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一重工:放飞梦想产业报国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6月08日 11:43 证券时报 | ||||||||
改革篇:这块“试验田”是怎样种出来的? 五月的长沙骤然升温,三一重工(资讯 行情 论坛)再次成为各大媒体关注的焦点,地方媒体日夜坚守;中央媒体纷至沓来;路透社、华尔街日报、福布斯杂志等国外媒体也不远千里风尘仆仆赶来,他们只为一个共同的使命,那就是要见证中国资本市场一场伟大的变革。
作为首家股权分置改革试点企业,在某种程度上已成为整个资本市场的“风向标”。三一重工的股权分置改革成功与否已经关系到中国未来股市的走向和整个资本市场的命运,这也是7000万股民和13亿人民之间的一场对话。 机会只垂青有准备的头脑 2003年7月3日,三一重工A股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成功上市,这意味着其在民营企业改革过程中迈出了坚实的一步。“我们是抱着为企业获得一个强大的资本运作平台,完善公司治理结构的目的而上市的。但股权分置的制度设计,使中国资本市场变成了一个功能不全的资本市场。我们认为必须改革,所以,从上市到现在,三一重工一直想推动股权分置改革。”执行总裁向文波这样说。 公司董事长梁稳根一再表示,“机会只垂青有准备的头脑。”据他介绍,除公司自身条件“达标”之外,中国证监会还要求试点企业的非流通股东表示出强烈的解决股权分置问题的愿望,并且愿意承担改革带来的风险和责任。他告诉记者,早在上市之初,在中国证监会针对解决股权分置和全流通问题对上市公司进行调查时,三一重工及大股东三一集团就明确表达了愿意充当“证券市场改革的试验田”的强烈愿望,并着手研究解决股权分置的可行方案,今年一季度开始正式与保荐机构华欧国际合作。 4月30日,也就是证监会关于股权分置改革试点的通知出台的次日,三一集团及其他非流通东便在第一时间向中国证监会正式提交了解决股权分置的试点方案。5月2日,三一集团接到中国证监会“谈话”的通知,7日最终确定为首批试点单位之一,10日出台试点方案,14日又公布了调整补充方案,24日,又推出了股权改革试点的修改方案。连续几个大动作,不能不使外界对三一重工的果断决策为之折服。 梁稳根指出,非流通股改革能很好地解决公司高管的经营者动力问题,以前同股不同利,同股不同权,公司的经营业绩无法从股票上体现出来,股价的涨跌对公司没有多大影响。而一旦经营者的动力问题得到解决,他的业绩发展马上会反映到股价上来,你今年盈利多少,股价就上涨多少,股价一增高,公司财富就增加,这和经营者的业绩是完全一致的。 “我们在公司创立之初就一直在探讨中国工业企业经营和改革之路。以前搞过责任制,后来又搞MBO,一直没有找到好的出路。今天我们终于得到了这样一个试点的机会,三一是幸运的。”很显然,梁稳根对三一的前景是看好的。 绝不放弃三一重工控制权 由于方案推出时间较为紧迫,很多投资者还没有能够及时全面理解股权分置改革内涵,存在一些认识上的误区。 比如网络上提出的“由于流通盘扩大而稀释流通股东权益”的观点,向文波认为需要辩证看待。他认为,第一,如果方案通过后,流通股东首先是每10股获得了额外3.5股股票和8元现金对价,这是看得见的眼前利益;第二,由于总股本不变,经过划转补偿后,原流通股东在整个三一重工的持股权比重将提高;第三,由于对原非流通股份采取了限期流通、分步上市的制度安排,至少三年内原大股东股份不会对原流通股东构成稀释;第四,方案实施后公司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每股收益等财务指标全部保持不变,流通股东按持股计算的收益将会因为划转后股份增加而收益增加。 针对有人认为三一大股东会“套现开溜”的种种猜测,梁稳根表示“没有谁敢打这个主意,如果要抽空资金,现在就可以做到,何必等到2年后。