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康系玩钢丝绳上的资本游戏 上市公司不堪重负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4月16日 06:49 中国经营报 | |||||||||
作者:郝远超 4月12日,记者从多个渠道获悉,四川迪康产业控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下称“迪康集团”)总裁曾永江和迪康董事、曾担任过其控股公司成商集团(资讯 行情 论坛)(600828)董事长的易江已经离职,脱离了迪康系。
4月初,迪康集团持有49.92%股权的衡平信托拟出让在宝盈基金股权的消息见诸报端。旋即,重庆医药股份有限公司称,因迪康集团所增资扩股的1.87亿元资金迟迟不到位,准备放弃迪康寻找新的买家。 在资本市场上长袖善舞的迪康集团,经历了人事震荡后,似乎又陷入了扩张的泥沼。 高管离职 几乎同一时间离职的曾永江、易江二人,均有在四川省轻工业厅工作的经历。 2001年2月12日,迪康集团控股58.79%的迪康药业(资讯 行情 论坛)(600466)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后,迪康集团董事长曾雁鸣就开始隐身幕后,鲜有露面。此后的三年里,当迪康集团挥舞资本“魔杖”四处出击时,处于前台指挥角色的正是曾永江。 “作为企业层面的主要领导者,我有幸参加了成商集团的全面要约收购、全兴集团MBO和宝盈基金重组等三宗并购重组活动。”曾永江谦逊的表态,显示出其在迪康集团的重要地位。如何高效率地管理和经营集团现有的庞大资产,一直被曾永江视为迪康集团重要课题。 迪康集团一位高层向记者透露,曾永江离职的原因是到西南财经大学攻读博士学位,但分析人士对此却另有看法。 2002年,是迪康集团扩张最为迅速的一年。当年初,迪康集团斥资2亿元控股收购医药流通连锁全国第一品牌的“重庆和平药房”;7月,收购成商集团65.38%的国有股;12月,以1.7亿元入主衡平信托,持股比例达49.92%。 “衡平信托进入宝盈基金后,宝盈基金的盈利状况并没有明显起色。在迪康的四大产业平台中,无论是以迪康药业为基础的医药制造业,还是成商集团为代表的百货流通业,其盈利能力均不突出,参股重庆医药又横生变数。”成都的一位证券业人士说,“曾永江承受的压力可想而知,这也许是他离职的根本原因,接下来就看曾雁鸣如何扭转乾坤了。” 扩张之痛 对于将产业和资本结合、并行发展的策略,迪康集团从不讳言。公司网站的资料显示:迪康集团已经构筑了医药制造、医药流通、零售百货、金融信托四大产业平台。但正如前述成都证券业人士所言,这四大产业的业绩表现并不理想。 迪康集团透过衡平信托持有宝盈基金49%的股份,为第一大股东。宝盈基金旗下有基金鸿飞(资讯 行情 论坛)(184700)、基金鸿阳(资讯 行情 论坛)(184728)两只封闭式基金和一只开放式基金宝盈鸿利(资讯 行情 论坛)收益(213001)。根据2004年年报,宝盈鸿利收益本期增长率为-6.37%,基金鸿飞全年净值增长率为-5.69%,基金鸿阳本期增长率是-2.47%。而在2003年度,这三只基金的收益净值增长率分别为14.58%、25.29%和15.95%。 三只基金全部亏损,宝盈基金的解释是受到股市整体行情和宏观调控的影响,但迪康集团其他业务裹足不前,却明显是受制于资金链吃紧。 2004年8月,迪康集团与重庆医药签订重组协议,约定增资1.87亿元,占其总股本的43.07%,成为重庆医药第一大股东。但时至今日,重庆医药没有收到来自迪康集团的一分钱。2005年4月,重庆医药宣称放弃迪康,寻找新的投资者。 2005年1月,迪康集团旗下的迪康房地产公司与四川经大企业集团联合开发的御峰苑项目因建设资金短缺,被迫停工。据御峰苑的业主透露,迪康地产在注入近2000万元资金后,又从销售款中抽走了2600万元左右。2004年8月初,迪康地产还将御峰苑地下一、二层及地上三层的建筑物以销售备案的方式在衡平信托抵押融资3000万元。 迪康集团号称管理着100亿元的资产,但目前的局面却显示出,正是如此庞大的资产,使迪康集团不得不继续着“钢丝绳上资本游戏”。 上市公司不堪重负 在迪康集团扩张的同时,其控股的两家上市公司迪康药业和成商集团的业绩也呈逐年下降的态势。不仅如此,这两家公司还一直担负着为集团公司输血的功能。 2004年12月16日,迪康药业公告称,公司将花费近3000万元从大股东迪康集团购买两项新药技术。当时即有证券分析人士认为,迪康药业此举很可能是方便大股东从上市公司中套现。2005年4月4日,成商集团发布关联交易公告,公司与迪康集团签署了《资产置换意向协议书》,公司拟用持有的迪康百货3000万元股权置换迪康集团位于成都市五块石占地面积约193亩的物流配送中心项目所对应的资产。经评估,该项目对应资产市场价值约为1.9亿元。根据该协议,成商集团要向迪康集团支付1.6亿元现金。 迪康药业上市之初,共募集资金4.97亿元,主要用来投资以医药生产改造为核心的11个项目。目前,迪康药业2004年年报仍未出台,根据2003年年报显示,募集资金已实际投入3.89亿元。但至今只有PDLLA可吸收生物医学材料产业化项目和零售连锁企业经营网络技术改造项目实现收益3176.7万元。迪康药业的解释是,由于公司募投项目均属医药类项目,具有投资大、周期长、市场风险难以预测的特点,在项目实施建设的三年间,市场环境的变化和相关政策的调整,不断给项目的实施带来不确定因素,投资见效期较原项目计划也将有所延长。 迪康药业上市至今,业绩平平,投资者并没有得到理想的回报。从2001年到2003年,迪康药业的每股收益分别为0.229元、0.19元、0.10元,到2004年三季度,每股收益骤降至0.0123元。但在迪康药业上市后的三年里,作为控股公司的迪康集团却赚得了百亿元的资产规模。有消息人士称,在此期间,迪康集团不仅挥舞资本大棒四处出击、并购,同时还有大笔资金流入股市,在二级市场进行炒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