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筹协调发展 构建和谐浦口
□ 马卫东
12月21日,国家环保总局通过了对南京市浦口区的“国家级生态示范区”验收。这个昔日的郊区县一跃成为江苏省实施“沿江开发战略”中一颗耀眼的明珠。
浦口区位于南京市西北部,与主城隔江相望,2002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由原浦口区、江浦县合并而成,区内山、城、江融为一体,资源丰富。作为南京的江北新市区,该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着力围绕“生态环境最佳的居住区、最重要的高新技术产业区、著名的大学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的发展定位,抢抓沿江开发机遇,争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先行区,努力展现“活力浦口、实力浦口、魅力浦口”的新形象,养育江苏沿江最美的明珠。
新区设区以来,南京市委常委、区委书记刘捍东带领全区50万人民积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加快城市化进程,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加快富民步伐,建设和谐社会,开创了浦口发展的新局面:一、二、三次产业协调发展,该区今年三次产业比重可达12:41:47的良好格局,预计实现国内生产总值79亿元,增幅20、5%,实现财政收入25亿元,增幅30%以上,排名全省前列。
浦口区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提升“浦口板块”的核心竞争力。其打造“实力浦口”的思路是重点启动五个“百亿”工程,做大做强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机电制造、轨道车辆、商贸等“五大产业集群”,形成以骨干企业为支撑、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产业链比较完整的特色经济板快。
两年来,浦口区突出产业兴区,以产业集聚促进产业整合,依托整个“浦口板块”的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重点培育以大吉铁塔、江标钢结构、电力变压器等为龙头的机电产业,以中脉科技、先声东元、老山制药为龙头的生物医药产业,以华脉、天润、裕祥为龙头的纺织服装产业,以浦厂轻轨城、天印专用汽车为龙头的特种车辆制造产业,以海螺、江星为龙头的建材产业,形成一批专业化特色明显、产业链体系完整、企业集聚效应显著、充满发展活力的区域性产业集群,提高了产业集中度。据统计,今年以来,全区工业总产值中五大产业集群占到了73%。
在城市建设方面,浦口区今明两年各投入100多亿元扶持重点工程,推动新市区快出形象。该区积极做好长江三桥、宁淮高速等境内重大基础设施的配套建设和服务工作,全力推进过江隧道建设,进一步改善长江南北交通状况,尽快形成与南京主城及周边地区连接畅通的快速交通网。坚持以道路建设为突破口,投入7亿元,加快沿山大道二期、三期工程和浦珠路北延工程建设,进一步完善滨江大道试验段,迅速构建新市区纵向城市通道,新建七条城市横向通道,形成内外衔接、快速通畅的一体化区域交通网络体系。推进桥北片区、珠江北门片区、龙华片区、顶山南门片区和珍珠路片区的建设和改造,提升了城市主要功能区和中心区形象。明发大酒店等一批现代城市气息浓厚、建筑风格独特、滨江特色鲜明的标志性建筑的百米高楼矗立在长江北岸。
“显山、露水、现绿”,浦口区致力于“生态浦口”的打造,初步展现出新市区生态魅力。浦口区拥有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山泉林寺等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观融为一体。该区依托天然优质的温泉生态资源及国家级老山森林公园,优化生态环境,建成了南京珍珠泉旅游度假区、佛手湖风景区、狮子岭景区,成功举办了“中日南京浦口生态旅游节”、首届南京浦口生态行艺术节。严格保护自然风貌,加快推进老山保护性开发,推进滨江生态绿化带和景观带建设,实施10万平方米城南河景观带工程,开工建设北堡公园和宝塔山公园,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人居环境。大力实施绿化工程,扩大覆盖范围,提高水平和档次,尽快形成道路、广场、小区绿化联片成网的新格局。大力推进“文化浦口”建设,充分保护利用好浦口丰富的历史人文和自然景观资源,扩大影响、放大效应,释放文化生产力,使文化资源成为经济发展的助推器。加快文化产业化进程,建设一批有规模、上档次的文化精品工程。如全国闻名的“当代兰亭”求雨山文化园,占地200多亩,园中拥有“金陵四老”馆:林散之纪念馆、萧娴纪念馆、高二适纪念馆、胡小石纪念馆,形成书画欣赏、培训、交流于一体的文化工程,年接待各类宾客50万人次。
在落实富民安民方面,该区组织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职业培训,努力开辟就业新空间,确保新增区内就业岗位6000个;实现农村劳动力区外转移就业7000人,力争区内及区外推荐就业超15000人。加快完善和推进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确保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征缴率达96%、覆盖面90%、医疗保险覆盖面达92%、城乡最低生活保障人员和失业人员保障金发放率均达1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