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上市公司 > 正文
 

市政府彻底否定中誉方案 武汉塑料重组陷僵局中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3月27日 16:19 21世纪经济报道

市政府彻底否定中誉方案武汉塑料重组陷僵局中

  本报记者 聂春林 武汉报道

  “我们与当地政府在一些细节上的确有些分歧,但中誉不会放弃重组努力。”3月17日上午,电话中,浙江中誉集团副总裁张建华语气轻松。

  张同时是武汉中誉汽车公司负责人,该公司欲并购武汉塑料(资讯 行情 论坛)工业
集团股份有限公司(000665.SZ,以下简称武汉塑料)。武汉某金融机构人士透露,张建华所述的“不放弃重组努力”,可能只是“一厢情愿”,因为武汉市政府彻底否定了中誉方案。

  此时,武汉塑料已处于“危情时刻”。来自武汉几家商业银行的消息称,这家公司在银行3亿元的贷款中,现已欠付银行利息达70余万元。此说法,未得到武汉塑料方面证实。

  谈判破裂

  上述金融机构人士称,3月上旬,中誉集团总裁童江亮再一次从杭州奔赴武汉,就重组武汉塑料一事,与武汉市政府有关部门面谈。结果,双方“不欢而散”。

  武汉塑料是一家以汽车塑料零部件为主业的上市公司,截至2004年6月底,公司总资产7.35亿元,第一大股东武汉经开投资公司以下简称武汉经开为武汉开发区国资办下属公司,持有3200万股,占武汉塑料总股本的22.7%。

  中誉集团总部位于杭州萧山区,以汽车制造、照明灯具和房地产开发为主业。2003年5月,中誉集团、武汉经开与武汉轻型汽车有限公司三方合资成立一家公司,该公司注册资金1亿元,利用具有韩国现代背景的武汉万通公司生产线,正式进入轻型客车和豪华客车制造领域。

  武汉市政府对中誉汽车十分看好,将其作为继东风日产、东风本田之后的第三家整车企业对待。正是有这层渊源,武汉市欲对武汉塑料进行改制之时,首先想到的便是在产业上与汽车配件链接紧密的中誉集团。

  有政府官员透露,2004年下半年,中誉集团正式开始与武汉塑料“谈婚论嫁”。其间,多次传出双方即将步入“洞房”的消息。而每次总是在合同即将签订的关键时刻,中誉会在比较小的细节上提一些要求,导致合同流产,上演了多次“分手”游戏。

  这位官员称,经过协商,武汉市政府对中誉开出的条件十分优惠:中誉收购第一大股东武汉经开和第三大股东武汉工业合作联社总计4428万股、占总股本30.41%的股份,转让价按每股净资产1.91元计算;为确保职工安置顺利,政府承诺给予一定经济补偿;武汉塑料及其子公司在汉阳有近20亩土地,价值1000多万元,中誉进来后可以参与房地产开发。

  中誉集团一位人士透露,集团向武汉市政府提出要保证武汉塑料资金链正常运转等条件,但武汉市政府不能接受。直到最近的那次会谈,宣告重组之事告一段落。知情人士称,按照武汉官方态度,中誉进入的“可能性几乎为零”。

  张建华并不认为此次谈判破裂,“在谈判中存在分歧十分正常”。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张建华称,“我们是商人,现在汽车市场又不太好,中誉肯定要坚持自己的一些东西。”

  记者先后致电武汉塑料董事长刘文彦、总经理刘琪及董秘孙洁,三人均不愿透露详情。刘文彦称,“那是大股东武汉经开的行为,我不清楚。”

  五度叫卖

  中誉重组“失手”,将武汉塑料再一次推向了风口浪尖。令人玩味的是,这是自1996年上市以来,武汉塑料第五次寻找新东家。

  1996年12月10日,武汉塑料在深交所上市,当时由武汉国有资产经营公司担任大股东;1999年,武汉国际信托投资公司接手成为第一大股东;2002年3月29日,武汉国际信托公司以1亿元的价格,又将股权转让给了武汉经开。

  2003年,武汉塑料又发生了第四次“婚变”。不过,这一次仅是昙花一现。当年3月27日,第一大股东武汉经开将其持有的武汉塑料全部国有法人股,托管给了武汉国发投资管理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武汉国发)。2003年6月6日,双方正式签订了股权转让协议,但武汉国发交了5000万元定金进入公司后发现,在报表上连年盈利的武汉塑料,其实亏损相当严重,随即在当年9月底全身而退。

  武汉塑料2003年年报显示,公司当年首次报亏,主营业务收入5.32亿元,亏损额高达1.38亿元。而2002年和2001年,公司主营业务收入分别为4.73亿元和4.8亿元,净利润分别为151万元和1979万元。每股收益则从2001年的0.14元,2002年的0.01元,一路下跌到2003年的-0.96元。银行贷款一下跳涨到3亿元。

  业绩之所以出现如此“变脸”,武汉塑料2003年年报给出的理由是,“因公司代管行业职能尚未彻底解除以及公司富余人员继续分流,致使代管行业费用及职工分流费用较高,再加上年末核销资产损失、计提减值准备等,导致公司亏损。”

  有业内人士质疑,2003年,正是车市井喷之年,汽车企业全线飘红。以汽配为主业的武汉塑料,本应和整车行业一样高开高走,缘何会出现巨亏?

