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5月01日13:42 证券市场周刊·红周刊

  《红周刊》特约作者玄铁令

  4月20日,创业板指大跌5.6%,市场信心再度冰冻,A股市场进入持续缩量拉锯式整理行情。沪指从去年6月8日单日逾1.3万亿的成交,到本周五最低1285亿元的地量,绝非简单的股市差钱效应所致,很可能预示着大变局:缩量慢熊格局渐成A股新常态。

  股市无钱景 增资不入场

  自千股跌停过后,游资赌棍,犹厌言兵。“千股跌停”现象往往带来流动性枯竭,A股因此贴上系统性风险随时爆发的标签。场外资金就算是“活雷峰”也不敢轻言入市,逾廿次掉进千股跌停的大坑,这个熊市的惨痛记忆已成梦魇,随时可能再现。

  4月20日的创业板指暴跌,虽未演变成千股跌停,却让好不容易积攒的市场人气烟消云散,就连期货市场大宗商品的连续暴涨(期民总数约在百万附近)都被传成分流A股资金的大利空,可见股市已草木皆兵。

  可是,没有多少人相信这是熊市最惨的谷底。从去年5178点暴跌以来,A股重磅利空远未消失——经济继续下行暂难言见底,股市去杠杆仍在进行中,大小非套现洪峰未有效化解,再融资和IPO圈钱洪峰还在升级。注册制改革虽是暂缓,但仍在路上,而深港通和沪伦通等类似国际通道扩建提速,填平A股与国际股市的估值鸿沟或成政策导向……

  圈钱已成A股最大功能。就算监管部门让A股市场每天发行一只新股,亦难以改变IPO堰塞湖的现状。截至4月21日,中国证监会受理首发企业770家,其中,已过会116家。而牛气冲天的美国股市,最近才迎来今年第一家科技企业——SecureWorks的上市。不是美企不想圈钱,而是美股傻瓜不够用。

  存量博弈玩的就是心跳

  存量博弈,是机构对当下市场格局的主流评价。在过去三轮熊市里,傻钱要不是被打爆仓,就是被吓怕了,留下的多是股精。

  诚然,当下仍有一群涨停板敢死队很忙,每天在制造市场噪音和可怜的人气。这些民间快钱操作手法是短平快,不免要用些违规的做市手法来坑散户。但在交易所大数据系统监控下,违规者易露马迹。新任证监会主席刘士余将“加强监管”放在第一位,屡出重拳,想靠浑水摸鱼牟利的投资者自然低调了。4月28日证监会公布10份行政处罚决定书,顶风做案成本极高。

  当然,目前A股陷入存量博弈困境的最大原因在于热钱从来救急不救穷,因为市场越火爆,傻瓜就越多,押注者的胆越肥。眼下的市场属于股灾“生还者”博弈之地,动不动就要拿命来拼才能赚小钱,增量资金哪有胆入场?

  打破僵局需要政策变调

  美股接近历史高位,A股“生还者”们看得眼馋,却也只能过个干瘾。美股没有“千股跌停”,更没有“日发一股”的过度供给。

  说白了,新股排队上市的另一面,是A股估值并不便宜。在美上市的中国概念股和在港上市的中资股都如赌徒一般,宁可借巨资高成本私有化,也要重返A股博差价,看中的就是巨人借壳世纪游轮那20个涨停板背后的财富效应。

  一级市场IPO巨潮拍岸,对应的是二级市场神憎鬼厌。谁敢再提救市?金融专业人士朱云来日前发声:“拿1万亿(指平准基金)就想救一个30万亿的市场(指A股流通市值),这都是不对的。”虽是一家之言,却让救市鼓吹者难堪。

  不谈过去的对与错,且说当下的进与退。逾万亿“国家队”资金救市,结果被套牢在4000点的高位,至今未有解套希望,类似现象不仅让国际市场怀疑中国的金融稳定性和弹性,亦让监管当局对下一次救市说“不”的概率大增。换言之,A股的大底,肯定不是救市救出来的,而是以时间换空间,慢慢磨慢慢熬慢慢等出来的。

  股灾4.0版会否再现,无法预测,疯牛难现却是定数。

  期货市场连遭十几道金牌打压多头,政策意图就是避免疯牛之后的股灾3.0版恶梦在期市重现。

  可预见的是,在未来较长的时间内,A股都不得不忙于消化新股压力和主动下调估值中枢,期待以较平稳的姿态对接注册制推出。这仅仅是股市本身的利空,更别说三期叠加期易现的诸多金融风险对股市的恐慌情绪溢出。从政策意图来看,慢熊和估值软着陆格局或是A股最佳选择。■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责任编辑:马龙 SF061

相关阅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