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上市公司 > 正文
 

新太科技成两大股东盘中美餐 中小股东变牺牲品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4月06日 09:52 中国经济时报

新太科技成两大股东盘中美餐中小股东变牺牲品

  -本报记者 杨崇伟

  4月1日,就在上海证券交易所对新太科技(资讯 行情 论坛)(600728)和原董事长邓龙龙等公开谴责的第二天,公司信息披露异常“及时”,一股脑发布了三个公告。仔细研究一下这些公告及公司的发展过程,不免使人产生大股东翻云覆雨的感受,上市公司成了两大股东巧取豪夺的操作平台,中小股东在不知不觉中财富锐减,成了实实在在的牺牲品。

  “诚恳”道歉与“郑重”声明

  新太科技就“大股东及其关联方占用资金和有关担保事项,未经董事会审批和决策程序,未能及时履行信息披露义务”的行为发布公告称,公司及公司原董事长邓龙龙和董事翟才忠“诚恳”地向广大投资者致歉。

  不过以上的行为属公司邓龙龙和翟才忠等个别人的行为,公司新一届董事会自然要与之“划清界限”。同日发布的另一则公告中现任董事长张毅、董事梁平、胡广雄、许兆滨、独立董事贾华章、余志、冯邦彦郑重声明:对前一则公告所述事宜,七位董事均不知情,均未参与,也从未签署过任何相关文件。

  但在许多新太科技的投资者看来,这些“诚恳”的道歉与“郑重”的声明显然难以服众。

  2004年1月至2005年1月仅一年时间内,公司第一大股东广州新太新技术研究设计有限公司(广州新太)及其下属子公司大量占用公司资金共计发生46笔,余额为1.47亿元,平均每月就有四笔资金占用。另公司和下属子公司累计担保总额为61239万元?含对全资子公司和控股子公司的担保?,其中对外担保总额为43980万元,占公司净资产的52%,对外担保中违规担保共计40980万元。

  这些大量侵害上市公司和中小股东利益的行为原董事会成员竟然毫不知情?他们一方面在领取公司高管的高额薪金,一方面却对公司经营状况糊里糊涂,如此的责任心与公司章程的要求相去甚远,充分暴露了公司内控制度和公司治理的严重缺陷。

  治理混乱疑为大股东妥协?

  新太科技于1996年6月上市,由于业绩优良入选当时的“30样板指数股”。随后远洋捕捞环境发生了不利变化,导致远洋捕捞行业整体滑坡。为扭转被动局面,公司在1999年底与广州新太进行资产重组,1999年11月公司以1.53亿元收购了该公司下属优质资产——广州新太科技有限责任公司95.112%的股权,2000年4月广州新太通过受让公司第一大股东辽宁省大连海洋渔业集团公司所持本公司29.9%的股权成为本公司第二大股东。公司于2000年6月6日更名为“辽宁新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广州新太新技术研究设计有限公司的法定代表人邓龙龙成为公司董事长,原董事长张毅屈尊为副董事长。

  2002年底,辽宁省大连海洋渔业集团公司将其持有的5597280股国有法人股占本公司总股本的2.69% 转让给广州新太。此次转让后,广州新太为公司第一大股东。

  不过由于第二大股东辽渔集团及其全资子公司大连海洋渔业进出口公司和张毅总计持有5942.03万股公司股票,与广州新太持有的6224.59万股非常接近,市场上对新太科技的实际控制人说法不一。

  由于公司决定全面向高科技领域渗透,第二大股东辽渔集团主动于2000年11月、2001年4月、2002年6月受让了新太科技的西非渔业分公司、围网分公司、物资分公司和远洋渔业有限公司,据称此举使上市公司完全剥离了不能产生效益的渔业资产。

  然而问题恰恰出在此处。在上述受让业务结算过程中,辽渔集团先后累计形成了1.82亿元的应付款。后经数次还款,到目前为止,尚欠新太科技1.08亿元。这是大股东占用上市公司资金的开端。