众所周知,三一是一个很有前景的企业,跨国公司曾屡抛绣球,假如我要套现,完全可以将企业一卖了之,按照所拥股票净资产值溢价2倍,二三十亿元现金就可轻易到手,用不着等到有了流通权再抛售所持股票套现,正因为三一是要做中国工程机械行业的标志性企业,所以我在有生之年绝不会放弃对三一的控制权。” 让利是因为我们充满自信 在首批股权分置改革的4家上市公司中,三一重工是惟一拿出真金白银的。尽管如此,部分中小投资者还是认为对价不公平。梁稳根说,大股东付出巨额成本来获得流通权,这要求未来2年公司股票每股收益至少在2元以上,才能弥补这一成本付出,如果每股收益仍然是1.3元左右,大股东收回成本都很难,如果每股收益亏损,那大股东手中的股票就是废纸一张。“试想,三一重工会拿真金白银去买一张废纸吗?” 梁稳根说:“我们之所以敢这样让利,就是基于对企业未来充满信心。否则绝对不会花费如此大的代价去争取一个未来的流通权。”他分析说,工程机械行业是个前景很好的企业。加上中国正处于城市化进程中,这为企业发展创造了广阔的空间。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高达80%,而我国却不到40%,如果中国城市化每提高20个百分点,就相当于从农村转移一个美国的人口到城镇,这意味着工程机械的市场潜力十分巨大。预计到2010年,全国工程机械产业的市场总量将在2004年的基础上翻番,达到3200亿元,这为三一提供了未来发展的巨大机遇。而三一之所以有这种胆略就是基于对企业的高度自信。 这次股权分置改革,给了三一重工实现‘种植民族工业试验田’这个梦想的机会。梁稳根表示,股权分置改革一旦成功,将加速三一的内部资源整合。作为三一重工的母体,三一集团将最优质的项目整合到三一重工,倾全力做好上市公司。比如目前集团内的桩工机械等项目就将逐步转到三一重工,突出工程机械主业,确保5年后三一重工不做工程机械以外的产业,三一集团内其他企业也不做工程机械产品。三一重工将依托资本市场的平台,集中力量打造研发和服务两项核心竞争力,将三一重工做成中国工程机械的标志性企业。 正是执著于“种一块民族工业试验田”的信念,三一重工才能在这一行业实现跨越式发展。胡锦涛总书记当年视察三一时寄予厚望:“你们已经取得了辉煌的过去,希望你们齐心协力,有一个更加美好的未来。” 创新篇:从“中国制造”上升到“中国创造” “中国制造业是国家的战略性产业,必须由中国企业主导。”初夏的一个下午,雨后初晴的长沙清新宜人。三一重工董事长梁稳根先生和媒体记者尽兴而谈。 他回忆说,1993年,当三一重工初探工程机械行业时,德、日、美三国公司在中国市场一统天下,我们在十字路口徘徊:一条路是斥巨资引进跨国公司和国内企业的技术,稳稳当当地赚些加工费,还有一条就是充满风险和坎坷的自主创新之路。 梁稳根和他的伙伴投石问路时得出结论:传统国有企业规模小,技术含量不高,起点太低。而欧美的行业巨头对输出技术设置壁垒,留了一手。与其引进技术跟在人家后面亦步亦趋,沦为“生产车间”,不如另辟蹊径,以自我创新掌握发展主动权。” 怀抱“实业兴国”理想的三一人形成了共识:站在与国际品牌齐平的位置上,集中资源研发出面向中国本土和国外客户需求和应用的核心技术,并在这种基础上实行全球采购策略,选用全球知名品牌配件,以使三一的产品品质和适用性在竞争中能够胜出。三一重工将混凝土输送泵作为其进军工程机械行业的敲门砖。 当国内同行还沾沾自喜于“中国制造”时,“疾慢如仇”的三一重工已经跳跃式地将目标上升到“中国创造”。面对国外同行咄咄逼人的攻势,三一临危不乱,瞄准跨国公司,立足中高端市场,以相同的性能、优质的服务而略低的价格绝地反击。 “创业是一种豪迈的事情。”梁稳根用轻松的口吻将创业的艰辛一笔带过。他说:目前,三一产品和三一品牌已被国内业界视为高品质的代表,三一重工正在被广泛认同为一家能够挑战国际品牌的民族企业代表。 “一切源于创新。”三一重工在长沙、昆山建造了两大制造中心,在长沙建立中央研究院,在人才密集的上海、北京、深圳、沈阳、重庆等地设立研究院,就近指导产业园区的生产制造,围绕核心产业进行适当的延伸,共享三一集团研发创新的最新成果。 三一重工研究院是国家级技术开发中心、“国家重点高新技术企业”,拥有博士后流动工作站,承担了国家863计划项目的研究。