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电气董秘司文培:朝蓝筹股目标看齐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11月08日 16:30 科学与财富之价值专刊 | |||||||||
编者按: 上市公司董秘这个角色向来是非常重要而又十分微妙的,从某种程度而言,他们是公司与资本市场的媒介,但他们很少接受媒体的采访,更不要说集体亮相了。 今年正值上海上市公司董事会秘书协会成立5周年,其中有一个庆祝活动便是请董秘们
这次计划采访的第一批上市公司董秘共有二十位,目前已采访了十多位。采访的内容主要分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董秘的角色、投资者关系和公司的金融产品创新;第二部分是现今公司业务的进展情况。 接受《value》采访的董秘发言时都十分踊跃,谈出了很多不为人知的故事和真知灼见,让我们收益匪浅。 所有文章将结集出版,有兴趣的读者届时可以从书中读到这些“董秘的声音”的全貌。 本次采访文章 上海石化董秘张经明:石化业景气周期已经来临 上海电气董秘司文培:朝蓝筹股目标看齐 都市股份董秘汪培毅:做好现代都市农业文章 毕竟中国的电梯市场不可能无限制地增长,总有一天也将如发达国家的市场一样趋于饱和。但只要拥有一定的市场保有量,相信也可以采用保养和售后服务这种收入模式为公司带来可观的利润 重组后的新生 问:上海电气集团当年对公司的重组非常成功,能否请您具体谈谈公司当年重组的前因后果。 答:1994年公司上市时的主营业务是电冰箱等家用电器,但一年后,由于整个家用电器市场的大幅萎缩和企业自身存在的一些问题,导致公司效益大幅滑坡,1996、1997年,公司业绩已经到了亏损的边缘。而当时公司大股东上海轻工集团也没有什么优质资产或其他办法来挽救公司的亏损局面。为此,1997年在上海市政府的牵头之下,轻工控股集团将所持公司股份划转到上海电气集团,由上海电气集团持有并行使股权,从而拉开了电气集团对公司的重组序幕。 1998年电气集团对公司进行了一次资产重组,将公司部分家用电器资产置出,进而置入上海机电公司 100% 股权。上海机电持有三菱电梯52% 的股权,该块业务的资产重组力度非常大,最初置入时,三菱电梯总资产不到9个亿,而当年实现净利润就达3亿左右,使公司的业绩一下子出现了很大的提升,直到目前电梯业仍是公司利润的最大来源。与此同时,这次重组也为1999年的增发奠定了基础。 1999年公司增发1.2亿A股,筹集13.9亿资金。上海电气集团又将下面的几块优质资产如通用冷冻空调设备公司、印刷包装机械公司等置入公司,使重组向纵深发展。经过1998年重组置换和1999年增发收购,公司基本上顺利完成了从家电制造业向机电一体化投资控股公司的转型,原有的冰箱等家电业务已经完全剥离,公司主营业务转变为电梯制造、冷冻空调设备制造和印刷包装机械制造等产品领域。 问:三菱电梯业务是公司的主要利润来源,目前在市场上非常有竞争优势,能否谈谈公司的电梯制造业为何如此有竞争优势? 答:三菱电梯业务占了公司主营业务利润的70%以上。三菱电梯之所以在电梯业中有很强的市场竞争力,在技术方面,三菱电梯在合资初期主要引进了日本三菱电机的一大批技术,到90年代中后期,公司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知识产权,目前主要产品均是公司自主开发,在技术产权上有自己的优势。此外,公司的电梯生产还有一个明显的成本优势,在生产方式上,三菱电梯通过一些对外合作,将一些简单的部件和产品通过联营或其他外包生产方式消化掉一部分成本;在管理上,公司早在80年代初就已经引进了ERP 等先进管理手段,目前在生产管理控制方面更加成熟;公司的生产规模非常大,就单个厂家的电梯生产规模而言在全球是最大的,有一定的规模优势。所以,各方面优势的汇聚形成了三菱电梯在市场竞争中明显的比较优势。 问:公司在电梯业方面未来将采取什么样的发展策略和长远打算? 答:公司在电梯业务方面未来主要采取在稳定国内市场份额的基础上加大向发展中国家出口的策略。从去年的销售情况看,公司电梯出口增长了40—50%,出口国家和地区达到13个,主要分布在东南亚、南美和俄罗斯等地。为什么选择这些地区呢?一方面是这些地区的销售成本相对比较低,另一方面是市场需求量比较大,欧美等发达国家的电梯市场需求基本趋于饱和,而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如同我国一样经济处在上升阶段,房地产等固定资产投入的增量比发达国家要大。 