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组一波三折 多佳苦寻盈利支撑点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5月29日 19:14 中国经营报 | ||||||||
作者:周忠 来源:中国经营报 从服装到教育,再到珠宝业,?ST多佳?600086?的重组征程历经波折,尚未获得任何实际收益,两亿元的亏损却伴随重组而来。 5月24日,?ST多佳公告,公司第一大股东湖北多佳集团实业有限公司股权被司法冻结
伊果重组会不会因此无疾而终?珠宝主业能让多佳起死回生吗? “影响不大。”对于这两起变故,公司董秘朱一波的回答充满自信。但事实上,在今年11月18日多佳集团股权解冻之前,此番重组行动显然没有取得实质性进展的可能。 曲折重组征程 早在2004年3月,多佳股份宣布放弃西安交大的二次重组时,重组计划就已经“流产”过一次了。 2001年9月,西安开元科教控股有限公司协议受让鄂州市服装总厂持有的多佳股份法人股7750.2万股,占总股本的22%,拉开了西安交大对多佳股份重组的序幕。同年12月,西安交大以开元教育管理有限公司95%股权、开元阳光教育投资有限公司80%股权和开元教育网络有限公司80%股权,换出了多佳股份下属的6家服装类公司股权类资产,交易金额高达2.1亿元。2002年8月,公司对资产置换方案进行调整,将拟置换进股份公司的铜川阳光中学所属土地房屋资产改为铜川阳光教育发展有限公司97.8%股权(即铜川阳光中学),将开元科技专修学院改为阳光幼儿园相关资产,公司股票简称一度拟更名为“阳光教育”。按此计划,多佳以资产置换方式,便可完成从服装到教育的转型。 但2004年2月,?ST多佳以铜川阳光教育发展有限公司97.8%股权一直无法完成过户为由,宣布西安交大重组方案失败。 2004年4月,?ST多佳公告称,拟以应收账款、参股公司股权及部分固定资产按评估值1.65亿元,与2003年5月注册成立的西安伊果投资控股有限公司的一尊翡翠佛雕及一批珠宝玉石进行置换,藉此进入珠宝业。同年6月,?ST多佳第二大股东西安交大子公司西安开元科教控股有限公司将持有公司22%法人股转让给西安伊果,西安伊果由此成为公司第一大股东。6月6日,双方签署了《资产置换协议书》,?ST多佳拟以持有的三家教育类子公司的股权及部分其他应收款(资产净值2.82亿元)与伊果控股持有的深圳市东方金钰实业有限公司98%的股权(资产净值2.96亿元)进行置换。2004年6月9日,?ST多佳向中国证监会上报了《湖北多佳股份有限公司重大资产置换暨关联交易申报材料》,中国证监会于2004年10月19日正式受理该套申报材料。 然而,在伊果入主的一年里,?ST多佳并未从珠宝行业中获得新生。 2005年4月28日,?ST多佳董事会公告,根据大信会计师事务有限公司出具的审计报告,将本次拟置出资产的账面值净额调整为1.50亿元。这次调整导致公司资产置换未达到中国证监会关于“重大资产置换行为”的规定标准,决定于近期向中国证监会申请撤回《湖北多佳股份有限公司重大资产置换暨关联交易申报材料》。公告同时表示,接到重组方西安伊果投资控股有限公司的通知,伊果控股因其收购西安开元科教控股有限公司所持多佳股份22%股权的交易对价发生了重大变化,其收购方案须做出相应的调整,该公司决定于近期向中国证监会申请撤回《湖北多佳股份有限公司上市公司收购申报材料》,待其修改完善后再向中国证监会报送。 多佳的纺织产业资产又成了“待嫁的女儿”,而且不断地在贬值。等到大股东股权解冻的时候这些资产价值几何,业内人士多有担忧。 盈利预期难料 “这还不是多佳最大的问题”,一位熟悉多佳运作的证券分析师直言不讳地告诉记者,“主业设置飘忽不定、没有长远的战略规划才是多佳的致命伤。而且,这还不是只有多佳这个特例,国内多数实力较弱的上市公司,也都是跟着股东变化而随波逐流”。这位分析师认为,不管是主动还是被动,上市公司在多数情况下采取的策略都没有脱离“有奶便是娘”的潜规则。 对此,多佳似乎认为理所当然。公司董秘朱一波向记者解释说:“上市公司与传统企业不同,资产流动性很大,因此企业的发展方向一般不是由企业自身来决定的,而是股东说了算。要制定长远的发展目标,除非像宝钢这样的企业。未来的事情谁也定不了。” 多佳主业从服装到教育,再进军珠宝业,可谓是“一路调整,一路找寻”,是否会继续,按照朱一波的说法,在重组成功之前,一切都是未知数。 众所周知,珠宝行业前景可观,但无疑也是一个高风险、竞争激烈的行业。即使有了云南兴龙珠宝有限公司94%的股权,多佳未来依旧是个难解的谜团。从教育业转到珠宝业一年以来,多佳的现状并不乐观,两亿元的亏损已经足以说明这一点。 据多佳股份董事长赵兴龙之前介绍,重组后,公司将在3到5年内将主营业务调整为以翡翠为主的珠宝玉石首饰产品产供销业务。但事实上,珠宝生意并非是人人都有利可图。虽然云南宝玉石资源储量丰富,是我国五大宝玉石主产地之一,年成交额达50亿元,但该省已经有经营原石的商家600多家、成品2500多家、加工厂3000多家,竞争已经进入白热化。 而我国是一个宝石资源相对匮乏的国家,高昂的进口关税、增值税和消费税对宝石原料的进口和生产影响很大,不利于国内珠宝企业做大做强。此外,一些国外企业还采取贴牌方式压缩国内生产企业的利润。显然,以珠宝作为未来盈利的支撑点,多佳不会一帆风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