近300名工程技术专家在此夜以继日地进行科技攻关和技术突破,通过计算机采用先进技术与设在美国、法国和香港等地的三一工程师办公室实现全过程交互式并行设计、研究和开发。公司每年将销售收入的6%到7%投入研发,这是中国同行业平均水准的3~5倍,目前的研发力量足以支持每年150亿元的销售规模,研发能力已经成为三一的核心竞争力。 梁稳根有“要将全国工程机械行业的优秀人才一网打尽”的雄心壮志,一批业内精英聚集到三一的麾下:易小刚,国内知名液压专家,10年前进入三一重工,攻克了混凝土输送泵的系列难题,为三一泵赢得中国泵王的美誉;李冰,原西安公路交通大学教授,加盟三一后,接连开发出7种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压路机和沥青摊铺机等新产品,获得10多项国家专利。向文波坦言,在中国,10万元年薪可以聘请优秀的工程师,而在美国也许需要10万美元。三一依靠低成本的“比较优势”和科研的“后发优势”,奋起直追。 今年4月21日,国家知识产权局局长王景川考察公司时评价说,三一重工创建以来积极推进自主创新建设,走一条技术跨越之路,开发了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形成规模效益、市场竞争力强的高新技术产品,在自主知识产权的数量和质量上取得了丰硕成果,支撑了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目前,三一重工已申请专利228项,拥有授权有效专利165项。专利技术的成功实施成为三一重工腾飞的重要推进器。其中,混凝土泵送机械共申请58项专利,获得发明专利10项,在短短5年内改变了原来国内市场85%的混凝土泵及95%的泵车依靠进口的局面;压路机、摊铺机、平地机等主导产品的专利技术成功实施也齐头并进,成为三一重工新的经济增长点。 1994年,三一重工第一台拖泵在湖南长沙诞生,这是三一从材料工业转向机械制造业的第一件产品,也是中国第一台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开式系统拖泵。它的问世,成为中国制造业的一个历史见证。 1998年4月,三一拖泵在深圳赛格广场创下钢框结构建筑垂直泵送混凝土300.8米的世界纪录,赢得“中国泵王”美誉。 2003年,在举世瞩目的三峡三期工程工地上,三一新一代三级配混凝土输送泵试打成功,使输送三级配(混凝土最大骨料直径为80mm)混凝土成为现实,填补了国内外工程机械领域的又一项空白。 2003年12月,三一重工研制成功的国内首台沥青混合料转运车在沪瑞高速公路新余段投入使用。以转运车为龙头的三一黑色路面成套施工机械,引领中国路面施工革命性新工艺,开创了中国高等级道路施工的新时代。 2004年5月,60C1816DⅢ全新拖泵,三一泵车家族新宠37mⅡ型泵车和三一泵优良血统的继承者———车载式混凝土输送泵在三一顺利下线,引领着中国混凝土输送泵进入“绿色”消费新时代。 5月13日,由三一重工自行研制的LB3000型沥青搅拌站正式下线生产,标志着三一重工正式进入沥青搅拌设备市场,并成为国内唯一的沥清路面成套设备的生产厂家。 三一重工执行总裁向文波说,“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公司不断地推陈出新,陆续有高品质的新品下线,每种产品半年内在某一方面必须有所更新。自我开发的产品方能及时更新换代。“三一”的这个中国创造的品牌早已扬名中东、北非、东南亚和东欧。 向文波语气坚定地说:“我们的信念是,以高新技术改造机械装备工业,率先使所经营产品升级换代至世界一流水准,全面满足用户显性和隐性需求,成为中国机械装备工业的标志性企业”。 行业篇:三一重工缔造行业标志 创造世界纪录是最激动人心的事情。在中国机械制造行业,在中国混凝土泵送设备制造领域,三一重工凭借自己强大的研发优势,开发出一系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混凝土泵送设备,三一拖泵也一次又一次地创造出新的世界纪录。 