此外,从国际知名电梯企业如美国OTIS、日本三菱等来看,其经营模式已经由生产为主转向售后服务为主。由于其所在地区的电梯销售市场已经趋于饱和,电梯销售增量比较小,而过去其已经销售的存量电梯基数非常大,相应的电梯保养和售后服务的利润就能养活企业并相应带来更高的利润。三菱电梯也意识到这个问题,毕竟中国的电梯市场不可能无限制地增长,总有一天也将如发达国家的市场一样趋于饱和。但只要拥有一定的市场保有量,相信也可以采用保养和售后服务这种收入模式为公司带来可观的利润。公司从2001年开始考虑这个问题,到2003年,维修保养的收入在主营业务中就占了10%的比率,公司争取到2006达到20% 的比率,从而保持电梯业务收入的持续稳定增长。 问:电梯业与房产业相关性非常大,今年的宏观调控对公司的业务影响大不大? 答:我们也看到宏观调控对房地产等固定资产投入产生的抑制影响,但房地产还是有一定的增量,只是增幅没有以前大。为此,相应的电梯行业总体上也还是呈现增长趋势,只是速度有所放缓。而具体到公司,就要看企业经营者能从市场中获取多少份额。如果我们的市场份额依旧保持稳定的话,就说明企业还在不断增长。未来的发展战略便是根据电梯业盈利的趋势,公司在未来一段时期内必须保持一定的市场占有率,直到拥有一定的电梯保有量后,电梯维修保养服务收入便成为主要利润源,这样,公司未来发展就基本上可以少受宏观调控的影响。 问:公司制冷设备这块业务情况如何? 答:大型中央空调业务与房地产等固定资产关联度比较大,在前几年也得到了高速发展。但该块业务由公司和美国开利合资,公司不处于控股地位,在生产销售管理等方面都以美国开利为主。但就其业务发展情况来看,前景还是非常乐观的。目前公司准备对冷冻空调业务进行整合,估计还会有更多的潜力可以挖掘。 问:公司的印刷包装机械业务发展情况如何? 答:公司的印刷包装机械业务,主要由高斯、申威达、亚华、紫光四家公司构成。目前印包机械业务的发展趋势上已呈出高速增长的迹象。2002 年公司下属高斯公司全部印刷设备总利润还不到3000万,去年就达到了 5000万左右,公司整个印刷包装机械业务利润增长则达到100%。出现高速增长的主要原因是印刷品需求大幅增长,从而带动印刷机械的需求,未来该块业务增长或许会有波动,但上升趋势不会变,市场前景非常看好。尽管现在每年只有4、5千万的净利润,通过整合估计能达到1亿的净利。 问:目前国内印刷包装机械设备市场大多被国外企业所占有,对此您是如何看待的? 答:从产品结构来说,印刷包装机械设备的70%来自进口,中高端的印刷机械设备市场都被国外企业所霸占,国内企业在剩下的30%中分食。对于这样的现象,我们有正反两种理解思路。从正面来说,未来国内企业的印刷包装机械将有更大的发展空间,还有70%的市场份额有待我们去拓展;但反过来说,国内企业所拥有的30%市场份额,也有可能被国外企业逐渐蚕食直至被彻底夺走。从目前情况来看,国内企业正在逐渐收复被国外企业所占的70%的市场。 问:今后公司将采取什么样的策略去与国外大企业叫板? 答:我们将在保持现有市场份额的同时,尽可能发展自己个性化产品,争取另外70%的份额。目前印刷包装机械市场差异竞争非常重要,比如,高斯主要生产印刷报纸的机械设备,目前报社印刷设备大多从国外进口,尤其是大报社,每天印刷量非常大,所需要的大容量印刷机械设备在国内还没有一家企业能生产。但我们高斯为什么能生存下来?主要是靠的就是差异性产品,比如一些中小报社,短期买不起大容量的印刷设备,而未来的印刷量增长又非常快,高斯就生产了比较个性化的设备,将印刷容量分成几个独立的单元,随着报社印刷量的增长,可以拼凑单元以满足印刷的需求,受到很多客户的欢迎。未来,我们将在市场细分中寻求差异化需求,从而在竞争的夹缝中求得生存。 今后公司有可能将着重发展印刷包装机械业务,不断提升技术水平,争取使市场占有率成倍地增加。就综合实力来说,在国内印刷包装机械企业中,公司是最强的,占国内企业份额的25%左右。 问:请问公司的人造板和人造板机械的业务情况如何? 答:绿色板材有别于传统板材,它主要利用树木的边角料经过先进工艺加工处理而形成的一种高密度纤维板,其用途非常广泛。现在我们日常使用的家具已经很少使用原木,大都是用密度板加工制造的。 公司的人造板业务主要集中在绿洲实业下属几家企业中,后来公司又将9000万募集资金变更资金投向,组建了江西绿洲。绿洲实业下面的许多企业都是以人造板机械厂所生产的机器作为设备,最终形成了人造板机械厂与绿洲实业间的产业互动,形成了公司的第四块业务——人造板和人造板机械。