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木庄家王哲翔人间蒸发 7.7亿贷款缘何进股市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3月21日 07:15 第一财经日报 | |||||||||
新华社记者 翟景耀 姜帆 7.7亿元,在任何人眼里都是一笔不小的数目,这笔巨款是一家民营企业以流动资金的名义从7家银行贷出的。 然而,令人想不到的是,这7.7亿元最终现身证券市场,随着一个又一个跌停板的出
事情发生在江苏省常熟市,申请这笔巨额贷款的“江苏阪神电器股份有限公司”,其董事长王哲翔在当地赫赫有名。 本应用于企业经营的这笔巨额资金被王哲翔通过子公司在深市上购买了9274万股三木集团(资讯 行情 论坛)的股票,占其流通股的91%。1月31日,该股票每股市值为8.65元,从次日开始,该股票连续7天跌停,到2月21日收盘价仅为4.14元。 老板失踪留下烂账无数 其实,在股票大跌之前,一个令人震惊的消息就从阪神公司内部传出了: 1月21日,公司董事长王哲翔与公司失去联系,与他同时失踪的还有公司主管财务的副总经理、有传闻和他早就有暧昧关系的陈云芬。 这令在企业代他“执政”的弟弟王哲海无法应对:按惯例企业到年底要有两笔资金是必须兑付的:一个是中层干部的年薪,另一个是180多家供货单位的货款,总额超过1亿元,而王哲翔不在则无法兑付。 与阪神公司有业务往来的银行很快“争先恐后”地申请诉前资产保全。现已查明,王哲翔以阪神公司的名义向7家银行贷款7.7亿元,还以借款形式向职工融资5000多万元,并将其大部分投入股市。 王哲翔失踪的消息一经传出,原本红火的企业停产,企业职工5000多万元的集资款一时失去着落,7家银行的7亿多元贷款遭遇可能受损的风险,企业其他股东的股份一夜之间损失殆尽。 常熟市为处置这一突发事件成立了应急领导小组,根据清查,阪神公司资产负债严重倒挂,不算无形资产价值,其资产与巨额贷款之间存在2亿多元的“窟窿”,资产负债比约为70%。 “黄金客户”不为人知的一面 在当地银行界人士眼里,说阪神公司是“黄金客户”一点儿都不过: 多年来,阪神公司生产经营一直红火。公司注册资本4451万元,是常熟市百强民营企业之一,也是苏州市民营企业纳税50强,其“阪神”商标是中国驰名商标之一,产品主要是冷柜和空调,其冷柜年产50万台,占全国冷柜市场的16%,2004年销售收入4.4亿元。 阪神公司从不拖欠供货商的货款,信誉好,赢得业内人士交口称赞,当地银行界均以能与阪神公司发生信贷关系为荣。更何况,近几年阪神公司和王哲翔头上还不断戴上诸如“苏州民企纳税50强”、“百强民营企业”、“省人大代表”等光环。 然而,阪神公司在平静中却隐含着危机。 阪神公司的一些中层干部说,自从2001年企业二次改制,王哲翔拥有企业54%的股份以后,他就萌生了“做企业太辛苦,要一分一厘地去算,我要赚大钱”、“今后我要用别人的钱来发展”的念头,开始将企业的资金投入资本运作,不容他人染指企业的财务工作。对此,出于对王哲翔的信任,企业职工并没有提出异议。然而,他们怎么也没有想到,王哲翔居然瞒过所有人,使企业对银行巨额负债,并通过转账形式将贷款投入股市,最后血本无归。是王哲翔太精明还是监管漏洞太多 我国有严格的贷款审批制度,可王哲翔是如何贷到远远超过其可抵押资产价值的巨额贷款的? 按规定银行应对贷款的流向进行监管,而贷款又严禁流向股市,王哲翔又是如何“躲”过银行监管的? 收购上市公司流通股超过5%即须公告,而王哲翔通过阪神旗下的翔和控股有限公司收购了三木集团91%的流通股,他又是如何逃过证监会的监管暗地“坐庄”的? 这一系列问号,暴露出我国现行的信贷风险管理体系存在漏洞。 苏州银监分局常熟监管办事处一位负责人在与记者交流时说:“王哲翔对资金操作中的种种‘诀窍’一清二楚。他的企业经营得非常好,从表面上看绝对是银行的‘黄金客户’,各家银行争相与其发生业务往来,形成银行与企业之间的关系‘倒挂’,如此一来,在贷款的审批环节上就出现了失误。” 