在香港,三一拖泵将混凝土送上了国际金融中心406米高度,打破了自己保持的300.8米高的中国纪录,同时也创造了新的世界纪录。在举世闻名的三峡工程上游巫峡峡口,三一新型混凝土输送泵,出色完成了世界第一大跨度钢管拱中承式拱桥———巫山长江大桥混凝土泵送任务,创造三项世界纪录。 谈及被业内赞誉为“中国泵王”,三一重工董事长梁稳根笑了:“三一已经是混凝土机械行业中国第一品牌,全球排名在前三甲之列。三一的梦想是打造一个世界级的制造企业,成为中国工程机械行业的标志性企业,做到行业市场占有率第一,品牌影响力第一,资本号召力第一,人才拥有量第一。” 三一实力:混凝土机械制造位列全球三甲 1989年,梁稳根率领其他三位大学同学一起下海创业,他们胸怀“创建一流企业,造就一流人才,做出一流贡献”的远大抱负,并以“三个一流”给自己的创业企业命名为“三一”。历经16年艰苦创业,以三一重工为核心企业的三一集团已经成为中国民营经济快速发展的一个缩影。 1994年,梁稳根投资设立三一重工,开始涉足工程机械领域。混凝土机械是基本建设的“常规武器”,需求量大,广泛应用于工业、民用建筑以及国防施工等工程建设。在工业发达国家,混凝土生产的先进程度,标志着一个国家制造业水平。 当时,国内工程机械产品市场基本上是洋品牌的一统天下。在选准主攻混凝土输送泵(拖泵)机械领域后,三一人开始了与众不同的发展之路。当时,其他企业主要采取直接引进技术和零部件进行产品组装生产,三一人却认为必须走研发创新之路。 秉承“品质改变世界”这一核心价值观的三一人,创造了业界一个又一个传奇。1994年,三一重工研制出我国第一台大排量、高压力混凝土输送泵;1997年三一拖式混凝土输送泵市场占有率上升至全国第一位;次年,研制成功我国第一台37米混凝土输送泵车,从此开始确立行业的技术主导地位。自研制第一台泵车以来,三一系列混凝土泵车共获得数十项专利,并拥有混凝土泵集成电液控制、长臂架泵车设计制造等多项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形成32米、37米、42米、45米、48米和56米泵车六种规格十九种型号的系列产品,产品技术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随着三一系列混凝土泵车质量的不断完善和产品的产业化,三一系列混凝土泵车成为公司主导产品,每年为公司贡献的销售收入比例超过85%,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仅2002至2004年的3年时间内,混凝土泵车累计销售1300台。三一重工目前在中国混凝土机械制造领域已处于绝对优势地位,把持该领域话语权。 目前,三一混凝土泵车产品已取代进口品牌,市场占有率居中国首位,而且打入国际市场。公司泵车年销售突破500台,产量跃居全球第一位,市场占有率也以超过40%的比率遥遥领先,同时成为全球最大的长臂架、大排量泵车制造企业,公司与德国的大象公司、施维因公司一起进入全球行业三甲。 三一未来:五年之内只做工程机械 混凝土机械产品的成功,促使三一做出了继续做大做强工程机械产业的战略决策。在公司内部,三一重工已经全面启动黑色路面成套施工设备的研发制造;在集团内部,三一已经储备介入重型装备机械、特种运输机械等工程机械类延伸产品。 在谈及上市公司未来发展是走多元化发展之路还是继续走单一化发展之路的问题时,三一重工董事长强调:“不会去炒股票期货,不会去做房地产,未来五年内只做工程机械产品,不会再做其他的事情。” 三一重工自身积累起来的优势在工程机械行业,以混凝土机械为代表的中国工程机械产业在全球都是一个最具竞争力的行业。工程机械制造行业是一个技术相对成熟的传统产业,也是一个技术密集和劳动密集型的混合产业,具有多品种、小批量的特点,中国有优秀的工程技术人员和相对低廉的劳动力,这几年的成功也进一步证明了公司在工程机械产业的竞争优势。公司决策层认为,集中这个优势继续在工程机械产业领域拓展是一个很好的发展方向。 市场潜力巨大的发展空间说明中国工程机械的天花板还很高,这也是三一重工继续抓住工程机械产业做大做强的重要市场因素。