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上市公司 > 正文
 

东阿阿胶不满足国内垄断 开始走向国际市场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3月17日 10:14 证券时报

东阿阿胶不满足国内垄断开始走向国际市场

  □ 李 烨

  近日,东阿阿胶(资讯 行情 论坛)(000423)公布了2004年年报,全年主营业务收入、主营利润、净利润同比都获得较大幅度增长,每股摊薄收益达到0.32元,但吸引我们关注的却不是这些亮丽的业绩,而是东阿阿胶走向国际市场的“破壁”之旅。

  东阿阿胶董事会在年报中骄傲地说,“公司2004年的国际市场开拓可谓捷报频传,先后在美国、加拿大等8个国家和地区注册并获得东南亚多个卫生部门的批准文号,准许以保健品的方式进入。目前,公司已经明确了让海外消费者认知阿胶进而接受阿胶的营销策略。同时,公司2004年获得埃及的驴皮进口许可,为原材料供应打开了国际通道。”

  东阿阿胶走出国门,尽管在短时间内无法预计会对业绩作出多大贡献,但我们认为东阿阿胶“破壁”之旅更大意义之一是拓宽业绩增长空间,其二是对我国中医药走向世界具有促进作用。

  仔细分析东阿阿胶年报,可以发现,无论是从产品市场占有率还是原材料供应,在国内市场,东阿阿胶基本接近于顶峰,得益于2004年6月30日截止的GMP认证,淘汰了90%左右的阿胶生产企业。据统计,东阿阿胶占有国内市场70%-75%的份额,掌控了80%左右的驴皮资源。

  在考虑价格不变的前提下,简单推断,在阿胶主营业务上,公司市场占有率极限空间还有30%,主营业绩扩张空间大致相仿,原材料驴皮的极限扩张空间还有25%,这对东阿阿胶来说,国内市场的局限性显而易见,这也同样解释了东阿阿胶“破壁”之旅的重要战略意义。

  中药是我国的国粹,几千年发展形成的独特理论体系,拥有自主的知识产权和有丰富的中药资源。按道理,中国是WTO成员之一,我国中药在国际贸易市场应该具有独特垄断优势,但现实却刚刚相反。

  最主要原因是,我国中药工业总体仍处于初级阶段,中药缺乏现代科技的量化标准,导致走入国际市场十分缓慢。像中成药的有效成分、定量指标标准和规范的检测方法无法明确,如何保证质量稳定和判定其临床疗效等,缺乏被国际公认和接受的客观、严格的质量控制标准,上述种种原因导致我国中药无法在国际贸易市场占有相应地位。

  欣慰的是我国在医药行业全面推行GMP要求,对中药走向世界提供了有利支持,在阿胶生产,推行GMP就淘汰了90%的没有达标企业,这也潜在保障和促进东阿阿胶走向世界。当然还要在中药行业品种要创新,制剂要现代化,应当提高药品的质量控制标准,与世界现行标准接轨。同时还要重视我国中医药文化对中成药占领国际市场的作用,加强对发达国家消费人群的宣传。

  除东阿阿胶外,国内另一中医药龙头企业同仁堂(资讯 行情 论坛)也加速了国际化步伐,同仁堂继2001年首次突破千万美元创汇大关以后,2003年产品出口创汇逾1700万美元,同比增长21.6%,同仁堂在海外成立了14家合资公司、开办了12家北京同仁堂牌名的零售药店,分布在马来西亚、泰国、韩国、加拿大、英国等国家和港澳地区。

  但据统计,从2000年开始,我国中药进口金额就一直大于出口金额,而且随着近年中药出口放缓,拉大了进出间的差距,我国中药走向国际形势比较严峻,需要更多的东阿阿胶、同仁堂走向国际市场。






评论】【谈股论金】【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05年老百姓干啥最赚钱
彩 信 专 题
双响炮
诠释爱情经典漫画
水蓝幸福
海螺爱情精彩图片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