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上市公司 > 正文
 

传中信证券将取消自营部门 新调整会否风生水起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3月10日 09:51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

传中信证券将取消自营部门新调整会否风生水起

  记者 陈劲 朱茵

  近来,关于中信证券(资讯 行情 论坛)取消自营部门的说法在坊间广为流传。该调整是否确有其事?中信对自营业务究竟如何定位?券业为何如此关注此事?新一轮的券商组织机构调整风潮会否风生水起?

  “一切以公告为准”

  “目前,董事会没有讨论过取消自营部门的问题。增设和取消部门甚至更名,我们都要明明白白公告的。”中信证券相关负责人在电话中如此回答记者的问题。她说,中信证券去年底对组织机构进行了调整,增设了股票销售交易部和资本市场部,将经纪业务总部更名为经纪业务管理部,研究咨询部更名为研究部,稽核部更名为稽核合规部,其中没有提到自营部门取消的问题。

  她同时表示,未来怎么变化,要按照市场的发展情况随机应变。就像中信证券新增的股票交易销售部,就是因为询价制出来以后,为配合发行方法的改变而产生的。另外,分管领导的分工也可能引起相应的调整,各部门创造的利润也会对机构调整产生影响。

  据悉,中信证券的部门调整,包括人员的聘任,一般都在年底或者年初进行。该公司相关人士表示,除非出现什么大的政策变动,公司会相应跟着进行机构调整,否则组织机构方面近期内不会有大的变动。但也不排除自发变动的可能性,毕竟现在要搞创新,都会有一些新的思路,如果经过研讨认为可行的话,还是要进行的。

  中信收缩自营大势已定

  “中信证券采取弱化自营的组织机构调整不足为奇。他们的高层早就有这样的想法。”一位同为创新试点券商的相关负责人这样解读传闻。

  此前,中信证券董事长王东明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就明确指出,“证券公司的自营像在赌博,很多公司由于做庄而垮掉,所以在市场没有做空机制、公司没有制衡机制的前提下,我们主张压缩自营,或者干脆就不做。从国外证券公司来看,这块收入占的比重也较小,一般为总收入的5%左右。”

  “或许中信的相应调整正在准备之中,只等机会来临,再进入实质运行阶段。”该人士认为。

  世纪证券相关负责人则认为,中信证券此举可能是出于方便管理和风险控制的需要。他说,现在国内券商的自营规模太大了,远远超过他们的承受能力范围。国外投行自营做的规模普遍都不大,毕竟自营的风险难以控制,规模越大监控越难。投资银行的主业还是提供一种中介服务。

  有市场人士分析说,即使中信的自营没有取消,其自营规模肯定是收缩了,自营的地位自然会降低,不能排除自营部门与其他部门合并等降级调整的可能性。中信证券的目的在于,这样可以显现出公司的国际化、透明化,不会因为股市的风险而使公司面临巨大风险。因为现在大家都已意识到,大部分券商的风险都是因为自营的操作风险而产生的。

  券商投资业务整型谋变

  事实上,意欲对自营和资产管理业务导向进行调整的券商不只是中信一家,尤其是创新试点券商,不少已经提出了相对明确的战略调整思路。

  招商证券相关负责人表示,去年以来,尤其是公司获得创新试点资格后,招商证券对券商应有的盈利模式做了深入的研究和探索。他们认为,随着创新试点券商推出新的集合理财产品,以及投资银行业务发行方式市场化改革的推进,券商主要的自有资金将用于支持理财业务的开展,或者用于企业融资发行中的资金安排,或者用于支持市场中新产品交易维护的做市商业务。这些中间性收费业务的开展,必然使券商的自有资金更多地用于新业务的启动与配套,并带动新业务的发展,从而使券商改变多年来以证券自营业务为主的盈利模式,真正向一个金融服务公司发展。自有资金运用上的这一新的变化趋势,必然使券商的自营规模在未来逐步缩小。另外,随着市场上产品的不断丰富,券商自有资金的投向也可以逐步向低风险产品方向和套利业务转移。

  国元证券总裁蔡泳表示,对于资产管理业务,国元目前是坚决不做了,剩余的1个多亿元的规模将会在尽可能损失小的情况下,清理干净。今后要做也是拿到创新试点资格以后,做集合理财业务。公司对于自营也一直在控制规模,使之和自有资金规模相匹配。

  东北证券副总裁季敏波认为,去年一些亏损非常严重的券商今年都会相应缩减规模。这种情况也有可能被业内仿效。包括东北证券今年同样也在缩减规模。券商的这种举动主要还是基于对风险的认识。

  自营何去何从存争议

  “券商拥有自营资格拿着牌照却不开展业务也太不可能。如果是彻底砍掉这一部门,反应过激,一定会造成部分人才的流失,以后若重新设立这一部门,需要再招人。”东北证券的季敏波表示。

  世纪证券的副总裁曾宪泽反问:“这岂不是像股票买了个低位?如果是2000点的时候压缩这个部门,似乎更合适。”他认为,券商作自营本身没有错,自营和资产管理业务都属于投资业务。发生亏损主要是方法、理念、路径错了。如果为了防止风险而无所作为,则无异于因噎废食,本末倒置。他进一步表示,对于券商来说,有没有更好的盈利模式也值得深思,并不是非要做自营,只是目前国内券商没有形成特别的强项。但是如果有比较优势,就可以集中精力发展某个特长,而放弃其他。比如目前中金公司在投行业务上形成优势,它可能就没有必要去做自营业务。对于券商来说,既要考虑绝对优势也要考虑比较优势。

  有资深市场人士认为,近一两年券商大规模取消自营的可能性不大。但问题也要分两边看,质优的券商可能压缩自营,情况不是很好的券商就希望再赌一把了。好券商一定要有其相对稳健的收入来源,像中信证券,可以通过经纪业务和投行业务使公司赢利,就没有必要冒这么大的风险将自营规模搞得很大。

  业内专家表示,券商当前面临十分现实的战略选择,这种选择首先就体现在投资业务上,券商需要综合考虑自身的能力,包括投资能力、研究能力、管理能力、风控能力等等。如果能够在风险低而收益高的领域获得稳定的收益,那大可不必去开展风险极高的自营业务。而在当前没有其他更多收入来源的情况下,自营也就难以放弃。其次在其他业务上,也势必面临选择,过去都能赚钱的业务在目前竞争激烈和市场细分的情况下,可能连平均利润都达不到,因为客户资源和资金都会向优质券商转移,实力单薄的券商不可能在多个领域与其它公司竞争,只能选择一点突破,所以券商之间不可避免需要分工。(中国证券报)






评论】【谈股论金】【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热 点 专 题
第77届奥斯卡盛典
苏丹红一号食品风波
3.15 消费者权益日
英语四六级考试改革
骑士号帆船欧亚航海
CBA全明星赛阵容公布
购房还贷计算器汇总
解读商品房销售合同
林白:妇女闲聊录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