根据规划,在确保继续提高混凝土机械市场占有率的同时,三一重工将积极拓展其他工程机械,计划首先通过进行集团内部整合,借集团之力助公司发展壮大;然后开展外部整合,做大产业规模。 在公司内部,三一重工拥有中国第一品牌的混凝土泵送设备制造能力,而且已经开始全面介入黑色路面机械工程领域,能够提供压路机、推土机、沥青摊铺机等全套路面施工与维护机械。公司在路面机械领域这几年已实现快速发展,目前正处于创品牌阶段,预计未来几年内将会成为一个主要的业务,会有很好的盈利前景。从市场容量看,黑色路面施工机械产销量远远大于混凝土机械设备的产销量。 目前,三一重工的控股股东三一集团正在培育的工程机械项目包括:挖掘机和桩工机械两大板块,并且都已初具规模。挖掘机属于工程机械领域最大的一块蛋糕,市场规模行业内单品种最大,每年有6万台500亿元的市场容量,但是现在主要是进口产品的天下,三一集团去年销售达到1000台,在国内品牌中排第一;桩工机械去年盈利则达到5000万元,具备替代进口的实力。对这两大块工程机械产品,三一集团计划在完成股权分置改革后,尽快通过内部资源调整全部整合到上市公司。 届时,三一重工主导产品将涵盖混凝土机械、黑色路面机械、挖掘机和桩工机械等四大类系列工程机械,并且力争在这四大类产品上都做到国内第一,成为真正的中国工程机械行业的标志性企业。 资本篇:好风凭借力 2003年6月18日三一重工公开发行6000万A股,7月3日,民营经济发展史上迎来了里程碑式的事件———三一重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地处内陆的三湘大地没有民企上市公司的历史从此划上了句号。这家工程机械行业中最大的民营企业有着市场经济的先天习性,大步迈入资本市场的神圣殿堂可谓好风凭借力。 资本市场为三一重工实现质的飞跃发力助推 有位伟人曾经说,资本是社会再生产的第一推动力和持续推动力。三一重工抓住了机遇,上市不足两年,便收获了累累硕果。 三一重工董事长梁稳根孜孜以求的是,把公司建成中国工程机械行业的标志性企业。新股发行募集资金的及时到位和投入运作,为三一重工的产业扩张和品牌提升增添了无限动力。上市前,三一重工的主导产品是拖泵和泵车,上市后,三一重工便把9亿元募资全部用于新项目的研发和生产上,开发了摊铺机、运转车、智能压路机等,提高了产品品质,完善了产品系列。三一重工研制开发的三级配水工混凝土输送泵项目为世界首创。募集资金项目很快带来了效益,截止去年年底,募资项目产生收益1.83亿元,并且有一半的募资项目达到了规模生产。 三一重工从证券市场收获的还体现在品牌的提升上,品牌提升又间接地促进了销售。三一重工上市前的2000年、2001年和2002年的主营业务收入分别为3.92亿元、5.5亿元和9.84亿元,2003年上市当年主营业务收入就达到了20.88亿元,2004年更高达26.56亿元,分别较2000年增长了432.65%和577.55%。公司执行总裁向文波无不感慨地说,公司的高速增长离不开品牌的提升,公司品牌的提升又进一步促进了公司的高速增长。 募资创造效益,上市带来甜头。而最让三一重工董事长和实际控制人梁稳根感到高兴和欣慰的是,成为股权分置改革试点终于可能圆梦———依托证券市场获得资本运作的平台,把企业做得更大更强更优。看重资本运作平台是梁稳根与其它不选择上市的优秀民营企业的根本不同。 三一重工在证券市场表现不凡 三一重工上市当年12月便入选上证180(资讯 行情 论坛)指数,今年3月再次当选沪深统一300指数样本股。流通股东中最权威、最专业的代表———证券投资基金也一直看好三一重工。2003年和2004年,基金们成为三一重工前10大流通股东的座上宾。今年一季度,前10大流通股东中,基金占有7席,还有两席也是证券公司。 三一重工备受追捧,缘于其业绩不断增长。三一重工2004年每股收益和净资产收益率为全部上市公司平均水平的5.61倍和1.836倍。 把三一重工放在工程机械行业里,其业绩力拔头筹。截至2004年底,三一重工在所处行业相同的48家专用机械设备制造业(按照证券交易所行业分类)上市公司中,三一重工的每股收益排名第一,净资产收益率排名第二。当期48家公司的上述两项指标分别为0.25元/股和8.83%。