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银行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上市公司 > 正文
 

波导觊觎西门子研发部门 有望合资成立研发中心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12月23日 17:45 21世纪经济报道

波导觊觎西门子研发部门有望合资成立研发中心

  “去年我就知道,国产手机今年要出事。”波导股份(资讯 行情 论坛)董事长徐立华说完这番话的第二天,手机狂人万明坚闪电下课。

  无论是从市场份额,还是从利润率来看,国产手机厂商不得不冷静面对2004年并思考2005年的突破点。

  作为三次大胆预言国产手机发展轨迹并一一在2004年前惊人得以实现的预言家徐立华无疑在这个时刻,又有话要说。

  2004年波导在海外市场的突破可能让国产手机看到了未来发展的广阔空间和前景。波导今年手机海外出口达300万台,徐立华希望明年这个数字能番一番,并在2006年增长至1000万台。

  现在看来,这个目标并非不能实现。因为一个历史性的机遇正放在徐立华和波导的面前。

  洽购西门子手机研发部门?

  来自德国方面的消息称,由于出现连续亏损,公司正在考虑如何处置其手机业务部门,并不排除出售的可能。

  西门子公布的第三季度业绩财务报告显示,公司利润下降了10%,其中手机部门亏损了1.41亿欧元。西门子在第三季度的市场占有率仍领先LG索尼爱立信约1个百分点,但很可能快要不保。该公司的手机部门因为召回新的65系列而在6-9月当季蒙受重大亏损。此后,就有许多分析师预期西门子可能在2005年前处置该部门。根据产业分析师与市场观察人士的调查结果,西门子明年的市场占有率排名能后退两位至第六,被LG和索尼爱立信超过。

  西门子放弃手机业务似乎是在意料中的事情。由于手机产业进入门槛的逐年降低,从利润消散原理来看,激烈竞争的结果将使整个产业的长期平均利润率接近于零。这也是为何爱立信、阿尔卡特等厂商将重心逐渐从终端转向系统设备的最主要原因。

  据接近波导和西门子方面的人士透露,在西门子传出有意出让手机业务后,包括波导在内的多家厂商都和西门子高层进行了接触。

  徐立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明确否认了收购西门子全球业务的可能。 但西门子手机在欧洲的销售网络和研发技术却正是波导所需的。此前,波导进入欧洲市场主要通过反贴牌萨基姆手机,以及向欧洲的一些运营商提供定制手机,并未真正在这一区域建立自己的销售渠道。另外,研发能力也一直是波导的短板之一。波导销售公司总经理戴茂余对西门子的研发实力赞叹不已:“西门子不仅有自己的手机开发平台,而且在芯片设计方面也颇有实力,英飞凌就是从西门子分拆出去的。” 有接近波导方面的人士称,波导尽管不可能买西门子全球手机业务,却对于西门子手机的研发部门非常感兴趣。消息来源称,波导方面希望收购西门子手机的研发部门,而西门子却希望全盘出手,这导致双方谈判目前处于胶着状态。

  一些分析师认为,考虑到资金的压力,如果西门子能将手机研发部门出让给波导,它们的联姻也只能参照双方先组建合资公司,由一方控股,然后由合资公司反向收购西门子的核心业务,进而完成并购目的。

  有望合资成立研发中心

  虽然否认了收购西门子手机业务的可能性,徐立华却透露双方合资成立研发中心的消息。

  一方面,收购将给波导带来财务上的巨大压力;另一方面,如果西门子将手机业务卖给别的厂家,将影响到波导与西门子才刚刚开始的战略合作关系,所以合资研发中心将是双方完美婚姻的另一个纽带。 西门子与波导的合作始于今年5月。根据当时双方签订的合约,西门子将全面支持波导采用其手机平台,而西门子将通过波导股份在中国的3万家店铺经销网络销售其手机,同时双方还约定两家企业的合作将在其他电子产品和其他领域开展,尤其是在国际市场有选择的合作。

  知情人士称,徐立华非常看重与西门子的合作。原因就在于西门子所拥有的GSM专利能帮助波导顺利进入主流市场,从而避免其它厂家特别是诺基亚对波导手机征收专利费用。该人士称,由于采购了摩托罗拉飞利浦的芯片,这两家厂商将不会对波导海外销售的手机进行刁难。如果再加上西门子的专利授权,波导手机的海外专利通道将被基本打通。

  为此,徐立华对与西门子的合作设计的很长远。首先是渠道上的合作,然后是合资成立研发中心,最后成立合资公司。“这同波导和萨基姆的合作模式完全一样。”上述人士透露。

  如果说,波导早期的成功,更多地是依靠其大胆的营销策略和独特的营销渠道,也就是说,是利用“比较竞争优势”来取得发展先机。那么,随着国外品牌手机在价格和营销模式方面的逼近和模仿,国产品牌已经很难单纯依靠原有优势来赢得市场,因此,决战的重心势必要移到“核心竞争力”上。强大的产品研发能力和过硬的产品质量,对于科技含量较高的手机行业来说则显得格外重要。

