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额担保解决方案上报 扩张对太极集团是双刃剑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11月20日 14:50 经济观察报 | ||||||||
-本报记者 熊九蒙 重庆报道 被资金链紧张传言和巨额担保风波双重折磨的太极集团(资讯 行情 论坛)终于正面回应了。 记者11月18日获悉,太极集团已向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专题汇报了担保问题解
而关于太极集团对长运股份(资讯 行情 论坛)2000万元贷款担保的解决方案,是在10月21日向重庆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提出诉讼保全申请的,查封了上海长运物流基地建设有限公司位于上海市南汇区宣桥镇31.82万平方米土地使用权,以及“长江观光6号”、“长江观光7号”两艘船舶,并冻结了长运股份持有的上海长运物流基地建设有限公司(注册资本7000万元)71.43%的股权,这些财产总价值2000万元。 太极集团的高层人士相信,此举能解决引起资本市场强烈关注的四家公司巨额担保问题。 扩张:稳健还是激进 一直以来,太极集团给业界留下的印象是迅猛发展,大肆花钱。从1997年收购桐君阁(资讯 行情 论坛)起,直到今年10月组建北京太极物流有限公司,太极集团用于扩张并购的现金共约8亿元,经过一连串的收购,太极集团的战线已从重庆直到宜宾、天津、北京等地,所涉及领域除了制药外还有物流及医药批发和零售。由此,太极集团也赢得了资本界的青睐。 公开资料显示,太极集团是重庆主要的医药企业,也是中国知名的大型药企,其旗下拥有太极集团(600129,SH)、西南药业(资讯 行情 论坛)(600666?SH)、桐君阁(000591?SZ)三家上市企业。有实物资产60亿元,无形资产100亿元,除了拥有三家上市公司以外,还拥有13000名员工、13家制药厂、12家医药商业公司及太极医药研究院和重庆中药研究院两个大型研发机构。 但在太极集团董事长白礼西看来,这一切并非激进行为。“如果从商业链与产业的资源整合意义上来判断太极集团近7年的扩张轨迹,就可以得出一个结论:这些并购与扩张都是稳健且有效的。”白礼西11月18日告诉本报记者。 “最重要的是我们所收购的资源都集中在医药行业内,其可控性很强。”白礼西相信,这样做不仅能让被收购企业在太极集团的整体资源下获得快速发展,而且,经过整合后,太极集团形成了国内最为完善的医药产业链。某种程度上来说,后者显得更加重要。 白礼西认为?太极集团最早在7年前发轫扩张?当年收购的是重庆一个百年老字号的药房桐君阁,这样就弥补了自己在医药商业领域的不足,为太极旗下的药品及保健品提供了一个现成的畅通渠道。 太极集团人士介绍说?收购7年后的重庆桐君阁连锁大药房药店在今年将达到5000家,分布于重庆、成都、上海等地的医药物流中心,已成为太极集团下一阶段发展的重要突破点。 而在两年前,太极集团完成了对西南药业的收购,这样?太极就实现了中西药并举的战略构想。白说,收购西南药业?为太极争取国际合作奠定了基础,今年8月耗资1亿多收购重庆葛兰素药厂就是通过西南药业完成的。 白礼西进而总结说,扩张是把双刃剑,而太极文化的精髓就是讲究“平衡”问题,因此,为了使整个太极平衡发展,形成科工贸一体的综合性企业,太极还整合了国内几家非常有实力的医药科研机构比如重庆中药研究院、太极医药研究院等,目的是保证太极能够不断进行新产品的研发与上市。 对于太极集团的扩张速度,白礼西自己的评价认为是稳健而专业的。 停止扩张:真缺钱吗? 但这种在白礼西看来稳健的扩张,如今却停止了。业界普遍相信,这是太极集团出于控制财务风险的目的而采取的应对之策。 因为一些公开的财务数据显示,过快的扩张速度给太极集团造成资金压力并形成了一定的财务风险。 根据工商银行重庆当地营业机构提供的数据,截至今年10月18日,太极集团及其控股上市公司太极集团(600129)在该行的贷款余额接近9亿元,其中太极集团贷款余额超过5亿元。 而来自重庆银监局的有关资料则显示,当地股份制商业银行在今年上半年收回了太极集团相关企业2亿元的贷款,而工商银行已经将太极集团的信用评级由3A降为2A企业,该行是太极集团的主要贷款行。 太极集团公布的2004年中期年报显示,该集团流动比率只有74%左右,而速动比率还不到50%,这证明其短期偿债能力不强。 最近暴露的与太极集团有关的四家上市公司互相巨额担保的风波,也在一定程度上凸显了太极集团已然存在的财务风险。 四家上市公司太极集团与朝华集团、长运股份、长丰通信均来自重庆涪陵,互相担保金额近20亿元,且四家公司形成了犬牙交错互为担保的资金结构。 而这事直到今年10月才暴露出来,太极集团并未披露真实的信息,这更引起了投资者的质疑。直到11月3日,外界才清楚太极集团对外担保总额已达2.7亿元,占该公司2003年度净资产8.92亿元的30.27%。 太极集团新闻发言人11月6日公开表示,有关太极集团资金吃紧的种种说法并不属实,太极集团资金链运转正常。至于如何应对四家公司巨额担保风波之事,白礼西11月7日在出席太极新药“太罗”上市仪式时称,关于太极集团担保风险问题已得到解决,就此公司将向证监会专题汇报解决方案。 11月18日,白礼西告诉本报记者,太极并不是因为缺钱才减缓乃至停止资本扩张并购的,而是旨在加强内部整合,也是他两年前就做出的采取稳健扩张之策略的应有结果。 白礼西说,在积极处理资金链紧张传言和巨额担保风波之后,太极集团在实业上着重做了三件事,而这些正是太极内部整合的体现:完成了对葛兰素史克制药?重庆?有限公司收购后的所有工商手续,并把该厂生产线及员工搬迁至北部新区,更名为大易生物制药有限公司,主攻生物制药;推出国内惟一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抗糖尿病新药“太罗”;下属的太极股份、桐君阁、西南药业三家上市公司投资组建的上海太极医药物流有限公司已办妥了工商税务登记手续。 早在2002年完成对西南药业的收购后,白礼西就曾公开表示,太极集团未来不会再有大规模的收购行动了。“但后来形势的发展让太极看到了产业整合的必要,所以,才又有2004年重金收购重庆葛兰素药厂的行动。”白礼西认为,太极集团这两年主要是将力量放在所收购公司的整合上,“这些整合资源的举动,也让太极集团获得了不菲的商业回报。”白告诉记者。 为证明此说?太极集团人士还举出一些最新的公司财务数据:在国家进行宏观调控,银根紧缩时期,在全国医药经济形势总体下滑的情况下,今年1-9月,太极集团的销售额仍然达到了52.88亿元,其中医药出口贸易就高达2亿元,出口贸易额同比增长35%,预计全年出口贸易可突破5亿元。整个太极集团工商业销售同比增长20%。太极集团人士乐观地预计,2004年整个公司完成销售额75个亿不成问题,明年则完全有望突破100个亿。 太极集团人士强调,正是在这样良好的市场前景下,太极才正式向外界表示将停止扩张并购,从而专心做好内部整合之事。 “停止扩张并购是太极整体发展的战略需要,一切都应该是按照企业的原定计划在正常进行。只是在公司出现一些诸如担保和内部筹资的事情时,公司再次表示停止扩张并购,外界认为两者之间有一定联系是可以理解的。”太极集团另一位高层人士对本报记者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