三一重工的两项指标分别是48家同行业公司的5.48倍和1.944倍。 从2003年7月3日三一重工上市到2005年5月13日,我国证券市场一直十分低迷,而三一重工上市以来在良好业绩的支撑下,二级市场价格和发行价比较依然有较大的溢价。从三一重工上市的2003年7月3日到2005年5月13日,其二级市场价格较发行价(15.56元/股)的涨幅为22.24%,在147家新股公司中新股溢价排名第40位。 大股东善待流通股东 2000年11月三一重工正式成立,2003年发行6000万股流通股,占股本的25%。在这家民营企业中,梁稳根和其它几个自然人设立的三一控股占据72.42%的股份。步入证券市场后,三一重工的大股东通过让利、派利、创利,真诚对待流通股东。 让利。三一重工自2000年12月8日成立以来,大股东没有进行过股利分配。而2000年11月、12月以及2001年和2002年度实现的未分配利润累计2.45亿元以及2003年6月前产生的利润,由新老股东共享。据统计,截至2003年6月30日三一重工未分配利润高达3.95亿元。 派利。高速成长的三一重工上市不足两年,但为了回报流通股东,慷慨地实施大比例的派送方案,使流通股东真正得到实惠。2003年三一重工决定实行每10股派5元的分配方案,派发现金红利1.2亿元。这种高派现在当年并不多见。当年流通股原始股东的红利回报率达2.57%(税后)。此次成为股权分置试点公司后,三一重工推出了10股转3。5股派8元的对价方案。而2004年分配预案为每10股转增10股派2元现金。如果进行细算,流通股原始股东不到两年的红利回报率将达到7.71%,远远高于同期的银行存款利率。 创利。三一重工的大股东管理着公司的生产经营,他们的战略思想、经营意识、市场嗅觉关系着公司的经营状况。事实上,他们通过三一重工为自己创造财富的同时,也为流通股东带来了丰厚的利润。据统计,2003年7月上市至2005年一季度,三一重工实现净利润累计5.52亿元。蛋糕做大了,流通股东从三一重工可以分享利润当然多了。 文化篇:三一文化铸就世界品质 当与三一重工董事长梁稳根谈起“三一与文化”这个话题时,坐在他身边的三一集团执行总裁向文波首先发话,他说:“假如说三一有很核心的资产,不是公司现在取得的成就,不是厂房设备这些固定资产,而是我们的核心文化。” 核心:品质改变世界 向文波告诉记者:“企业文化在很多人眼里是一个很虚的东西,但我们认为这个东西是一个非常非常实在的东西。文化对企业的影响,我个人认为主要是对决策层,对决策的影响。大家知道管理结构是要变的,流程也是要变的,但不变的是企业文化。企业的文化对企业的影响是很深远的。三一从八十年代初期创业,到现在为止我们一直致力于实业,致力于制造业,没有进入其他的产业,这是一个非常奇特的现象。另外,公司上市前,创始人始终没有得到过任何分红,我们跟员工在一起吃饭,我们在海外也没有自己的资产。这个也是很奇特的。这背后是什么原因呢?我认为是企业文化,通过企业文化保持了公司的凝聚力,保持了公司的长期发展方向,与社会的长期发展方向一致,也就保持了三一的可持续发展。” “去年,国家实施的宏观调控使市场出现了萎缩,也给公司的经营带来了被动。但通过全体三一同仁的共同努力,被动局面在年前即得到控制,现在我们的市场稳步上升。即使是在宏观调控下,2004年仍取得了良好的业绩。这得益于深谙三一文化的三一全体员工付出的辛勤劳动和汗水。”梁稳根的激情开讲打断了记者的思考。 “三一文化的核心理念是:品质改变世界。几年前,中国工程机械制造水平比农机产品还差,中国的工程机械也成为劣质产品和廉价产品的代名词。作为在工程机械行业工作的中国企业家,我和公司其他领导不由得为有着10多亿人口和五千年文明之中国的工程机械的落后而惭愧,而汗颜!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提出了‘品质改变世界’这一理念,其初衷就是希望通过制造出高品质的产品,来改变世界对中国工程机械的看法。通过不到十年的努力,这一初衷取得了重大成果。