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上市公司 > 正文
 

中国重汽漂亮年报背后有隐忧 继续重组面临两难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4月05日 17:08 证券市场周刊

中国重汽漂亮年报背后有隐忧继续重组面临两难

  本刊记者 朱晓瑾/文

  买壳一年之后,中国重汽(资讯 行情 论坛)(000951)成功再造壳资源。3月22日,中国重汽报出漂亮年报,全年实现净利润1.73亿元,每股收益0.68元。

  然而,就在中国重汽为“摘帽”举杯之时,公众股东们却重新审视公司的投资价值
。首先,中国重汽与第一大股东中国重型汽车集团有限公司(下称重汽集团)是否继续“以股份换资产计划”仍然悬而未决;其次,经历2004年的火爆市场需求后,中国重汽将在2005年面临严峻的同业竞争。

  资产走向何处?

  中国重汽系中国重汽集团通过与山东小鸭电器股份公司(下称*ST 小鸭)实施资产置换而来,资产置换方案起步于2003年5月份,整个工作于2004 年10 月18 日最终完成。

  由于*ST 小鸭资产规模小,不足以纳入中国重汽集团近百亿元的资产,通过“买壳”置入上市公司的资产,只是中国重汽集团济南卡车公司的部分整车生产类资产(卡车公司总装厂、车身厂、车架厂、工具厂、运输处、供应处、营销部财务部等)和重汽集团销售部。这部分资产合计30多亿元,约占中国重汽集团总资产的1/3。

  在中国重汽集团内部,仍然保留了其他诸如车桥、离合器、锻造、设备动力等经营性资产。这使得中国重汽与控股股东之间存在有大量的关联交易,有待上市公司陆续购入这部分资产,以减少或消除关联交易(见本刊2004年第42期《*ST重汽重组波折》)。

  然而,是否将车桥等资产注入上市公司,颇令中国重汽集团辗转反侧。

  中国重汽的“以股份换资产”计划,和中国石化(资讯 行情 论坛)(600028)的整合计划相似,都是在进入资本市场时对公众投资者曾有承诺。中国重汽(其时为*ST小鸭)在2003年12月公告的《重大资产置换报告书》中,表示为降低关联交易比例和资产负债率,“拟与中国重汽实施以股份置换资产计划,中国重汽以部分经营性资产置换本公司股份”。这一计划的实质是,通过向控股股东“定向增发”,将中国重汽集团的相关经营性资产纳入上市公司。可能进入上市公司的车桥等资产,盈利能力强于上市公司已有的总装等资产。

  但是,中国重汽兑现承诺时,却一波三折。

  2004年10月29日,中国重汽(其时股票简称为*ST重汽)股票恢复交易的第二天,中国重汽召开董事会并审议通过了《关于中止〈以股份置换资产的实施预案〉的议案》,并拟提交股东大会审议。

  公司解释说,中止该预案系保护中小股东利益之故。不过,其后即有市场传言,背后的真实原因中国重汽集团欲将车桥等资产单独赴港上市。

  2004年12月13日,在股东大会召开前一周,中国重汽再次公告,不再将《关于中止〈以股份置换资产的实施预案〉的议案》的议案提交股东大会表决。这一次,公司的理由是“为保持公司的长期稳定发展,做大做强整车业务”,因而“正在与大股东协商,拟进行资产、资源整合”。

  消息人士称,中国重汽出尔反尔公告的背后,是重汽集团拟将经营性资产在香港打包上市,资产范围包括A股上市公司的整车业务、未进入A股上市公司的车桥等资产,也包括中国重汽集团对潍柴动力(行情 论坛)(02338.HK)23.53%的间接持股。

  “我没有从公司听说过类似说法。从规则上看,公司关于资产置换的每一步推进,都会提交股东大会审议,在股东大会没有决议前,公司不会停止有关努力”,中国重汽董事会秘书刘波表示,以大股东目前的资产规模,即便以其他方式进行资产重组,也不会对中国重汽造成影响。

  一些市场人士认为,一切反复都是重汽集团为海外整体上市所做的层层铺垫,也反映出重汽集团内部的种种犹豫、分歧和矛盾。

  来自潍柴的阻力

  重汽集团旗下现有两家上市公司,A股上市的中国重汽和H股上市的潍柴动力。不过,对于重汽集团赴港整体上市,这两家上市公司却并非乐见其成。其中,以潍柴动力的怨言更甚,并且已经成为重汽集团赴港上市的重要障碍。

  潍柴动力于2004年3月在香港首发成功,发行价10.5港元/股,超额认购倍数达到600倍,募资11.6亿港元。大股东潍坊柴油机厂系中国重汽的全资子企业,建立于1953年,是中国最早一批生产柴油机的厂家之一。上世纪90年代末,该厂一度陷入经营困境,现任董事长谭旭光于1998年进入该厂。6年后,谭及管理团队将这家亏损8000万元的企业发展为国内第一家发动机销售额过百亿元的内燃机企业。目前,来自潍柴动力的100多亿元收入几近重汽集团收入的半壁江山。

