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12月23日电据《中国经济时报》报道,就轰动全国的伊利高管被拘一事,曾被检方带走谈话的伊利股份党委副书记兼监事会主席杨贵12月22日透露,被拘的郑俊怀等5人近期内还不能被保释。
杨贵希望向外界澄清几点事实:一是伊利并没有被政府接管,呼和浩特市副市长武文元和市委副书记张彭慧到伊利只是在紧急情况下协助工作。二是伊利没有面临资金链断流。
至于媒体所指伊利的国债问题,公司已将该笔国债在今年9月份大量卖出;而且那笔资金是2002年的,与今年的资金使用无关。伊利账目上还躺着几个亿,并且信誉度很高,如有需要当地银行很愿意贷款给伊利,政府也表示有困难可以向他们提。三是伊利目前临时领导班子已经各司其职,伊利没有真空运行。
杨贵说,伊利针对这一突发事件采取了三项主要应急措施:一是迅速制定了临时领导班子。由公司副董事长李云卿主持董事会日常工作,总裁潘刚先生全面负责企业生产经营工作,党委副书记杨贵负责党委工作,执行董事陈彦、赵海南负责接待媒体,行政部经理刘春海负责对股民披露信息。二是公司决定在23日晚上8点召开针对投资者和媒体的新闻发布会。三是公司内部正在制定一个旨在挽回伊利品牌形象和投资者信心的可行性危机公关方案,近日就会实施。
据杨贵介绍,12月17日下午,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检察院来伊利集团召集管理人员开会,会后将董事长郑俊怀、党委副书记兼监事会主席杨贵、副总裁詹永宽、董事会秘书张显著、财务负责人赵成霞、董事会办公室主任李永平、董事陈彦等7人带走谈话。后来,在外地出差的伊利集团总裁潘刚、副董事长杨桂琴和董事郭顺喜也被叫去谈话。20日,公安机关对涉嫌挪用伊利饲料公司和总公司巨额资金用于个人营利的郑俊怀、杨桂琴、张显著、李永平、郭顺喜五人予以刑事拘留,其余五人回到公司继续工作。
据悉,2000年至2001年,伊利公司董事长郑俊怀等人未经董事会同意,先后挪用1590万元和1400万元分别给呼和浩特华世商贸有限公司和启元有限责任公司用于经营。检察机关对郑俊怀等人从立案到刑拘,都缘于挪用这两笔公款。
伊利的年报显示,呼和浩特市华世商贸有限公司是伊利公司的第五大股东。经新华社记者了解,华世商贸公司成立于1999年12月30日,注册资本为50万元,经营范围为化工产品、建材和日用百货等。原法人代表张显著,系伊利公司董事会秘书兼财务总负责人,另一位股东李永平,系伊利公司董事会办公室主任、证券事务代表。
据介绍,启元公司注册于2001年,法人代表即为伊利公司现任董事长郑俊怀。伊利公司原是一户国家相对控股的上市公司,国有股3200万股。2001年,伊利公司对中高层管理人员实行期权激励,为了便于持股,伊利公司用激励资金注册了启元公司。截至目前,伊利公司的中高层管理人员共获得国有股期权奖励近500万股,均由启元公司持有。
内蒙古乳业协会王先生认为,这次事件对伊利品牌有一定损害,明年的销售计划可能会受到一些影响。这可能会给蒙牛、光明、三元等竞争对手带来抢占市场的机会,但这一事件恐怕很难撼动伊利乳品行业老大哥的地位。伊利毕竟经过多年积累,无论在资金还是人才、市场方面都占有优势。
杨贵对这一事件的影响持谨慎的乐观态度。他说,这一事件对伊利的生产和销售几乎没有影响,因为被拘留的五个人中有四个是属于伊利集团负责管理工作的,只有一个是负责生产经营工作的。而且伊利实行的是事业部制,每个部门配备都是有正有副,一把手出事,副手可以继续接手工作,不会真空运行。伊利生产运行的主要部门液态奶部、奶粉部、冷饮部、奶制品部、包装部人员全部没变动。
伊利行政部经理刘春海认为,事件对伊利集团的品牌形象和二级市场投资者的信心会有所影响,但影响是有限的。因为伊利是大品牌,有多年培养起来的稳定的消费群体。消费者只关心伊利的牛奶好喝不好喝,不会关心高层的变动。这一事件在股市上引起了轩然大波,对于投资者的信心打击不小。但是,只要抓住产品的质量,主业就不会受到影响,投资者的信心也会随着公司的业绩状况重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