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仅靠舆论难稳定市场 股市没底价只有相对低价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7月28日 09:21  股市动态分析

  股市动态分析

  证券市场的不景气,不完全是股市内在的问题,下降通道何时改变、熊市何时结束,不完全取决证券市场的政策与机制。这是今年以来,我们对股市大趋势的基本判断。

  未来的转机取决两大条件:宏观经济的趋势或市场对此的预期得以较大改善;证券市场制度建设尤其是交易制度与产品创新获得实质性重大突破。前者是扭转“熊市”的根本性因素,后者是股市行情平稳运行,避免自由落体式下跌的机制保障。

  下面,我重点纲领性谈一谈宏观形势与当前证券市场的关系。

  一是,中国经济面临三大危机,并在同一时间爆发,加大了中国转型经济发展模式的成本,加剧了转型期的风险。

  金融危机、能源危机、粮食危机这三大危机,令中国经济通胀由货币过多的需求拉动,延伸到输入型成本推动层面,加之劳动力成本上升、环境责任以及转型过程中的知识产权成本,都令中国经济转型背负着空前高昂的成本,令中国经济前景面临诸多不确定性。而企业的生存空间与环境,也正面临严峻挑战。发达国家是在人均GDP10000美元时才进行转型,而中国目前只有3000美元,相比之下,中国经济转型的人均承受力十分脆弱。

  二是,中国面临的通胀风险是全球性的,时间至少在三年以上,我们需要作较长时间的打算与应对策略。

  在我看来,美国还没有认真面对全球性的通胀风险,美元利率在没有进入加息周期之前,还不能称为拉开了全球性治理通胀的序幕。中国治理通胀的时间相比是超前的,但治理的效果取决于全球或美国的经济政策调整。

  在今年一季度,国资委李融荣主任曾告诫央企负责人要过两年紧日子,那么,上市公司将面临怎样的状况,以及股票市场将面临怎样的前景,是值得我们高度重视的。

  三是,中国宏观经济政策在下半年可能面临的战略调整,目前只是短期性的,中长期的应对战略或可预见的有效性策略还不确定。

  提升经济增长的政策比重,有序降低经济增长总量,调整产业经济与结构性信贷、财税政策配合,充分重视就业状况,不加大货币紧缩政策力度,人民币升值速度也会降下来,慎用加息及主要考虑“热钱”。这是我对下年半经济政策调整相比上半年作出的个人判断。

  如何在防通胀的同时,提升经济增长的质量呢?这是我近期一直思考的问题。

  我认为,只要CPI的增速小于GDP增速,就是通胀可以容忍的空间,是经济增速可以允许的范围。只要CPI在较低水平,理顺国内资源价格体系,就应推进一步。

  但我认为,经济总量必需要降下来,这不仅是经济转型或产业升级战略目标的需要,也是全球性需求下降、全球性通胀上升大环境的客观要求,中国必需要将对资源的无效或低效的需求降下来,没有这个前提,至少国际资源价格是难以降到一个合理的水平。并不是所有外向型企业在新一轮的提高出口退税中受益。

  在我看来,中国外需下降趋势不会改变,内需也将明显减缓,政府应加大基础建设投资从而保住经济一定幅度的增长。

  依据以上分析,让我们再回到证券市场上来。

  其一,股市处在“熊市”,是由宏观经济的不确性与悲观市场预期决定的。没有这一重大因素的改变,股市仅靠“舆论维稳”是难以扭转乾坤。

  基于价格最终是由买卖双方对市场的预期决定的,仅靠证券市场监管机构与媒体的“舆论维稳”是不够的。我们需要等待中央对中国宏观经济整体战略的最新调整思路。

  其二,从短期来看,大半年行情的自由落体,既有对去年股价泡沫的消化,也有对未来宏观经济的悲观预期,但从已有的数据上分析,行情下跌明显是矫枉过正,有内在回归的需求。

  但如果证券监管部门不能在适当的时机推出交易机制与产品创新的改革,令市场具有制衡功能,那么,行情仍将展现“自由落体”的本性。

  股市没有底价,只有相对低价!

Topview专家版
* 数据实时更新:   无需等到报告期 机构今天买入 明天揭晓
* 分类账户统计数据: 透视是机构控盘还是散户持仓
* 区间分档统计数据: 揭示股票持股集中度
* 席位交易统计:   个股席位成交全曝光 点击进入
【 新浪财经吧 】

我要评论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城市对话改革30年 ·新浪城市同心联动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