目前该业务是公司的一块培育中的资产,未来对其还有很多期望。 问:人造板机械和人造板业务现在的市场情况怎么样? 答:人造板机械的市场竞争非常激烈,尽管我们占了人造板机械70% 的市场份额,但为提高市场占有率,公司在利润上付出了一定的代价,所以该块业务的毛利率水平非常低。原来人造板机械行业有20多家供应商,但通过这几年的激烈竞争,公司已经把三分之二的供应商赶出了市场。公司希望通过这种竞争,使更多企业出局,提高在人造板机械行业内的议价能力,以进一步提高产品的利润水平,从而提升该块资产的盈利能力。 至于绿洲实业,从目前的发展趋势来看,未来会超过人造板机械业务。2002年公司投资兴建了江西绿洲人造板公司,该企业产量为公司此前所拥有5家板材企业产量的总和,这比较符合企业未来“做大做强”的产业发展思路。目前该产业仍属起步阶段,未来盈利空间比较大。 问:公司的业务比较多,且许多业务关联度不大,企业如何进行管理? 答:企业的业务确实比较多,当中的关联度也不大,管理上确实有难度。主要难度体现在各个行业之间存在明显的技术差异,需要有对应的专业管理人才,比如管理电梯的不一定能管好人造板。但比较幸运的是,母公司是一个机电一体化的大集团,在人才方面有一定的储备。 稳健经营作风 问:有消息说,上海电气集团不久可能要整体改制。而之前很多评论认为,公司有一个优势,就是可以利用公司的融资能力去收购集团培育的新资产,从而保持企业的活力和成长性。但如果母公司集团整体改制,是否会使公司失去这些优势并受到影响? 答:我认为,集团整体改制对公司可能产生的影响要辨证地看待。不可否认,电气集团整体改制后,公司对电气集团的资产收购可能不会再像以前一样,但反过来,我们也可以预见,公司未来融资受电气集团的影响也将越来越小。在集团不能持续为上市公司提供优质资产的情况下,势必迫使公司自己到资本市场上寻找优质资产以提高竞争实力,而资本市场上的优质资产比集团的可能更多甚至更好。所以,我觉得集团整体上市后,或许会使公司给投资者的想象空间比原来的还要大。此外,从股份公司独立经营的角度来说,上海电气迟早都要跳出集团,而这也给了公司一个非常好的契机。 问:公司近几年的业绩情况比较好,且自2000年开始每年都有小比例的资本公积金转增股本,请问你们对此如何看待? 答:公司从2000年以来,公司每年都有10转增2或1的资本公积金转增股本,对这种行为,我们认为企业每年小比率的转增股本,对二级市场的公司股价不会产生什么特别的刺激或波动。同时,这也表明了董事会在电气集团对公司重组后,对公司未来持续发展的信心,有足够的经营利润保证股本扩张后对公司业绩不受摊薄的影响。 问:股本扩张确实显示了公司管理层的经营信心,有没有出于融资方面的考虑? 答:对融资问题我们也不回避,上市公司本身就具有融资功能,这也一直是我们经营中考虑的问题。目前公司基本上具备增发、配股、可转债这三种主要融资手段的条件和要求,但条件比较充分的可能还是配股,所以,通过每年小比率的股本扩张为未来企业融资做好准备。另外,这也是我们董事会一贯奉行的稳健策略,不愿在需要融资时突击快速扩张股本,给二级市场股价造成很大波动。目前,我们尚未有再融资计划。 问:公司管理层经营稳健,考虑也非常长远,公司对公司股票未来在二级市场上树立什么样的形象是否有所考虑? 答:公司也确实希望公司股票在市场上有比较好的形象,但严格地说,我们离“蓝筹股”的标准还有差距,如股本、业绩增长、分红回报等都没有达到相应的标准。公司自1999年以来,每年都有每股0.1—0.3 元的分红,我们正向蓝筹股的目标看齐,根据公司业绩将提供给股东更多的回报。我们的目标是成为一只真正的蓝筹股。 问:公司在投资者关系管理方面的进展如何? 答:投资者关系管理受到了证监会、交易所、董秘协会以及公司管理层等各方面的普遍重视。在这方面的硬件设施上,公司进行了相应的配套建设,如网站、传真、电话、专门人员等,基本配置齐备,与投资者的信息交流渠道基本通畅,股东同我们的沟通基本上没问题。今后我们将着重加大主动性,要主动地将公司一些重大事件与各类大小投资者交流,做好投资者关系管理工作。 问:公司在投资者关系管理方面有什么理念? 答:对此我们也不回避。公司是从老的国有企业改制过来的,比较注重经营,与投资者的关系的处理一直比较谨慎。现在公司的管理层观念正在不断更新中,每年的股东大会、信息披露透明度、与投资者的沟通等方面都在逐渐改变,但与宝钢股份、上海石化等相比,还有一定的距离,在理念方面还有待进一步的探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