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上市公司 > 正文
 

公司透视:稀土高科和维维股份公告疑问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4月03日 19:01 《财经时报》

  稀土高科(资讯 行情 论坛) 5亿巨资换回“废铜烂铁”

  5.04亿元投资的生产线,关键部件居然存在问题,且问题数年都没有能够解决,这不得不让人怀疑,稀土高科5.04亿元巨资换回的究竟是世界领先的先进设备,还是一堆无用的“废铜烂铁”

  张彤

  早在1999年,稀土高科(600111)就将自己的未来“押”在了镍氢动力电池项目上,然而时过近6年之后的今天,稀土高科耗资5亿余元投资的镍氢动力电池项目距全面投产仍遥遥无期。

  搪塞

  1999年8月26日,稀土高科与美国ECD/OBC公司签署了有关镍氢动力电池项目的合同及协议。

  据稀土高科称,ECD/OBC公司被公认为世界上该领域的领先者,公司将从ECD/OBC公司引进世界先进生产技术及设备,合作生产电动车用镍氢动力电池及其相关的正、负极材料。种种迹象表明,所谓的“世界领先”和“世界先进”明显名不符实。

  2000年4月,稀土高科与美国ECD/OBC公司、美国WKC(和光)公司共同设立了内蒙古稀奥科贮氢合金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贮氢合金公司)、内蒙古稀奥科镍氢电池极板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电池极板公司)、内蒙古稀奥科镍氢动力电池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动力电池公司),合资经营镍氢动力电池项目的三条生产线。

  截至2002年12月31日,稀土高科已累计投入到三个合资公司资金5.04亿元,然而三个合资公司的三条生产线却没有一条能如期投产。

  此时,稀土高科称投产滞后的原因是ECD/OBC公司的部分设备供应厂家和设备制造商没有按时提交设备。

  到2003年年报时,除贮氢合金公司的生产线进入了生产运营期以外,其余两条生产线依旧没有投入生产,项目建设进度已经严重滞后。这时稀土高科又将2001年发生的“9.11事件”和2003年发生的“非典”疫情等作为延期的理由进行搪塞,而此时让人担心的事情开始发生了。

  变脸

  稀土高科在公司2003及2004年年报中称,电池极板公司的产能为年产镍氢电池正负极板700万套;动力电池公司的产能为年产镍氢动力电池700万只。而在此前,稀土高科曾称电池极板公司的产能为年产1500万套,动力电池公司的产能为年产1000万只。

  在投入了5.04亿元巨额资金之后,不仅生产线的投产日期被以各种理由拖延,连两条生产线的产能也莫名其妙地大幅降低了,这不由得让人开始怀疑稀土高科5.04亿元投资的三条生产线是否存在质量问题。

  更让人担心的是稀土高科在2003年年报中竟然称贮氢合金公司只能生产合金锭,公司要将合金锭销售给中山天骄公司后,由该公司制成合金粉销售。

  稀土高科在贮氢合金公司的投资为1.31亿元,该公司的生产能力为年产1500吨,而目前另一家上市公司厦门钨业(资讯 行情 论坛)(600549)同样投资了一条贮氢合金粉生产线,该生产线年产贮氢合金粉2000吨,而厦门钨业的总投资不过4173.4万元,虽然投资金额不足稀土高科的三分之一,但生产能力高出稀土高科33%有余,且该生产线投入时间仅一年就已经开始投产,这让稀土高科相形见绌。

  2003年稀土高科的贮氢合金公司亏损1458.79万元,由于贮氢合金公司投产后第一年一次性摊销较大,因此该公司2003年的亏损无可厚非。然而2004年年报显示,2004年贮氢合金公司在产量已经达到设计能力,且产品销售率达到110%的情况下,竟再次发生亏损。此时值得质疑的已经不仅仅是生产线的质量问题,其盈利能力更值得质疑。

  疑问

  2004年半年报时,稀土高科称电池极板公司和动力电池公司的生产线将在2004年内投入生产,然而实际情况再一次让人失望,直至今日这两条生产线都没有能投产。

  当初引进设备时,稀土高科称设备供给方“世界领先”,称引进的设备“世界先进”;如今贮氢合金公司竟然连将合金锭制成合金粉的能力都没有,稀土高科当初引进的设备究竟是先进还是落后,已经越来越让人怀疑了。

  在2004年年报中,稀土高科终于说出了两条生产线至今仍不能投产的真正原因。据稀土高科称,由于这两条生产线关键部件存在问题,因此不具备投产条件。

  5.04亿元投资的生产线,关键部件居然存在问题,且问题数年都没有能够解决,这不得不让人怀疑,稀土高科5.04亿元巨资换回的究竟是世界领先的先进设备,还是一堆无用的“废铜烂铁”。

  维维股份(资讯 行情 论坛) 重大信息何以语焉不详

  一面是上市募集的近10亿资金大多未产生效益,一面却是巨额借贷去从事股票、期货等短期投资,而许多重大信息又语焉不详,这样的公司总要让人多问几个为什么

  贺宛男

  本周三,维维股份(600300)年报公布后,其股价直撞涨停,这在连连阴跌的弱势市道是极为少见的,原因就在于公司推出了10派2增10的高送股方案。

  分配方案虽然优厚,公司业绩却不敢恭维,不仅如此,还有许多重大信息不知是疏忽还是刻意隐瞒,使人对该公司的基本情况如坠云里雾里。

  主要利润来自何处

  众所周知,维维股份主营食品业,其生产的维维豆奶闻名全国,2004年度公司主营收入达22.62亿元,同比增长36.23%;净利润9051万元,下降9.74%,每股收益为0.27元,情况还算可以。但是,公司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仅为2124万元,同比下降61.59%,每股仅0.064元。

  在9000余万元净利润中,主业经营利润仅2000来万,那么还有近7000万元利润又来自何处呢?

