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银行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上市公司 > 东北高速董事长被刑拘 > 正文
 

东北高速3亿现金神秘失踪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1月18日 10:46 南方都市报

东北高速3亿现金神秘失踪

  东北高速(资讯 行情 论坛)3亿现金神秘失踪

  董事长张晓光涉嫌挪用公款已遭刑拘

  新年伊始,东北高速(600003)一纸公告让人大吃一惊——公司3亿多元现金神秘消失,公司董事长张晓光因涉嫌挪用公款,目前已被吉林省人民检察院刑事拘留。另据媒体报道,
此次事发由群众举报而起,一名涉案的银行行长已经出逃。受此消息影响,东北高速股票昨天开市即跌停。 

  但东北高速独立董事、吉林大学经济学教授宋东林在接受采时表示,公司在资金投向和使用情况上一直都很符合程序。公司治理结构和各种制度很完善,而且每次董事会在讨论投资时,也一直坚持投资主业等原则。  

  三笔巨额资金神秘消失

  根据公告,东北高速在中国银行哈尔滨分行河松街支行(河松支行)设有两个存款账户。截至2004年11月30日,均履行正常对账手续。2004年9月28日,交通银行长春分行(简称长春分行)向吉林省高级人民法院起诉,要求东北高速偿还2004年9月8日到期的10000万元贷款中尚未偿还的5678万元,并为保证其贷款安全,要求未到期的15000万元贷款也一并提前偿还。同时,法院查封了公司在河松支行的两个账户中的21200万元(包括本金、利息、诉讼费等)。这期间,公司偿还长春分行已到期的但尚未偿还的5678万元本金及所有利息,其余未到期的15000万元贷款未偿还。

  至2004年11月30日,东北高速收到银行询证函回执,确认在河松支行的两个账户中共有存款余额2.93亿元。2004年12月21日,河松支行向法院出具了内容为“关于东北高速在我行的账户存款15000万元,已扣划至交行长春分行”的回执书,但交行直至2004年12月31日仍未收到该笔款。

  2005年1月4日早,东北高速去河松支行对账,河松支行出具了公司截止2004年12月31日的电脑打印的银行对账单,结果显示,公司两个账户中一个账户余额是4.32万元,另一个账户余额是2.99万元,其余存款去向不明(公司账面显示:截至2004年12月31日,该两账户应有存款余额2.93亿元,其中包含应扣划至交行的15000万元);同时公司得到子公司东高投资的报告,报告称其存于该行的530万元资金也去向不明。1月5日至9日,在哈尔滨市公安局的主持下,公司财务部人员与河松支行进行了资金往来对账,河松支行口头承认截止2004年12月31日公司账面反映的资金进出无误。1月10日,公司又接到东高投资的报告,称其在接到公司下发的《清查资金使用情况的紧急通知》并在召开总经理办公会时,得知其存在大庆市农业银行的履约保证金2427.98万元去向不明。

  董事长涉嫌挪用公款被拘

  与此同时,东北高速于1月13日收到吉林省人民检察院有关拘留通知书:公司董事长张晓光因涉嫌挪用公款,目前已被刑事拘留。从东北高速上市以来,现年46岁的张晓光始终担任公司董事长一职。此前,张历任黑龙江省交通厅人事处处长、黑龙江省高等级公路局局长以及黑龙江省交通厅助理巡视员等职。公告没有透露,张被拘留是否与巨额资金有关。

  事发之后,公司成立了两个应急小组,一是资产清查小组,立即展开对公司及各子公司、参股公司资金情况的全面清查;二是事件处理小组,负责向有关部门报告和报案,配合相关部门处理此事。目前事件正在调查处理中。本报记者昨日多次拨打该公司电话,均无人接听。但有媒体记者引用一位接近公司的知情人士的话说,大约在去年底,就有公安机关和检察机关的工作人员因接到群众举报而介入东北高速进行调查,并在掌握一定证据后,将直接责任人对张晓光刑事拘留,目前此案由黑龙江省公安厅责成哈尔滨市公安局进行侦查。另外,有报道说,作为本案中一位最重要的涉案人员——河松支行行长已经出逃,而黑龙江省交通部门中也有几个涉案人员已经被控制起来。

  据悉,东北高速自上市以来,从管理层内讧到涉嫌巨额资金炒作期货等问题不断。自从1999年挂牌上市以来,公司便不断爆出管理上的混乱。  本报记者 汪江涛

  - 旁边报道

  5天5名上市公司老总落马

  2005年新年伊始,4家上市公司的5名问题高管就遭集中曝光。仅仅1月15日一天,3家上市公司公告曝光了4名问题高管,分别来自浙江东方(资讯 行情 论坛)、东北高速和山东巨力(资讯 行情 论坛)。加上东方创业(资讯 行情 论坛)公告免去公司副总经理的职务,短短5天就有5名上市公司高管落马。此前一周,证监会4天内连发5张“黄牌”,吃牌公司包括利嘉股份(资讯 行情 论坛)、国光瓷业(资讯 行情 论坛)、丰乐种业(资讯 行情 论坛)、方大(资讯 行情 论坛)A和★ST数码。种种迹象表明,一场“围剿”上市公司问题高管的战役已经悄然打响。

  中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存在很多问题。问题高管突然增加,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在伊利股份(资讯 行情 论坛)出事后,证监会加大了监管力度,使得一些隐藏者浮出水面;二是上市公司年报即将出台,在制作年报时必然会发现一些问题。 综合






评论】【谈股论金】【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热 点 专 题
印度洋地震海啸
部分大豆色拉油不合格
杨振宁登记结婚
意甲在线足球经理游戏
2005新春购车完全手册
岁末年初汽车降价一览
2005年新春购房指南
2004地产网络营销盘点
天堂II 玩转港澳指南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