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石化经营业绩颇佳 抱怨价格管制少挣了200亿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4月02日 12:26 中国经营报 | |||||||||
作者:崔毅 继中石油3月中旬公布了净利润高达1029亿元人民币的历史最好业绩之后,3月29日,中石化也如期发布了其净利润为人民币322.75亿元的2004年年报,该数字同样创造了该企业的历史纪录。
然而,就在两巨头先后夺取各自上市以来最佳业绩的同时,国内成品油零售价格也进行了自去年三月以来的第四次上调,且上调幅度创造了历史新高。垄断中国成品油销售市场的两巨头在出台“靓丽”年报的同时,未能有效遏制国内油价的连续上涨,令公众普遍不满。 虽创优绩 仍有苦水 对于公众的这种不满,中石化一位内部人士有苦难言:“其实,公司去年因国内成品油零售价格管制而损失的利润就在200亿元左右,中石化已经为平抑国内油价做出了巨大贡献。” 这位人士以3月底的进口汽柴油到岸价与国内已第四次调整后的零售价进行了比较:前者每吨分别为5644元和5200元,后者则是4900元和4100元。“即使是这次调价之后,中石化每吨汽柴油的实现价值仍与国际相差约700元和1100元,怎么能说我们以牺牲公众利益而赚取巨额利润呢?” 这位人士还解释说:“即使考虑到燃油税的因素,目前的国内成品油零售价格也低于国际平均水平。而国际上,原油进口国的进口价格却是基本一致的。” 去年中国进口原油约1.2亿吨,由于尚无原油期货机制及完善的定价体系,不仅进口价格随行就市,而且,作为重要原油进口国,中国根本不能对国际油价产生影响,反而被国际炒家“诬陷”为是中国过高的原油需求,导致国际油价不断上涨。 “据测算,每桶45美元左右,是中国炼油企业的毛利盈亏平衡点。如果以这一价格为标准考察,中石化去年确实为平抑国内成品油价格承担了损失。”国泰君安证券分析师侯继雄对记者说。 数据显示,去年1月,国内调高除柴油之外的成品油零售价格前,国际原油价格已接近每桶40美元(其中WTI-NYMEX:38.05美元/桶;布伦特-IPE:35.51美元/桶)。至去年8月,国内当年第三次调高成品油价格时,国际油价已达每桶45美元。此后,10月底,国际油价曾一度达到每桶55美元左右。即使今年1月初,价格也还在每桶43美元上下徘徊。而3月21日,即此次调价前两天,国际油价涨到了每桶57.46美元的历史高位。 “可见,中石化所解释的‘与国际油价接轨,国内成品油价格该涨而没有涨的时候比该降而没有降的时候多’的理由,是有数据支持的。”侯继雄说。 对于这种国内外油价接轨过程中的普遍不被公众理解的滞后性问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邓郁松告诉记者,2001年10月原国家计委发布的《关于完善石油定价机制相关办法的通知》中,明确规定了“国内成品油价格在国际油价短期上涨时不上涨,而在国际油价下降时不降或少降”。“这主要是为了防范国际油价因投机因素产生的短期剧烈波动,会给国内市场带来负面影响。”邓郁松说。 为平抑油价做了贡献? 事实上,作为垄断性国企海外上市公司,中石化是否为平抑国内油价做出贡献,从其年报中可见一斑。 按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中石化2004年经营收益(EBIT)为人民币630.69亿元,同比增加62.20%。若将这600多亿元EBIT分配到其四大业务板块中不难发现,与成品油零售价格息息相关的炼油板块并未取得骄人成绩。 年报显示,中石化勘探开发板块2004年实现EBIT256.14亿元,同比增长33.7%;销售板块EBIT为147.16亿元,同比增长23.2%;化工板块EBIT为187.21亿元,同比增长428.4%;而炼油板块EBIT仅为59.43亿元,同比首次减少2.1%; 由此可见,因国际原油价格上涨及国内化工需求持续旺盛,中石化2004年EBIT的最大亮点在于勘探开发及化工业务板块,两者对于中石化总EBIT的贡献率达70%。而炼油业务板块EBIT不升反降,成为其受制于国内成品油价格管制而损失的佐证。 对此,中石化还做出如下陈述:“2004年,国内成品油价格随国际油价总体呈现上升趋势,但因国家从宏观调控需要出发对成品油价格从紧控制,国内成品油价格与国际相比存在一定差距,本公司炼油毛利为每桶3.86美元,与2003年每桶4.09美元相比,每桶减少0.23美元,下降5.62%。” 不过,一些业内人士质疑说,由于中石化四大业务板块间存在大量关联交易,其中下游业务板块的EBIT水平并不完全可信。从理论上讲,中石化是可以通过人为改变原材料价格,而达到某些盈利数字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