茂化与茂炼之争的背后 石油市场何时告别伪竞争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3月02日 09:03 中国经济时报 | ||||||||
北京评论崔克亮 近期,发生在中石化的控股子公司茂炼股份,与民营控股的上市公司茂化实华(资讯 行情 论坛)之间的一场风波引起了业内人士和经济学界的强烈关注。 茂化实华原属中石化旗下公司——茂名石化的三产企业。茂化实华80%的原料采购
表面看,此事件属两企业间对原料价格和企业收购价格的争议,实际上揭示了我国石油化工业体制的痼疾:中石化因其绝对的垄断地位而将对方的生存命脉操之己手,对方没有任何市场经济关系中应有的买卖选择和讨价还价余地。 石化行业的垄断性如此之强,理应由政府管制价格,但中石化却有单方定价权。这反映了在石油业中存在着不受管制的垄断:任由垄断一方制定垄断价格,并以中止交易相要挟。这种“缺乏管制的行政性垄断”与市场经济的原则明显格格不入。 事实上,中国石油市场经过上世纪90年代的三次大调整,形成了目前中石油、中石化以黄河为界、南北分治的局面。同时,在各自辖区所有的油田、炼厂,包括地方的省、市、县石油公司,一并纳入囊中。 但这种划分并没有达到当初决策的预期,两大集团在各自区域内形成其实是“只此一家,别无分店”式的高度垄断,它们演绎的只是令它们暗自窃喜而让民企欲哭无泪的“伪竞争”。 我国石油行业的这种强垄断性主要表现在:批发零售企业的油源目前都控制在中石油、中石化和中海油这三大公司手中;按现行规定,国家发改委只制定零售中准价,而成品油的定价则完全由中石油、中石化操纵,迫使民企只能接受“批零倒挂”;按照商务部出台的国内成品油市场管理暂行办法,从今年1月1日起,将允许民企开展批零业务,建立加油站将不再由两大石油集团参股。但时下已有一些省市制定了配套条例,其门槛之高令多数民企望而却步。 这种强垄断性造成的显而易见的后果是:一方面,国内油源紧张;另一方面,多达数百亿元的民间资本却不得其门而入,得不到充分利用。 为此,许多民营企业呼吁,欲改革石油流通体制,首先应扩大民企的成品油源头和放开成品油进口权,改变中石油和中石化控制民企油源的现状。 越来越多的专家也认为,集中和垄断不能带来资源和市场的繁荣与安全,在国际石油市场供大于求的形势下,开放有序的市场有利于吸引更多、更稳定的石油供应。因此,我们应立即着手放松石油市场准入管制,放开石油终端销售市场,在对外开放之前首先对内开放。在此基础上,形成我国自己的竞争性市场价格形成机制。推出石油期货,则可以逐步改变中国企业被动接受世界石油价格、“买涨不买落”的局面。 令人感到欣慰的是,去年底以来,一系列可喜的消息联翩而至,似乎昭示着打破石油市场垄断坚冰的春汛已有决堤之势:据悉,温家宝总理2004年11月曾在一份报告上批示要“抓紧时间进行石油体制改革”。2004年12月11日,我国首个民营石油商会成立。在此前后,国家发改委能源局《中国石油上游市场化研究》已完成初稿。2005年元月,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所也联合有关部门开始研究起草石油体制改革方案。2005年2月22日,国务院正式发布了《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在该《意见》第二条,石油被列在电力、电信、铁路、民航之后,成为国家明令对非公经济放开的垄断行业。 尤为让人们关注的是,国务院法制办今年已把《反垄断法》列为第一号立法任务,草案已完成,今年6月底之前可提交全国人大,明年有望出台。 《反垄断法》历来有“经济宪法”之称,因此,这个消息也许能给我们带来一些春天的气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