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钢铁行业:中国钢铁 舟行千里且到半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9月11日 10:44  申银万国

  报告作者:王世杰、赵湘鄂撰写日期:2009-09-09

  大国崛起是全球钢铁业未来增长的最主要动力。技术革命、战后重建和新兴国家崛起是历史上钢铁产量增长的三大动力。而未来技术革命愈加精细化,而战争方式转向精确化打击,难以再度推动钢铁的更深应用。大国崛起是最为确定的动力,而中国或许是这一效应的顶峰。

  中国钢铁行业有很强的全球竞争力。内需市场广阔;资源禀赋中上;人力等生产要素成本仍然低廉;制造能力不断攀升;制度环境相对稳定,阻碍不多;中国钢铁行业的综合竞争优势突出,完全有能力成为钢铁强国。

  中国钢铁的生命周期将延续日久,中小型国家内需市场有限,因此钢铁行业成长期较短,产业生命力需要直接/间接通过下游制造业进行国际扩张。而大国的内需市场广阔,因此产业成长期长。只要下游产业不转移,产业生命就能延续。

  产能过剩是长期现象。历史上的钢铁大国皆长时间维持大量净出口局面(即国内产能过剩),且不是在国内市场完全成熟之后才出现此现象。因此,大量净出口事实上是行业竞争力的体现。

  中国有大量出口钢铁的潜力。钢铁大国皆曾大量出口;日韩至今仍大量出口钢铁,并一度将其视为出口支柱产业。因此,能否大量出口应由比较优势决定;政府的作用是严格执行环保标准,而非直接干涉出口品种和数量。考虑到中国的体量,间接出口并和众多发展中国家共同繁荣是更为理性的选择。

  行政性提高集中度的唯一确定后果是压制竞争。集中度和国家规模有明显相关性(规模愈小,集中度愈高),而对利润率的影响并不显著。单纯强调集中度的提高并不能取得预期中的协同效应,而只会压制行业的竞争,削弱公司成长的动力。

  提高市场化程度有助于提高产业弹性和回报率。政府主导还是市场主导行业发展对能否成为钢铁强国影响并不显著,但市场化能明显提高钢铁公司的资产回报率。同时,市场化能防止行业内出现大量“僵尸企业”(真正可怕的产能过剩)。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