  其实细究起来,公司未向高科技转型前就经常被会计师事务所出具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主要原因是审计时公司生产渔轮仍在外海作业,注册会计师无法对船存存货实施必要的审计程序、验证其真实性和可靠性。而公司则认为,远洋捕捞生产的特殊性导致期末审计时出现这种状况是长期存在的,公司承担其真实性和可靠性的一切责任。并承诺在生产渔轮回港期间,公司组织全面盘点,同时委托会计师事务所共同复验上年末船存存货盘点的正确性,复验结果将予以披露。查阅公告,期间确实有渔轮回港复验的记录,但投资者很难了解公司船存存货的全面情况。

  2000年底,公司以每股18元的价格向社会公众股股东配股1872万股,扣除配股手续费、承销费等募集现金净额为3.27亿元。

  有业内人士分析,辽渔集团经过向广州新太转让股权及受让新太科技的渔业资产,一方面进行了变现;一方面又控制了渔业资源;另一方面使渔业资产状况不再置身于公众眼光之下从而受到过多监督,可谓一举多得。由于长期巨额拖欠上市公司款项,实际上形成了对上市公司资产的无偿占用,严重损害了上市公司的利益。

  在欧美证券市场上,第二大股东一般都对第一大股东起到牵制监督作用,而新太科技的态度却让人感受到广州新太与辽渔集团的“微妙妥协”关系,2004年三季度报告似乎在赞扬这个“欠款大户”:辽渔集团本着对上市公司全体股东高度负责的精神,在承受2003年巨大经营亏损的压力下,以增加其它负债方式于6月份又归还了上市公司2000万元的负债……

  辽渔集团的欠帐不还显然削弱了其第二大股东的监督职能,才使得董事长邓龙龙敢于铤而走险,利用上市公司为其控股的广州新太及其下属子公司提供巨额的资金融通和占用。两大股东相继占用上市公司资金的行为严重影响了公司的正常运作。

  可能面临的风险

  2月5日,新太科技四届十次董事会以九票同意、零票反对通过了邓龙龙辞去公司董事长的请求,以九票同意、零票反对通过了翟才忠辞去公司总裁的请求。张毅再次被选举为公司董事长,但此时新太科技已经今非昔比。新太科技幕后运作后遗症2005年开始显现,大量或有负债和资金占用突然暴露在投资者面前。

  持续经营风险:因受大股东占用资金及违规操作影响,自2004年7月份开始?公司流动资金开始逐步紧张?正常销售业务工作开始受到影响。至兴业银行向法院申请冻结公司帐户后?冻结了公司帐户中1000多万元可用资金?导致公司正常业务处于半停滞状态?员工工资、年终奖、费用报销均受到不同程度影响?员工团队出现不稳定情况。

  银行逼债风险:经查,外担保中违规担保共计40980万元。违规对外担保中,以公司定期存单质押24000万元担保新太集团及其全资子公司的贷款23000万元,其中因被担保人逾期还贷已被银行直接划扣了新太科技定期存款17200万元;违规担保中已发生被担保人逾期还贷的共21180万元,其中银行已提请诉讼的4990万元。

  大股东还款风险:公司第一大股东广州新太经营状况出现不良趋势?所持公司62245874股法人股2月初被依法轮候冻结,广州新太资金方面的风险及目前困境露出“冰山一角”,给新太科技自身带来的风险尚难以估算。第二大股东辽渔集团的欠款公司综合考虑认为应优先选择股权转让方式,以转让收入偿还欠款,且辽渔集团已向辽宁省国资委申请转让法人股。张毅重新执掌“帅印”,投资者期待能得到较好解决,但实际效果尚待观察。

  主营业务受损风险:此前主要以第一大股东广州新太为技术依托的主营业务由于广州新太自顾不暇及将来可能的控股地位的丧失,加之行业竞争激烈及资金紧张等不利因素的影响,新太科技由远洋渔业转型为高科技企业的战略部署能否实现具有不确定性。

  业绩严重下滑风险:2004年三季度财务报表显示报告期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96亿元,较上年同期降低4.3%,净利润为-94.23万元,同比降幅较大。而如果加上对大股东欠款计提减值准备和难以估计的或有负债损失,公司业绩将会大幅下滑。






评论】【谈股论金】【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热 点 专 题
日本谋任常任理事国
健力宝事件
2005中超联赛揭幕
骑士号帆船欧亚航海
最新汽车电子杂志
漫画版《红楼梦》
安徒生诞辰200周年
京城1800个楼盘搜索
《新浪之道》连载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