他说,王哲翔通过关联单位将资金转来转去,使银行事实上不可能对其流向实行全程监管,也是导致巨额信贷资金能够流向股市的原因之一。另外,宏观调控前,各家银行奉行积极放贷的政策,彼此间的竞争使当时的“金融生态”极为恶劣,为了争取客户,开拓业务,一些银行不惜冒险发放风险较大的保证金贷款,使王哲翔有空子可钻。在贷后监管方面,各家银行之间信息互相保密,也使大家都发现不了阪神公司资产负债严重倒挂的问题。 他无奈地说:“银监会只能监管一级法人,而国有商业银行法人在北京,我们真正面对的只有常熟本地的农村商业银行;其次常熟监管办事处只是苏州银监分局的派出机构,仅有4名工作人员,面对的却是去年378亿元的贷款总额和650亿元的存款总额……” 据这位官员介绍,王哲翔首先通过阪神公司在多家银行开户,而他旗下的十多家子公司也都同样在多家银行开户,如此一来,通过他“绝对控制”的公司财务部门,就能以“应付款”的名义,将从甲银行贷的款汇到A公司在乙银行的户头上,随即又以同样的名义,将这笔款项再汇到B公司在丙银行户头的账上,最后再转向股市。如此一来,尽管发出贷款的甲银行对资金的流向负有监管责任,但它势必既没有精力,也没有能力掌握资金的最终流向。 常熟一位地方银行负责人说,尽管2004年他们在人民银行的资信系统中发现阪神公司在各家银行的贷款总额有所上升,但由于有的银行采取签发银票的方式为其发放贷款,人行资信系统不反映,数字比现在清查出的小很多,因此没有引起他们足够的警觉。 王哲翔躲过了银行业的监管,也同样躲过了证监会的监管。据了解,王哲翔通过其子公司出资“坐庄”三木集团股票,但他全是以自然人的名义进行收购,所以虽然他最多时实际控制了三木集团91%的流通股,但当时排名前十位的股东全部是自然人,而且单个户头最多也没有超过5%的。 无论是阪神事件,还是近年来证券市场上爆出的一件件丑闻,很多“庄家”都是用这种分散“建仓”的形式避开市场的监管,屡屡得手。 阪神事件折射金融安全隐忧 常熟经济界人士分析,“稳健经营、积极发展、追求超越”曾经是阪神公司的口号。在事业发展的初期,王哲翔确实做到了前两条,但就是在寻求“超越”的过程中,他选错了“捷径”,滥用了他所掌握的资本赋予他的权利,滥用了股东、职工和社会对他的信任,随之又将风险转嫁给了社会。 阪神公司一位中层干部说:“实际上,只要王哲翔动了这个念头,在公司内部就没有办法阻止。首先,王哲翔是老板,绝对控股,主意是他拿的,谁也不能质疑他;其次,他为企业发展作出过决定性的贡献,谁也不会去质疑他;第三,由于不知道他财务上具体搞什么名堂,企业表面又运行良好,质疑了也没用。” 南京大学经济法专业副教授张理认为,我国多数民营企业家都能够像王哲翔这样对企业进行“绝对控制”,在这种情况下,民营企业家和他们所代表的民营资本的道德风险越来越大,也越来越难以控制。虽然企业家以自己的资本承担有限责任,但实际上随着资本社会化程度的提高,社会给予民营资本的资源越来越多,一旦道德风险爆发,企业家承担的只是有限责任,更大的风险则转嫁给社会。有限责任的本意是鼓励投资的,但是在鼓励资本进行投资的同时,要防止资本权力的过分膨胀,如果资本发生道德风险的成本过低,债权人、劳动者和整个社会的权益就会难以保障——在王哲翔“灵活”的“市场化操作”面前,看似“严密”的监管网络苍白无力。 每一道关口王哲翔都不应该顺利通过,可事发之后每道关口的负责单位却都能找到似乎“说得过去”的理由,这不能不说是我国金融安全体系的悲哀。 南京大学国际金融系的商业银行专家杜亚斌教授认为:“王哲翔通过不实的财务报表、企业主营业务繁荣的假象和由多家关联企业、多家关联银行组成的资金转移网络,成功地套取了贷款,并将其转移到股市,使风险控制体系在这一个案中完全失灵。从全国范围讲,这样的违规行为也不是孤例,而是一个相对‘成熟’的体系。假如这些积聚起来的风险一起爆发,后果将不堪设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