  此前,传闻潍柴动力要成立投资公司,实施以谭旭光为核心的MBO(管理层收购)方案,同时运作母公司多元化改制工程(降低重汽集团的持股比例)。重汽集团的整体上市蓝图显然有悖于潍柴动力管理层的意愿。

  依据重汽集团的设想,将子公司潍坊柴油机厂对潍柴动力的股权无偿向上划转至重汽集团,变间接持股为直接持股。而潍坊柴油机厂先并入香港上市公司,之后再实施有关的改制方案(即“先红筹、后改制”),使潍坊柴油机厂独立运作。

  但是,潍柴方面却不愿“先红筹、后改制”。“潍坊柴油机厂的股权多元化和重汽集团香港上市并不矛盾”,潍柴方面认为,将重汽集团所持股权降低至30%左右,才能更有利的保障潍柴的独立运作。而此后,重汽集团仍为潍柴改制后的大股东,两者的产权联系仍可维系。知情人称,潍坊柴油机厂甚至愿意就重汽集团“因持股比例下降而导致的中国重汽募资减少部分”进行一定程度的补偿。

  上述知情人士还称,尽管重汽集团与潍坊柴油机厂之间的分歧尚无定论,但就重汽集团赴港整体上市,来自潍坊柴油机厂的阻力很大。

  两难抉择

  “重汽集团资产重组工作骑虎难下”,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投行人员认为,重汽集团买壳之初,是希望上市后再融资。但是,现在A股市场再融资条件发生巨大变化,根据再融资额不能够超过净资产的1/2倍的现行规定,以中国重汽目前净资产4亿元的规模,再融资仅可筹得不到2亿元,而不是8亿元(当初规定再融资额不能够超过净资产的2倍)。而2亿元的资金对重型车业务而言,不过是杯水车薪。

  “重汽集团赴港上市的难度较大”,国泰君安张欣认为,目前,香港联交所股票发行市盈率平均不到9倍,中国重汽A股现行市盈率13倍左右,如果发行H股,无疑将会拖累A股股价。

  另有知情人士表示,重汽集团赴港上市,主要还是管理层的意愿。而具体的办事人员非常清楚在操作上有难度,因为“就算找到承销商,也卖不上一个好价钱”,募资金额恐难让重汽集团所接受。因此,项目人员的态度是:让事实证明是否可行。

  “目前正是挑战重汽集团管理层智慧的时候”,上述投行人士如此评论,他表示,对比直接打包到香港上市,一个更好的解决方案是,在A股市场上继续实施“以股份换资产”计划,通过定向增发实现重汽集团的整体上市,而后再到香港上市。

  面临激烈市场竞争

  3月22日“摘帽”后,中国重汽并没有得到市场的认可,重组进展不明朗是因素之一,对公司经营的不良预期是另一个因素。

  “中国重汽2004年的优异业绩表现,是以牺牲中国重汽集团的利益为代价的”,张欣表示,从中国重汽2004年的财务报表来看,尽管公司的负债率较高,但财务费用却比较低,这表明公司负债不是由银行贷款等有息融资构成的。其中公司应付账款高达41.34 亿元,占主营收入的53.81%。由此可见,股份公司是把别人(关联企业)的东西拿来用但不给钱,控股股东及关联方仍在继续为上市公司做着积极而显著的“贡献”。这意味着,一旦重汽集团背不动上市公司时,上市公司还能否维持目前的业绩,值得考究。

  “2005年的重卡行业竞争比较激烈”,尽管对中国重汽的评级不同,但是券商行业研究员们普遍对此表示认同。中信证券(资讯 行情 论坛)李春波认为,像中国重汽这样的老国企,通常在竞争者没有进入行业前,拥有一个好的产品,一旦有了市场需求,就产生了较好的业绩。但业绩良好并不意味着公司自身拥有核心竞争力,更多情况下只是趁没有竞争对手的时候赚钱。中国重汽很早就引进了斯太尔技术,而一汽集团和东风集团原来没有重卡储备车型,福田汽车(资讯 行情 论坛)生产卡车仅3年时间。经过1年的市场培育,不少企业在2005年都会上重卡项目,中国重汽面临的是并不轻松的竞争环境。

  据了解,2004年一汽和东风的重卡产量在12万辆-20万辆之间,中国重汽年产量4.5万辆,紧随其后的福田汽车年产4万辆。中国重汽2005年冲击年产5万辆是重型汽车产量的一个门槛。同时,中国重汽主打的15吨以上的重卡,在2005年也可能受到上述3家企业的冲击。东风拥有日产和康明斯的发动机,只差车桥;一汽有沃尔沃的发动机;福田在斯太尔之外,正在推进与奔驰的合作,这几家公司都具有与中国重汽竞争的技术基础。


点击此处查询全部中国重汽新闻




评论】【谈股论金】【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缤 纷 专 题
春意融融
绿色春天身临其境
水蓝幸福
水蓝幸福海洋爱情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