券基资管首跨10万亿排名震荡 去通道化发展命题

2015年03月22日 23:47  理财周报  收藏本文     

  尽管无论券商资管还是基金子公司都意识到去通道化、提高主动管理能力的重要性,但值得注意的是,截至2014年底,基金子公司通道规模占比仍接近六成。

  理财周报记者 田小蕾/北京报道

  截至2015年3月15日,券商资管子公司的数量已经增至15家。目前还有国盛证券、东北证券正在申请设立资管子公司,均已通过受理,正在审查阶段。券商子公司纷纷设立的背后,则是券商全面布局大资管业务的野心。资管行业已全面开启群雄逐鹿的战国时代。

  另外一股重要的新生力量则是不断壮大的基金子公司。截至2014年底,基金公司管理公募基金规模4.54万亿元,基金公司及其子公司专户业务管理资产总规模已达4.96万亿元,基金专户规模首超公募。

  回顾2014年,资管管理行业形成了怎样的格局?有谁独领风骚?又有谁异军突起?2015年,无论是券商资管还是基金子公司,都将面临着由通道业务向主动管理型业务的阵痛。而2014年底的资产证券化政策法规的出台,给2015年该项业务的蓬勃发展带来了巨大的空间,也给资产管理行业去通道化提供了契机。

  基金子公司爆发,资管去通道化

  2014年底,证券公司资管业务、基金公司及其子公司专户业务管理资产总规模12.91万亿元,较2013年底增加6.26万亿元,增长94%。

  其中,增长最快的是基金子公司专户规模。截至2014年底,基金子公司专户存续产品9389只,管理资产规模3.74万亿元,较2013年底增加2.77万亿元,增长285%,全年月均增长2307亿元。基金子公司专户业务管理费收入也快速增长,全年累计达43.09亿元,为2013年收入的4.3倍,少量子公司的收入已超越母公司收入。

  2012年以来,在信托、券商等机构被政策框住的背景下,得益于较低的业务门槛和较少的政策束缚,基金子公司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规模迅速扩张。然而经过2013年的迅猛扩张,随着2014年监管政策趋严,发展劲头有所减弱,2014年全年新设的子公司数量仅为9家。尽管新设数量锐减,但仍然阻挡不了基金子公司在资产管理行业的崛起之势头。

  相比而言,证券公司资管业务规模增长较慢。2014年底证券公司资管业务管理资产规模7.95万亿元,较2013年底增加2.74万亿元,增长53%;全年月均增长2284亿元,较2013年下降17.2%。

  “去年券商资管通道业务证券公司进一步加强主动管理能力建设,调整券商资管结构,收紧通道业务,这也是规模不再疯涨的原因。”北京一家中型券商资管负责人表示。一组数据也可以佐证券商资管在转型方面做出的努力。2014年底存续的主动管理产品3398只,管理资产规模1.35万亿元,较2013年增加5600亿元,增长70.9%。而存续的通道业务增长较慢。存续的通道产品9087只,管理资产规模6.60万亿元,较2013年增加2.18万亿元,增长49.3%。

  华福、江海异军突起 博时、华安失落

  经过过去一年的拼杀,目前资管行业的座次已然确定。

  2014年证券公司资管业务规模排在前5名的券商是中信证券(7189亿元)、国泰君安资管(5140亿元)、华福证券(3432亿元)、申银万国[微博](3393亿元)和华福证券(3344亿元)。

  中信证券和国泰君安资管仍然遥遥领先,例如中信证券资管业务规模是排在第3名的华福证券的两倍。

  而华福证券俨然成为资管行业的一匹黑马。

  2014年华福证券受托资产管理业务净收入同比大涨250%。在券商资管新设产品规模以742亿元排名第1,占行业新设产品总规模比例为21.4%,比新设规模第2名的华泰证券(285亿元)多13.2个百分点。

  数据显示,华福证券的集合资管规模小于该类资管规模排名第10的申银万国(169亿元);这也意味着该公司的定向资管规模和专项资管规模将超过3263亿元,占全部资管规模比例也将逾95.08%;而与银行合作开展的通道业务或将在其中占据重要份额。

