覃辉传媒帝国梦瞬间坍塌 连环并购付出惨痛代价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5月08日 19:03 外滩画报 | ||||||||
当银行贷款来得太过容易时,连环并购的欲望也就很难抑制;而当国家宏观调控不期而至,银行信贷开始收紧时,这个庞大帝国的运转就开始滞缓。 谢九/文 覃辉的并购高潮发生在2003年,这一年,他在香港收购了阳光卫视和东魅集团,前者
2004年,覃辉收购了香港上市公司现代旌旗,成为著名《成报》的老板。在此之前,覃辉还在2000年收购了内地上市公司长丰通信(资讯 行情 论坛)。短短三四年之间,覃辉已经控制了三家香港上市公司、一家内地上市公司以及星美传媒旗下数十家大大小小的影视制作、发行、院线等公司。覃辉通过并购打造的“传媒帝国”已经呼之欲出。 有意思的是,作为一个“传媒帝国”的掌门人,覃辉对于媒体记者们的追逐却刻意保持了回避,至今从未接受过任何采访,人们还来不及弄清楚他的来历。所以,当他已经在今年4月12日被北京警方带走“协助调查”的新闻传出后。人们对他的来历除了猜测还是猜测——有人说他的夫人和政府前任高层官员有亲戚关系;有人说他曾经是著名娱乐场所“天上人间”的老板,无论在北京、上海还是广州,“天上人间”都被认为是顶尖的娱乐场所;更有人说他和香港影星李嘉欣已经在“天上人间”订婚。 据传覃辉被调查是因为公司的银行贷款。对于并无显赫实业背景,而又突然在香港和内地市场连环收购的年轻人,这样的传言还是具有相当的可信度。当银行贷款来得太过容易时,连环并购的欲望也就很难抑制;而当国家宏观调控不期而至,银行信贷开始收紧时,这个庞大帝国的运转就开始滞缓。 对于覃辉的传媒帝国而言,最大的打击其实并非来自银行信贷的紧缩,而是在于其连续并购之后的消化能力。美国的KKR公司一直被视为并购的模范生,在其众多并购的金科玉律当中,有一条铁律就是对现金流的重视——通过债务杠杆并购,通过现金流偿债——这是KKR长盛不衰的核心所在,在KKR的眼中,现金流的重要性甚至高于净利润。而在覃辉的并购链条上,人们只看见了前者——债务杠杆,却看不见后者——现金流。在银行贷款还能够为其持续输血时,这种压力还难以显现,一旦银行信贷收紧,这种通过并购打造的帝国也就“忽喇喇似大厦倾”。 长丰通信是覃辉最早介入的上市公司,从这家公司最能看出覃辉的并购整合能力。在覃辉进入的2000年当年,长丰通信的每股现金流将近1元,2001年便猛跌为0.24元,2002年至今现金流一直为负数。一个连续三年不能贡献现金流的公司,其资金压力不言而喻。与此同时,长丰通信的净利润却每年都能保持几千万元的水平,由此可见,覃辉对于净利润的重视远远超过现金流,对于一个以并购为扩张手段的企业而言,似乎有些本末倒置。 当然,控制现金流的难度远远大于控制净利润,当一个企业能够轻松获得银行贷款时,不愿意费力控制现金流也是一个“理性”的选择;而随着国家宏观调控出台,银行信贷收紧时,为这种“理性选择”付出代价也就在所难免。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