中国要成为工业化强国,需要大量的高品质的工程机械,我们以高品质的产品来改变中国的面貌,就是为改变世界,推动人类进步作贡献。” “品质改变世界”另一层含义,就是以高品质的人品来改变内心世界。我们要实现富有的目标,实现成就事业、报效国家的梦想,首先要改变自己的内心世界。只有当我们的内心世界得到改变后,外部世界才能随之改变,包括我们的物资生活条件,我们所处的工作环境,我们的尊严和社会地位。” 经营理念:两个一切 经过长时间的考察和探索,三一重工将核心能力锁定在研发和服务上,以确保用有限的资源最大限度地满足用户的突出需求。三一在文化体系设计时,充分考虑到核心能力建设的广泛性、艰巨性和持久性,毅然将“研发与服务”两项核心能力演变成“一切源于创新,一切为了客户”两条经营理念,努力使之成为广大员工的普遍意识。 在研发方面,三一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了资源的优先投入: 其一:坚持“三五”原则建设公司的研发体系。“三”是指研发投入占销售额的比率保持在行业平均水平的3倍以上。 “五”是指研发体系的规模超前5年与销售规模相对应。 其二:保持领先地推动研发手段的变革。过去几年,刚刚起步的三一尽管资金实力还相当有限,但还是先后投入5000多万元率先在业内建立起了包括ERP和PDM技术在内的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率先在中国工程机械行业内全面推广应用了CAD、CAM、CAE、CAPP以及三维设计等现代设计手段。 在服务方面,三一按照“三多一先”的原则进行了资源的优先投入。 一是人员配置多;二是服务项目多;三是资金投入多;四是硬件领先。正在全国各大城市建设的30个维修服务中心更在中国业界绝无仅有。 作风:疾慢如仇 慢,是当前中国企业难以祛除的通病。从企划、立项、上马,一个个新产品、新项目的诞生,都要一个个部门,经过无数的环节,要通过一层层研究,经过难以统计的审批程序,到真正走向市场,总是一种相当漫长的过程。慢,不但提高成本,而且贻误战机。慢,就是作风溃散,拖拉闲扯,甚至造成一项项可行的计划和新产品流产,甚至最终导致企业的破产。三一重工把“慢”字上升到了疾恶如仇的高度,中国企业能如此鲜明地把“慢”字划到敌方阵营的,三一文化可谓独树一帜。 三一重工如此疾慢如仇,不能不说是他们致胜的法宝。三一文化提倡三一人“竭尽全力,实现三一;依托三一,实现自我”。正如梁稳根所说:“既然我们加盟了三一这个富有生机、具有远大目标的公司,我们就应该发自内心地认同她的使命,并为之而努力。创建一流企业,是中国振兴的需要,也是三一人自我发展的需要。国力的较量在于企业的较量。中国要强盛,要成为骄傲的民族,经济必须发展,必须拥有很多一流的企业。我们致力于三一的发展,就是致力于国家和民族的发展与强盛。中国正处在一个快速发展时期,是世界上最富有活力的国家,中国的强盛指日可待。身逢这样一个伟大时刻,我们是幸运的,即使我们毫无资本,我们仍可凭借知识、能力和诚信走向成功,实现富有和发展的人生目标。” 临别,记者发现梁稳根先生是一个有很深的民族情结的人。在他的办公室里,没有唐诗宋词,没有名人名言,只有“根在中华”几个字,他说:“一个没有精神寄托的企业是做不大的。” “知道三一誓词吗?”梁反问记者。 “不知道。” “好,我背给你听。” 我是一个华夏子孙。我庄严宣誓:永远铭记自强不息,产业报国;永远铭记艰苦奋斗,恪守诚信;永远忠诚于祖国,忠诚于三一,疾慢如仇,恪尽职守,为创建一流企业、造就一流人才、做出一流贡献而努力奋斗。 梁稳根的声音,让人油然而生敬意。 后 记 中国的知识分子特别是改革者,往往有一颗痛苦的灵魂,他们表现的沧桑与沉重、奉献与牺牲,使中国的改革有其独特价值。梁稳根在采访结束时对记者说:“这次改革,不管是成功还是失败,三一人都将被写入历史。胸怀祖国、放眼世界,是我们不变的信念和追求,作为企业家我们有责任将自己的行动与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联系起来。人类因梦想而伟大,梦想因奋斗而成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