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融资融券扩容显效 转融通迫在眉睫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12月30日 03:49  21世纪经济报道微博

  简俊东

  融资融券标的扩容的功效逐步显现。

  在熊市中,衡量融资融券业务的开展情况最有可比性的是融券业务。12月22日,上交所的当日融券卖出量为2501万股,深交所日融券卖出量为1511万股,两市的日融券卖出量均创出了融资融券业务推出以来的新高。

  在融资融券业务中,融资业务的开展要好于融券业务,从今年3月开始,融券业务开始略有起色,到今年7月开始的持续大跌中,日融券卖出量开始震荡走高,进入12月,融券业务的开展开始跃升到了一个新台阶。

  “融资融券业务的开展还算平稳,融券量上升的首要原因肯定是市场的低迷,但是大跌从7月份就已经开始,比较12月的成交量和11月之前的成交量可以发现,融资融券标的的扩容对于融资融券业务的开展还是有帮助的。”某券商相关业务部门人士告诉记者。

  扩容效果初显

  11月25日,沪深交易所分别发布《融资融券交易实施细则》。根据沪深交易所细则安排,融资融券标的证券将由目前90家样本股增加到上证180全部成份股加上深圳100成份股中的98家符合要求的公司,另外还有7只ETF基金纳入其中。

  这意味着融资融券标的证券出现了大扩容。而细则从12月5日开始施行。巧合的是,伴随着细则的实施,日融资卖出量也开始逐步增长。

  除了日融券卖出量在增加外,融资方面,虽然处于熊市,但是融资余额仍在增长,截至12月22日,沪深两市的融资余额分别有145亿元和232亿元,合计达到了377亿元。

  “结合在营业部的草根调研,原先90只融资融券标的多属于大盘蓝筹,股价弹性较差,对多数个人投资者吸引力有限。而此次新引入的标的证券无论从市值还是股价活跃度上都更适合短线投资者,因此标的券扩大可能意味着融资融券规模将继续呈现快速上升的势头,同时融资融券交易换手率也将进一步上升。”来自东方(微博)证券的分析报告认为。

  试点阶段的90只证券,来自上证50指数的50只成份股和深证成指的40只成份股,标的证券以蓝筹股为主,其中行业也比较集中,比如集中在银行、钢铁有色等行业上,不活跃,是最近三年市场上的“非主流品种”。

  从融资融券标的扩容上已经明显可以感觉到监管层对于融资融券业务的试点结果满意,其实在标的证券扩容前,融资融券业务已经由试点业务转为常规业务。

  10月28日证监会正式发布《关于修改〈证券公司融资融券业务试点管理办法〉的决定》和《关于修改〈证券公司融资融券业务试点内部控制指引〉的决定》。修改后的上述条文,删除了原名称和条文中的“试点”字样,将融资融券作为证券公司一项常规业务,取消了试点阶段对该项业务资格的较高净资本水平和分类评价结果要求。这意味着证券公司的融资融券业务正式从试点转入常规。

  仍需松绑

  在融资融券业务推出之初,证监会有关负责人在回答记者提问时,提及“在国外,融资融券交易大致占全市场交易量的20%”。

  而实际上,经过了超过一年半的发展,至今融资融券的交易占比仍然很低。12月22日,按照两市融券余额对应融券余额估算的均价,再折算当天融券卖出金额可知,沪深两市的当日融券卖出金额分别为2.5亿元和2.1亿元,而两市的融资买入额当天分别有7.12亿元和4.13亿元,由此可知,12月22日两市融资融券交易金额为15.9亿元,12月22日当天,沪深两市A股合计成交金额达到988亿元,融资融券交易占比只有2%。

  “现在融资融券交易只能是普通投资者参与,机构不允许参与,因此制约了市场的发展;另外,普通投资者对于融券做空的交易规则普遍不熟悉,所以形成了融资业务远好于融券的现状,在市场行情好的时候,融资融券业务的增量还是不错的,但是市场行情不好,也制约了业务的发展。”西南证券(微博)融资融券策略小组研究员王大力认为。

  在融资融券推出之初,对于融资融券探讨最多的是其做空功能,因此,融资融券也和股指期货一道,被视为抑制A股市场出现暴涨暴跌行情的两大金融创新。但是股指期货推出后对A股是亦步亦趋,融券业务的开展也并不顺利。

  “融券业务还面临很大的制约就是券源不足,融券的券源来自券商自营部门,因此,券源的提供不一定能够做到按需提供。另外融资的资金也来自券商,上市券商资金充裕,但是未上市券商就不一定。”王大力认为。

  由此可见,最终的问题仍在于转融通业务何时能够开展。对于转融通问题的解决,已经纳入监管部门的议事日程,10月28日,证监会也发布了《转融通业务监督管理试行办法》。

  “转融通业务开展之后,现在的瓶颈问题应该能够得到解决,到时券商就是一个通道,开展业务的热情会更高。”上述券商相关业务部门人士认为。

分享到: 欢迎发表评论  我要评论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