  3月17日晚,武汉塑料董事长刘文彦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解释,集团公司一直代管武汉市17家塑料企业,近1万名工人。虽然1997年绝大部分企业下放到区里,但仍有3家工厂、1000多名工人属公司代管。尽管武汉市政府解决了部分费用,但武汉塑料的包袱还是比较重。刘称,上述企业效益均较差,有的已经破产,为这些企业担保贷款,武汉塑料在银行留下了较多债务。

  在武汉国企改制攻坚战打得正酣之时,作为武汉市国有控股的唯一一家工业类上市公司,武汉塑料引进战略投资者一事,再次被当地政府列上议事日程。

  只是,被重组各方寄予厚望的中誉集团,难道真就这样与武汉塑料作别吗?

  谁来拯救

  中誉之后,谁是武汉塑料的下一个拯救者?

  在连续几天的采访中,记者了解到,抛除债务不谈,武汉塑料还是一个发展潜力巨大的公司。公司的两大主打产品汽车油箱和保险杠,毛利率分别达20%左右和10%以上,且销售收入每年可保持10%-20%的增长率。

  武汉汽车业界人士认为,在加工企业毛利率普遍只有5%-6%、顶多不超过8%的今天,武汉塑料在主业上的盈利能力令人惊羡。

  武汉塑料的多名员工向记者介绍,2004年,公司汽车油箱年产值近1亿元,而(前后)保险杠,占神龙公司40%的份额,年销售收入达7000万-8000万元。 再加上其他零部件收入,2004年,武汉塑料在汽车零部件的销售收入达2亿多元,毛利达3000万元。

  张建华亦称,十分看好武汉塑料在主业上的发展前景。“八九十人的一个企业(汽车油箱加工企业),一年创造了近亿元的产值。”

  刘文彦以“公司年报将在4月份出来”为由,婉拒了记者的求证。

  武汉市政府一名官员透露,在中誉集团与武汉塑料“初恋”之时,神龙鸿泰投资公司与安徽天大集团也在频频与武汉市有关部门接触,意欲问鼎。

  据悉,神龙鸿泰成立于2003年,注册资本为5000万元,由神龙汽车公司工会代表东风汽车(资讯 行情 论坛)公司控股。截至2004年6月底,神龙鸿泰对外投资的控(参)股企业5家,总资产近1亿元,神龙意欲重组武汉塑料,主要由神龙下属由中方控股的汽车零部件公司出面重组。这家公司一年有2亿-3亿元的销售额,主要为神龙公司做加工配套,效益较好。

  收购武汉塑料,神龙鸿泰自有算盘:一是在产业上有关联性,便于组织管理和生产,实现优势互补;二是可借此登陆资本市场,做大做强其控股的汽车零部件公司。

  今年1月中旬,在与神龙公司总经理刘卫东共进午餐时,记者曾就重组武汉塑料一事,当面问询刘。刘卫东一边笑称“我哪懂什么资本市场”,一边迅即离去。

  安徽天大是安徽省重点扶持的30户企业集团之一,主营家电及其零部件、塑料制品、专用改装车等。该集团注册资本1亿元,截至2004年6月,经审计的总资产19.25亿元,主营业务收入10多亿元。2004年8月28日,天大集团与深圳华侨城(资讯 行情 论坛)集团签署股权转让协议,出资3.04亿元,受让康佳集团9.14%股权。

  安徽天大对重组武汉塑料,提出了雄心勃勃的“三步走”计划,一是拟置换进天大全资拥有的家电配套生产企业;二是提升产能和设备使用率,结合天大的市场销售和网络优势,为美的、海尔等公司配套的生产任务交由上市公司来完成;三是待上市公司运转正常后,投资6亿-8亿元兴建“天大-武塑家电基地”。

  上述人士透露,由于与武汉市有关部门有一些条件尚未谈妥,再加上中誉强势出击,对重组之事,神龙鸿泰与安徽天大不久便没了下文。另外,自从武汉塑料重组陷入僵局之后,也先后有几家公司有意进入。

  熟悉上市公司并购业务的人士分析,无论是哪家公司入主武汉塑料,都需要经过艰苦谈判、尽职调查、申报批准等程序。这一切,均需一个漫长的过程。

  正处于“危情时刻”的武汉塑料,还能平稳地坚持到那一天吗?


点击此处查询全部武汉塑料新闻




评论】【谈股论金】【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彩 信 专 题
双响炮
诠释爱情经典漫画
水蓝幸福
海螺爱情精彩图片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