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隆盛拯救ST中华 巨额债务重组演绎生死时速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1月16日 11:35 中国经营报 | |||||||||
作者:华民编辑:汪华峰 作为华融资产管理公司委派进入ST中华(000017)的高层之一,何先生(化名)并没有想到,他在深圳一呆就是整整三年。2005年,ST中华重组工作依然还在继续,何也要继续在深圳驻扎。
不过这次任务结束的日子应该不远了,按计划,ST中华的最核心的债务重组必须在9月30日结束。2004年末,华融与深圳市聚隆盛实业发展有限公司(下称聚隆盛)达成协议,在债务重组取得成功的前提下,后者将全面入主ST中华。 记者获悉,作为ST中华聘请的财务顾问,中和应泰管理顾问公司已经设计了一份关于削减90%金融债务、涉及金额达17亿元的债务重组计划,如该计划获得通过,ST中华将彻底脱胎换骨。 全力拯救ST中华 在上世纪80年代中至90年代初,深圳中华自行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国知名的自行车生产企业,其两大品牌“大名”和“阿米尼”风行欧美市场。1993年,深中华出口创汇额高达15.5亿元,当年的营业收入为17.44亿元,利润2.34亿元。 但从1992年至1998年,欧共体、加拿大、墨西哥、美国等针对深中华先后提起了反倾销诉讼。虽然在美国的官司中胜诉,但深中华的出口业务遭遇重创。2001年,ST中华亏损额达22.57亿元,累计亏损曾一度达到38亿元,创A股上市公司亏损之最,这使ST中华一度陷入生死边缘。 2000年9月,华融开始对深中华进行重组。当时任华融副总裁李晓鹏(现任中国工商银行副行长)表示,华融将把深中华重组项目作为精品工程。 2002年,按照不超过20%的现金偿还原则,ST中华第一步解除了17家境外银行的负债,涉及债务金额1.1亿美元。外债的成功解决,为内债重组提供了示范。但境内债务重组显然要比境外债务重组难得多。 2004年6月,华融聘请北京中和应泰管理顾问公司担纲重组ST中华的财务顾问,该公司因设计颇具争议的郑百文重组方案而名声大噪。 对于为何华融和政府方面如此全力重组ST中华,华融委派到ST中华的一位高层1月12日向记者解释,中华公司当时在为国内的自行车行业做过巨大贡献,它只是因为反倾销而遭受了巨大的亏损,而且承受了整个行业所带来的冲击。同时,它本身的技术实力和产业地位都是值得再次挖掘的,所以值得对其进行全力拯救。 聚隆盛有条件入主 就在2004年快结束之际,ST中华(000017)重组工作迈出实质性一步。 2004年12月29日及30日,华融分别与聚隆盛签订《资产转让总协议》及《补充协议》。基本上就重组ST中华达成书面协议,但前提条件是ST中华债务重组能够成功。 协议显示,华融同意将其间接持有的ST中华未上市流通B股1790.1588万股(占ST中华总股本的比例为3.73%)转让给聚隆盛,转让价为1520万元。根据带附加条件的转让协议,在2005年9月30日前,由华融促成公司债务重组的《债务和解协议》,且同时满足4个条件时,华融则应将其持有的公司A股法人股6500万余股占公司总股本的13.58%、B股法人股500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1.04%以及拥有的债权人民币2788万元、美元8480万元按照和解协议所确认的实际还债额转让给聚隆盛。 这4个条件分别为:《债务和解协议》达成后,ST中华的即时负债总额不超过双方约定额,且ST中华的净资产为正值;聚隆盛为解决ST中华供货商债权所需支付款项低于双方约定额;华融要求聚隆盛承担华融公司替ST中华垫付的除优先债权外其他支付款低于双方约定额;ST中华的总资产不能发生累计达其经审计的2004年度总资产10%以上的以资抵债或以物抵债行为。 不过,华融公司在协议签订后,仍然负有继续牵头ST中华债务重组的义务。聚隆盛公司在有关附加条件达成时,应按照债务重组所确定的还款方案,支付或垫付债务重组中所需的资金,以确保ST中华稳定持续发展。 另据记者了解,如果债权重组不能如期完成,华融方面还必须回购此次出售给聚隆盛的资产。 东方高圣的并购重组分析师吕爱兵认为,这4个条件其实从ST中华金融债务和经营债务方面限定条件而降低聚隆盛的风险。同时,聚隆盛还考虑到了资产的完整性,这其实是为完成债务重组之后进行资产重组铺路的行为。另外,这也能提升债权人对债务重组的信心,从而形成资产重组与债务重组的良性互动。 聚隆盛公司在深圳房地产市场小有名气。深圳市工商局的资料显示,聚隆盛公司成立于2000年,注册地址位于深圳市龙岗区横岗镇,注册资本金1100万元。股东为两名自然人黄少波、张翔,各持有公司60%和40%的股份,公司法定代表人及总经理均为黄少波。经营范围为兴办各类实业,如房地产开发、国内商业、物业管理等。公司开发的隆盛花园是横岗镇中心旧城改造的龙头项目。 初步方案:削减17亿元债务 虽然公司特别提醒公司的重组还存在很大变数,但该公告出台后,市场一片哗然,公司股价连续三天达到涨幅限制。 然而对于此次达成的重组协议,ST中华董事会秘书李海却表现出谨慎的担心。他向记者表示,虽然此次重组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但公司最核心的还是债务重组,特别是金融债务重组,因为这一债务占公司现有24亿多元债务的80%以上(但随后记者注意到ST中华公司2004年三季度披露的公告显示,负债为21.1亿元)。完成这债务之后才会进行其他的债务重组。 李海同时透露,公司已经提出一个金融债务重组方案,该方案计划削减公司金融债务的90%。但他表示,方案本身还是在探讨当中,银行方面也反应不一,主要是在削减幅度上意见不一。至于最终债务和解协议会在什么时候达成,他表示现在无法预期,只是再三声明,重组最后期限是9月30日。 以该削减幅度计算,ST中华将至少削减17.3亿元债务。毫无疑问,如果该方案获得通过,ST中华将真正迎来起死回生的春光。其实,细心的人可以发现该数字刚好与附加条件的转让协议中的第一个附加条件相吻合,按双方约定的《债务和解协议》达成当日ST中华的净资产为正值的条件,现在每股净资产值为负3.51元的ST中华至少要削减16.8亿元的债务。 但从华融来到ST中华的何先生则表示:“我们一直在努力完成债务重组,但也一直没有重大突破性进展,至少华融方面现在还没有收到削减17.3亿元债务的方案。该债务重组主要是中和应泰牵头在做,最近他们很少来公司了,现在也是由他们具体和各债权银行进行沟通。” 而对于ST中华的重组,深圳市国资委的一位负责宣传的处长告诉记者,此事比较敏感,操作此事的工作人员在一个秘密的地方办公,具体情况国资委也不了解。 其实,由于ST中华的主要债务来自国有银行贷款,债务减免和利息停计非银行自己所能做主,存在一定的政策障碍,因此最核心的债务重组工作虽已进行了一年多的谈判,至今尚没有重大进展。 2004年年初,银监会曾下发通知,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等银行豁免ST中华全部应付利息(包括罚息和复息)。李海告诉记者,此次总计减免了4亿元左右的利息,“就为这4个亿,我们谈了一年多。” 但另有消息称,在对债务的处置上,各债权人和监管机构均表示会给予“理解”。也许在ST中华的重组过程中,我们还会看到更多的金融创新手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