  而一直寂寂无名的江海证券也以2147亿元的资产规模一举闯入前10。

  曾经依靠通道业务在2012年跻规模前3的宏源证券资管,在经历转型、提高主动管理能力后,目前规模排在第9。

  相比于2013年,基金公司的规模排名也发生变化。排在前5名的基金公司是天弘(5897.97亿元)、华夏(3338.74亿元)、嘉实(2796.52亿元)、工银瑞信[微博](2548.58亿元)、易方达(2219.49亿元)。2013年排在第8名的工银瑞信代替南方基金进入前5。博时、华安则掉出前10名,被2013年底排在13名和19名的建信和招商代替。

  基金子公司作为资管行业新生力量,各自核心竞争力尚未形成。银行股东资源带来的禀赋差异对其发展影响显著。银行系基金子公司共12家,专户规模合计1.54万亿元,占子公司专户总规模的41.2%。其中,有6家银行系基金子公司进入行业规模前10。

  资产证券化新契机

  尽管无论券商资管还是基金子公司都意识到去通道化、提高主动管理能力的重要性,但值得注意的是,截至2014年底,基金子公司通道规模占比仍接近六成。

  2014年底,被动管理定向资管类产品规模为65971亿元,占到证券公司资产管理总规模79463亿元的83.02%;但在收入贡献上,2014年券商被动管理产品仅有41.63亿元,占证券公司资管业务收入的33.48%。2014年券商资管新签订定向合约5907份,规模1.99万亿元。其中,主动管理定向合约776份,规模1050亿元;被动管理定向合约5131份,规模1.89万亿元,远超过主动管理定向合约。

  2014年,证监会[微博]禁止了基金子公司从事资金池业务和“一对多”通道业务。华宝证券分析师认为,证监会关上了“一对多”资金池大门,但打开了资产证券化的窗子。2015年,泛资管行业将迎来资产证券化蓬勃发展的一年。

  浙商证券资产管理公司总裁李雪峰对理财周报记者表示,资产管理行业改革创新不断,PPP、新三板、资产证券化等新业务模式正蓬勃发展。总体来看,大资管时代呈现明显的四个趋势:首先,服务于经济转型的资产管理是大势所趋;其次,非标转标、资产证券化是大势所趋;第三,消除监管套利,降低融资成本是大势所趋;第四,回归主动管理是大势所趋,包括主动投资管理和主动融资管理。随着投资者加大对金融资产的配置,资管业务的非标转标、资产证券化都要求管理人要以出色的主动管理能力胜出。

  2014年资管格局已定,但竞争还在继续。2015年,资产证券化业务争夺战的输赢,将一定程度改写目前资管格局。

 

进入【新浪财经股吧】讨论

文章关键词: 证券经济市场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 新闻福建打下首虎!副省长徐钢被查(图/简历)
  • 体育CBA-北京4-2辽宁卫冕 西甲巴萨2-1皇马
  • 娱乐王思聪爆粗疑暗指大S遭家暴家庭不幸福
  • 财经 新电改方案已内部下发 未涉电网拆分
  • 科技BAT共话未来:下一个风口在哪?
  • 博客中日安保对话都谈了些什么
  • 读书优劣悬殊:抗美援朝敌我装备差距有多大
  • 教育十万游客挤爆武大赏樱花(组图)
  • 专栏李银河:官员通奸与任职资格的三种关系
  • 陶冬:美联储剔除耐心仍有耐心
  • 水皮:亚投行是中国和平崛起试金石
  • 麒元:外汇储备与货币估值
  • 永新人:为什么希望自己的货币贬值
  • 天天说钱:中央救楼市必出这10招
  • 齐俊杰:股市涨起来 中国事情才好办
  • 傅蔚冈:出租车公司为何干不过个体户
  • 冉学东:美元100点之上舞步并不沉重
  • 刘光宇:房价跌回一年前为何感觉不到
  • 郎咸平:渐进延迟退休怎能让人不纠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