

  随着一个个民营企业在资本市场的倒下,尤其是德隆系的轰然坍塌。使迪康的高层也意识到金融市场的风险。投资实业则是不二的选择。

  事实上,迪康选择成商集团的另一个用意在于,利用成商集团的融资平台,加大对药品零售业的投资。董事长曾雁鸣在收购成商的第二天就表示,迪康非常看好零售业的市场潜力,而且药品也离不开零售。

  迪康把目光瞄准了拥有医药流通连锁全国第一品牌的“重庆和平药房”,并和其股东重庆医药展开合作谈判。重庆医药也因为迪康拥有两个上市公司,具备良好的融资条件,才坚持和迪康展开合作。

  结局

  迪康入主成商时,市场人士对迪康的融资意图,企业转型方向都有了一定的判断。

  但短短两年,成商集团就陷入股价被腰斩,业绩急剧衰退的困境。这是分析家们没有预计到的。

  而令曾雁鸣董事长感到庆幸的是,成商集团依靠其成都商圈优良地理位置,流通业竞争激烈等因素,卖了个好价钱。

  至于以“土地+流通”为经营策略的茂业集团董事长,福布斯富豪黄茂如如何收拾成商这个烂摊子,就需要市场期待了。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热 点 专 题
网友装修经验大全
经济适用房之惑
中美中欧贸易争端
变质奶返厂加工
第8届上海电影节
《头文字D》
百对网友新婚靓照
湖南卫视05超级女声
林苏版《绝代双骄》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