  公司给我们的提示是:各种形式的政府补贴1000来万,资金占用费1040余万,短期投资收益近6300万元,然后冲抵所得税1700余万元,非经常性收益共6926万元。

  显然,利润的大头是短期投资收益。但2004年度公司短期投资总共才8700余万元,主要是股票投资,到年末几乎全部卖出(还剩3万多元),还亏损了几百万元,自然不可能有近7000万的收益。

  原来,投资收益大增主要是从事期货套期保值所得的收益。

  鉴于公司主要原料为黄豆,目前黄豆价格又持续上涨,多储存一些黄豆从事套期保值自无不可。

  实际上其原材料已从年初的150万元增至1.18余亿元(想必主要是黄豆)。但不管怎么说,作为风险投资,公司从事期货交易似乎并未得到相应授权,更未进行必要的信息披露。

  一年多前,证监会有关部门在对维维股份进行巡查时曾指出“公司进行股票、国债等短期投资未经授权”。公司方面也为此一再表示,今后将“按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依法规范运作,加强短期投资的管理,杜绝类似事项的发生”。

  怎么整改之声言犹在耳,又旧病复发了呢?要知道短期投资收益有极大的不稳定性,今年盈利7000万,明年说不定就会亏损7000万,投资人有权了解更多的信息。

  1000万资金占用费是怎么回事

  维维股份的非经常性收益中还包括资金占用费1040万元,那么,又是谁占用了公司资金,占用费又是按什么标准给予的呢?

  根据年报提示,资金占用费主要来自两家投资公司,一家名“上海富利勤投资公司”,到年末占用资金1198万元;另一家名“北京天一联合投资管理公司”,年末占用资金1000万元。

  公司没有说明这两家投资公司是否关联企业,此事也从未有过公告。但是,总共2000来万元的资金占用是不会支付1040万元的占用费的,何况半年报中并无此事。这两家公司是从下半年起占用公司资金的,半年占资2000万元,支付1000万元,更让人难以想象!

  我们不得不怀疑,公司被人占用的资金恐不止这2000万元,因为一个重要事实是,其银行贷款从上年1.99亿元增至年末10.47亿元,足足增加了8亿多元,为此增加财务费用2800多万元。

  公司在解释贷款剧增的原因时,说是因为“业务发展需要增加投资”,但短期投资如上述从8700多万元减至3万元多,长期投资仅从280多万增至400多万,正在建设的项目(在建工程)也不过从1.4亿多元增长2.4亿多元?总共增加1亿元投资,又何须新增8亿多元贷款?

  倒是在资产表的一个角落里,笔者发现其年末库存商品居然高达6.68亿元,而年初为0,这6.68亿元库存自然是豆奶等乳制品,而不是作为原材料的黄豆。

  年初为0说明其产品非常畅销,没有任何积压,既然如此,年末又为何积压那么多?6亿多乳制品压在仓库里,仅保鲜就是个大问题啊。

  对维维股份来说,真的积压了6亿多元乳制品(这也不是好事),还是借库存为名在偷梁换柱?

  最终控制人到底是谁

  对2004年年报,监管部门有个新规定,那就是必须披露最终控制人。

  直到此时,我们才知道维维股份的终极股东原来是7位自然人,这7个人合计持有维维投资51%股权,维维投资又持有维维集团65.1%股权,尔后维维集团再以44.44%的股份成为维维股份的第一大股东。

  7位自然人中,有上市公司董事长、监事会召集人和两名董事,还有维维集团党委副书记等,即都是上市公司或集团公司的高管,但7个人对维维投资的持股比例却未见披露。简言之,我们还是不知道这家上市公司的最终控制人到底是谁。

  上市公司维维股份的实际控制人从来就没有清晰过:2000年5月公司招股上市时,只提到维维集团是一家定向募集公司;以后,在2001年年报中又提及,维维集团的股权结构为:铜山县国资部门占20%,维维投资(作为社会法人股)占65.1%,内部职工股占14.9%,至于维维投资是谁投资的,则从来没有披露过。

  从现在公布的情况看,显然7位高管将原来定向募集发行时的众多社会法人股东,改制成为一家高管控股公司,或者说MBO也未尝不可。问题是,MBO的背景到底如何?7位高管买下维维投资的资金又来自何处(维维投资共持有维维集团10486万股,按每股1元也需1亿多资金啊)?所有这些,该如实告知投资人了。

  一面是上市募集的近10亿元资金大多未产生效益,一面却是巨额借贷去从事股票、期货等短期投资,而许多重大信息又语焉不详,这样的公司难道不该多问几个为什么吗?






评论】【谈股论金】【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缤 纷 专 题
春意融融
绿色春天身临其境
愚 人 节
整蛊先锋幽你一默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