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5月08日13:54 证券市场周刊·红周刊

  私募规模逆市增长 净值、合规两座山待翻

  《红周刊》作者王博暄

  私募基金一季度规模5.7万亿元,直逼公募基金规模的7.77万亿元。作为资本市场的重要投资者,私募基金的地位越来越重要。统计显示,一季度私募股票策略基金平均亏损9.68%左右。除了投资净值变动带来的考验外,私募基金的监管也越来越严格,刚刚进入5月份,就已经有2000多家空壳私募被清理。

  私募管理规模直逼公募

  基金业协会公布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3月31日,公募基金规模7.77万亿元,同期,私募基金管理机构资产规模创历史新高,达5.7万亿元,大有赶超公募之势。

  具体来看,短短一年间,已登记私募基金管理人从去年初的6974家增加至25901家,已备案的私募基金从8846只增加至27553只,认缴规模也翻了一倍之多,从2.63万亿元增加至5.70万亿元。

  私募基金管理规模迅速壮大与去年的牛市行情有直接关系,去年4月份至6月份,私募产品发行数量达到峰值,平均每个月有2000多只产品发行。随着6月中旬后的市场暴跌,私募产品发行数量也有明显回落,到今年4月降到冰点,4月份仅成立了140只股票型基金。但真正推介的产品只有22只。另外,股票型基金发行规模在今年2月份下降至2.6亿元,也创下去年以来的新低。

  虽然今年以来私募基金发行整体暗淡,但还是有一些私募大佬不断发新。不完全统计,4月以来,重阳投资一口气发行了“稳健成长尊享系列”14只产品。展博投资、朱雀投资、宏流投资也在4月份先后发行了新产品。

  另外,在今年一季度资本市场低迷的背景下,也有5家私募机构管理规模逆势增长,进入百亿级私募行列。这5家机构分别为:涌峰投资、耀之资产、映雪投资、暖流资产及六禾投资。

  基金研究人士称,百亿级私募的轮番上榜反映了市场资金在不同大类资产方向上的此消彼长。在市场大幅震荡中,部分上市公司有意调整投资者结构,引进机构投资者,从而放慢对个人投资者的持续营销,也是导致私募规模变化的重要原因。

  一季度股票策略私募基金亏损9.68%

  受市场方面影响,一季度私募行业整体表现不佳,据私募排排网数据中心统计,截至3月31日,近3个月具有业绩记录的股票策略基金有3109只,平均收益为-9.68%,同期,上证指数下跌15.92%。

  受大盘影响,一些知名私募基金亏损也较为严重。例如,千合资本去年5月份成立的“千合紫荆精选C期、D期”两只产品均亏损16.87%,“千合紫荆精选E期”亏损16.89%。广东新价值投资2010年10月成立的“黄金优选2期9号”成立以来总回报为-16.86%。和聚投资于去年8、9、11月成立的“鼎宝4期”、“和聚鼎宝盛世13号”、“鼎宝7期”分别亏损10.11%、10.10%、10.20%。东方港湾于去年5、7月成立的“汉景港湾3号”、“汉景港湾4号”分别亏损11.3%、12.4%。星石投资去年4月成立的“星石尊享系列”的11只产品均亏损12.97%。

  此外,一些知名私募同期饱受清盘困扰。WIND数据显示,深圳混沌道然投资于去年6月成立的“混沌价值2号”两只产品均亏损35.3%,去年3月成立的“朝阳混沌专享基金1期”亏损42.28%,超过行业平均的亏损30%的清盘线。清水源投资触及清盘线的产品更多,去年5月份成立的“锐进31期清水源尊享系列”的26只产品,均亏损34.22%,不仅如此,清水源同期发行的“清水源50号”也亏损38.19%,由于风控不当,该只产品在去年6月和今年1月的两次股灾中亏损严重。同样触到清盘线的还有星石投资去年6月15日成立的“星石汇智E期”,该只产品成立之日正赶上股灾,净值呈直线下降,累计亏损34.49%。此外,尚雅投资2010年11月成立的“黄金优选5期4号”亏损34.79%,从净值来看,也是由于没做好风控,去年6月损失不小。

  当然,受市场影响,产品亏损实属正常,但仍有一些私募夸大收益、不披露净值这种挑战监管的行为。2月4日,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发布《私募投资基金信息披露管理办法》,规定私募基金管理人除了向投资者披露信息以外,还应当通过中国基金业协会指定的私募基金信息披露备份平台报送信息,但是仍有很大一部分私募基金无视该项规定,没有披露净值。失真问题也正被监管层重视。

  近2000家私募已遭清理

  除了净值的考验,私募行业又迎来了“备案五一大限”,空壳私募也正面临着被吊销牌照的考验。2016年2月5日,中国基金业协会发布《关于进一步规范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记若干事项的公告》,要求新注册的私募须在6个月内进行产品备案;已登记满12个月的私募须在2016年5月1日前产品备案;已登记不满12个月的私募在2016年8月1日前产品备案。逾期未进行备案的私募,将被注销该基金经理人登记。

  这也就是说,如果不在规定期限内备案的私募,将面临被撤销牌照的风险。本周私募行业第一次洗牌大限已到,基金业协会数据显示,备案私募机构数量从4月底的26056家减少至24155家。这就意味着,今年2月5号新规生效后,1901家登记满一年的私募“空壳”已经遭到清理,这些私募成为第一批出局者。而3个月后,未能保壳的私募还将面临继续出局的考验。

  从中国基金业协会发布的备案通过情况来看,新增备案通过率仅为10%,未能通过的原因多集中为经营范围存在民间借贷、P2P、担保、商业商务咨询等非专业化业务、在内部控制制度方面存在制度建设不足和抄袭现象、高管人员的从业资格不符合要求等方面。某私募业内人士也对《红周刊》记者感慨,“现在私募行业的害群之马比比皆是,不少空壳公司打着‘私募’的幌子,借此从事P2P、民间借贷等非私募基金管理业务。”

  另外,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记新规的发布,除了对私募备案登记管理趋严外,已经影响到二级市场再融资。珠海中富拟向广东长洲投资有限公司、深圳市和丰投资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深圳市铁木真资本合伙企业(有限合伙)、深圳前海正丰鼎盛股权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深圳市汉华同盟投资管理合伙企业(有限合伙)、赣州星星之火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以及财通基金设立并管理的“财通基金-富春定增542号资产管理计划”等七名对象发行不超过5.09亿股股份,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16.85亿元。但是,这次非公发行却被今年的私募备案新规阻断了。珠海中富表示,“本次非公开发行除财通基金外的其他六名认购对象,不符合私募基金管理人或私募基金备案的相关要求,且预期何时能完成登记或备案手续存在重大不确定性。经公司与上述认购对象友好协商、慎重讨论后,决定终止此次非公开发行申请”。■

责任编辑:马龙 SF061

相关阅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