  在徐立华看来,产品研发是其他战略能够得以实践的基础,而产品的质量有60%是由设计决定。为了切实保障产品的质量,波导从几个方面认真贯彻。

  第一就是研发,徐立华认为,产品研发是其它战略能够得以实践的基础,没有开发力量,没有设计力量,说要把产品质量做好,那是不可能的。波导把加强研究开发作为一项战略工作来抓。同时,波导针对国内手机行业研发根底浅、无技术积累的特点,实行“合作引进”与“自主研发”两手抓的研发道路。公司先后和SAGEM成立了合资公司及研究院,直接引进吸收国外一些先进且成熟的技术;他们还广泛地与韩国设计公司合作,将韩国先进的工艺设计技术和理念应用于手机设计中。

  另一方面,波导积极与国内知名的大学、科研机构进行合作。目前,波导在杭州、重庆等地设立了五所研究院,拥有包括硕士、博士、博士后在内的300余人的研发队伍。他们为解决质量问题提供了强劲有力的技术支持和保障。预计到2005年,波导研发队伍将达到1000人,其中硕士以上学历人才占70%。

  此外,波导还通过与其他国际知名厂家如西门子的合资合作来提高公司的设计能力。仅近两年推出了四大系列、数十款自主知识产权的手机产品。公司的技术水平已经达到能够完全独立自主地基于芯片组开发GSM/GPRS、CDMA移动电话,可以说已经达到了基于芯片组开发基础的最高级技术层面,不仅有能力在移动电话产品外观、造型等方面积极创新,开发出符合和引导时尚潮流的产品,而且能够开发各种语言的应用软件与操作系统,掌握了高达95%的自主知识产权。国内领先的移动通信技术水平和设计能力,使波导的产品在海外颇受欢迎,并成为首个通过欧洲手机安全性能认证(CE认证)的国内手机厂家。徐立华在采访中透露,欧美三频手机的研发、各国语言软件的写入等等,波导都已经走在了前面。

  现在看来,波导大举海外扩张及TCL动老总万明坚下课仅是一个表征。徐立华承认,国产手机之所以在前两年发展很快,主要得益于国家政策的支持(5号文件)、成本优势和渠道优势。“这并不是说,国产手机在核心研发能力、管理水平上都要优于洋品牌。”徐立华早已冷静看到与国际品牌的差距,并努力应用多维动态的比较优势理论缩短这种差距。

  实际上从去年开始,在仔细研究国产手机的基础上,包括诺基亚、摩托罗拉在内的国外手机厂商普遍将渠道下沉,并对一些大的专卖店采取直供手机的方式进行营销。这对国产手机赖以生存的渠道优势造成了相当的冲击。“原来一些小的经销商想代理诺基亚的手机,但苦于没有门路,现在的情况是诺基亚主动找上门去,还提供一定的销售返点,经销商们的积极性很高。”徐立华说。

  另外,原本颇有实力的国产手机厂商如联想海尔等在今年突然发力,以及一些区域性国产品牌采用高返点销售政策争夺市场,都给传统的国产手机厂商带来了很大压力。

  “我们现在是三面受敌:不光要和洋品牌打拳击,和联想、海尔打太极,还要和小品牌打散打。”徐立华戏言。

  外部环境今年也显得非常不利。第一季度手机元器件全面缺货,第二季度又赶上宏观调控。

  按照手机通常的生产流程,一款产品的开发周期约在9个月,而原材料的订货周期则在3个月左右。这就要求手机厂商提前一年左右对市场的流行趋势、价格和性能做出精确的预判。国外厂商所具备的强大的品牌号召力,使得它们能更有效的掌控整个市场。

  徐立华举例说,同样是有创新意义的手机,摩托罗拉当年的V70一出来就成了当年的流行趋势,而波导推出Q系列的手机后,很多人都拿着手机问他,“你们出的手机怎么这样奇怪?”

  同时,配套产业链的滞后也限制了国产手机的下一步发展。徐立华说,只有整个国家的芯片、LCD、摄像头等产业成长起来了,才能托起国产手机的成长。徐立华感慨到,“宁波是全世界最大的塑料城,但产品的精密度和质量都达不到要求,波导1000元以上的手机外壳全部都要送到别人的工厂去定做。” 所以在供应商配套体系建设上,波导选择了世界一流的全球性供应商。其中包括日本三洋、德国辉煌、日本东芝等,这同诺基亚等国际知名品牌都是一样的。徐立华认为,波导要做世界一流,供应商也必须是世界一流的。在合作的基础上,波导与众多上游国际厂商建立了战略同盟,保证手机厂商能够以最快速度将产品推向市场,从而赢得竞争先机。

  企业综合竞争力不是一个僵化的教条,而是一个不断变化,不断创新的理念。波导在产品研发和保障产品质量方面的巨大投入,其实代表了逐渐走向成熟的国产品牌手机的一个新趋势,那就是学会了打造将“比较竞争优势”与“核心竞争能力”融为一体的竞争性赢利模式,这时,这个企业也就达到了商战中的最高境界——“不战而屈人之兵”。






新浪财经24小时热门新闻排行

评论】【谈股论金】【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彩 信 专 题
圣诞节
圣诞和弦铃声专题
3DMM
养眼到你喷血为止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更多彩信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