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宛男
上年净利猛增8成的长安信息,今年中报还有2709万元净利润,前三季加起来却只有3046万元,尽管这个数字已同去年全年的3060万元相接近,却也显示出了业绩上的大起大落
,这不免要让人问个究竟。
从表面上看也许是房地产的行业特性使然,因为在公司的业务构成中,来自房地产的收入(主要由控股的天宝置业公司所贡献)约占1/3,利润约占2/3,三季度房产销售少利润自然就少了。
这里要提的问题是,对长安信息来说,业绩如坐过山车已成“惯例”:2001年利润增长82%,2002年旋即下降15%,2003年又增80.6%。而那几年天宝置业尚未被公司收购,似乎同房地产无关。公司对此则无一字解释。三季报中只津津乐道1-9月财务指标增幅如何如何,仿佛第三季业绩下降6成多压根不存在一样。再比较一下其主要产品的毛利率,2003年年报、2004年中报、2004年三季报医疗服务毛利率分别为87.3%、77.89%和60.53%,销售药品毛利率分别为73.58%、61.38%和37.59%。从毛利率看是递减的,可公司业绩却是递增的,而且药品销售毛利率居然高达73%,为任何医药销售企业所未有,从去年到今年一下子又从70%多到30%多,今年新增的房地产业务毛利率居然又达77%,惊心动魄的毛利率“过山车”是真的如此,还是人为包装?
然而,在长安信息业绩大起大落的背后,还是有一些指标泄露了玄机。
截至今年9月底,该公司应收账款1.1亿元,其他应收款2.16亿元,预付账款2.18亿元,三项债权合计5.44亿元,相当于其净资产2.21亿元的2.46倍。所有这些债权都借给谁又干什么去了呢?三季报、半年报无任何说明。只是在2003年年报中(2003年底三项债权已达4.51亿元,而该年初仅2.05亿元)简略提到:应收账款增长是因为合并洋浦格瑞药业公司(下称洋浦格瑞)报表所致;其他应收款大增(从2003年初4600万元增至年底1.88亿元、再增至今年三季末2.16亿元),则是将一子公司股权转让他人,2700万元转让款暂未收回,同时对天宝置业的往来款增加;预付账款增长主要是预付长安医院设备款等。一查,洋浦格瑞注册资本才50万元,公司出资48万元,一自然人出资2万元,而应收账款从2003年初2935万元增至年末7159万元,到今年三季末又增至1.1亿元,七八千万元应收账款的急剧增长,难道是这家50万元的小公司所为?再说那家子公司股权是2003年底转让出去的,2003年报转让款暂未收回尚有一说,到今年9月底还欠着吗?至于天宝置业2003年尚未被公司收购,却已经将大笔款项划过去了,这又做何解释?还有,2003年6月,公司出资1900万元,自然人马龙祥出资100万元,共同设立了洋浦长安医疗投资公司(下称洋浦长安),这位马龙祥正是去年10月刚刚上任的公司副总经理,而上文提到的洋浦格瑞也是在此前后设立的,长安信息在海南洋浦接连设立投资公司之日,正是其应收款激增之时,这中间有没有什么必然联系?
再说到孙公司长安医院,公司对其寄予厚望。今年7月曾公告说,长安医院欲与香港某公司签订协议,将在国内购并100家医院。那长安医院原由山东万杰集团(万杰高科的大股东)投资,被公司收购后改名为长安医院,并改为合资企业,资本金1200万美元,由其子公司出资900万美元,一港商出资300万美元,但迄今外资仅到位45万美元,我们的上市公司除了资本金全部付足外,还外加几千万预付款。如今,又同另一港商合作,说要办100家国际医院,一家净资产2亿多元的小公司要开100家医院,到底有几分可信度?
这一系列数字背后,到底有何玄机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