券商资管ABS规模猛增3.5倍 多数团队投行牵头

2014年12月08日 07:35  理财周报  收藏本文     

  券商资产证券化业务团队构架有三种:资管部门牵头、固定收益部门牵头和投行部门牵头,多数券商采取投行牵头的模式。

  理财周报记者 田小蕾/北京报道

  2012年证券公司资管规模1.9万亿,2013年达5.2万亿,增长率173.68%。

  而到2014年,疯狂的增长速度开始变得理性。截至今年7月,证券公司资管规模7万亿,与去年年底相比增长了34.6%。

  一个重要原因是,原本催大证券公司资管规模、只赚吆喝不赚钱的通道业务,受监管政策收紧影响,已经不再像2012年下半年、2013年一样,成为各家竞相争抢的香饽饽。

  上帝关上了一扇门,同时也会为你打开一扇窗。资产证券化,就是这扇窗外的一片景色。

  新蛋糕已被发现,谁已具备分食蛋糕的实力?谁又在跃跃欲试?

  2014年券商资产证券化发行规模同比增266%

  作为券商客户资产管理业务三大组成部分之一的专项资产管理业务,已经经历了太长时间的沉寂期。而这一局面,或将随着备案制的落地,被逐渐打破。

  备案制的落地还有最后一个步骤,即资产支持证券负面清单出台,在此之前,还需向各大券商和社会征求意见。

  今年12月3日,理财周报记者从华东一家大型券商投行部资产证券化业务小组人士处获悉,目前负面清单征求意见稿尚未下发到各证券公司,据其与基金业协会的沟通,预计完成征求意见最早也要到本月月底。

  审批严苛缓慢,投入和产出不成正比,一直是券商“嫌弃”资产证券化业务的主要原因。

  2005年9月,中金公司推出的规模95亿“联通收益计划”,开启了券商资产证券化业务先河,募集资金将专门投资于中国联通CDMA网络租赁费的收益权。2006年,证监会[微博]曾下发通知,对券商开展企业资产证券化业务的实施细则做出规定。之后中信、东海、招商证券等跟进发行。但此后,就鲜有新产品推出。期间受金融危机影响,审批也不流畅,资产证券化业务沦为鸡肋。

  直到2011年中信证券再度破冰。推出了“远东二期专项资产管理计划资产支持受益凭证”,又在2012年做出一单。不过除中信证券外,2011年、2012年两年间并无其他券商发行相关产品。

  2013年券商对ABS业务态度升温,2014年星星之火已有燎原之势。2013年全年共发行29只证监会ABS产品,发行规模74亿元。2014年初至12月3日共发行98只,规模271亿元。数量和规模都是2013年全年的近3.5倍。

  “一方面2012年下半年业务暂停,倒逼投行开拓其他业务,到2014年存量释放;另一方面2012年年底张育军更在上海辖区证券公司调研时大力推荐ABS业务,问询券商是否有能力做好。”华北一家中型券商资管负责人称。

  新晋10家,华泰规模最猛

  据Wind统计2005年至今,券商通过资管总共发行过165只资产证券化产品,资产规模合计574.72亿元。

  2012年以前,涉及资产证券化业务的券商有中信证券、中金公司、广发证券、国泰君安、东海证券、招商证券[微博]。2013年以后,中信、招商、国君、广发这4个老前辈依然坚守这块蛋糕。

  而一同分食的新晋券商有10家,分别为东方、华泰、银河、中原、中信建投、民族、齐鲁、海通、恒泰、国联证券。

  以2014年新发行产品为例,4家老前辈中,中信证券在发行规模上依然以73亿独占鳌头。而新晋券商中,东方证券50亿规模最大,紧随其后的华泰证券32亿、银河证券21亿、海通证券15.8亿。

  从存续产品的资产规模来看,排在第一位的是中金为198亿。尽管中金只有2只产品,但其一只“中国网通应收款资产支持受益凭证”的资产规模就有103亿。

  中信战略布局

  在券商资产证券化领域,最忠诚的坚守者应属中信证券。

  作为第一批吃螃蟹的券商之一,其在2011年打破了券商连续5年零单的局面,也是唯一一家坚持下来的券商。“当年市场有10单的时候,中信就做了一半还多。”华北一家中型券商资管负责人印象很深。

  截至目前,中信证券通过资管共做过6单资产证券化,发行规模合计137亿。

  理财周报记者从熟悉中信证券人士处获悉,在2005年监管层第一次表示要推资产证券化业务时,中信证券投行部成立了资产证券化小组,但由于后来政策没跟上,所以又把这几个人分散回投行。

  “在资产证券化业务的布局,是中信证券的宏观决策,”前述熟悉中信人士表示,因为从国外资本市场看,债券市场规模远大于股票市场。“所以中信的战略之一是大力发展债券市场,而资产证券化其实是债的一种,成立这个部门也是未雨绸缪。”

  2013年资产证券化业务重新回到券商视野。中信证券虽没有再成立单独部门,但投行业务组也在密切关注客户需求,尤其是基础设施与房地产组,这一块可证券化的资产较符合ABS特点。

  目前,券商资产证券化业务团队构架有三种:资管部门牵头、固定收益部门牵头和投行部门牵头。理财周报记者通过采访发现,多数券商采取投行牵头的模式,例如中信证券、华泰证券、银河证券、中金公司。

  “中信证券投行业务组主要负责项目发起、方案设计,债券销售部主要负责销售给机构客户,资管部门主要负责管理。”前述熟悉中信证券的人士称。

  值得注意的是,专项资产管理计划并不是券商ABS的唯一方式。

  今年10月15日,苏宁云商公告,将旗下11家全资子公司的相关权益,以约40亿元转让给中信金石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拟发起的私募投资基金。

  一年前的9月,中信金石曾受让其母公司中信证券所有的两幢大楼,将之证券化。

  前述熟悉中信人士表示,中信、中金的优势是拥有稳定的、大量的有优质资产的大客户,二是较强的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很重要,因为资产证券化个案个例,不具备很强的复制性。

  东方、华泰跟进

  理财周报记者在采访过程中了解到,除中信证券外,东方、华泰、银河、招商证券等券商都在密切关注这一业务。

  华泰联合、银河证券在投行部门成立资产证券化小组,配备均在4人左右,目前仍处继续招聘阶段。“铺项目”成为现阶段的重要工作,备战备案制落地。

  “这段时间几乎每天都能接到猎头电话。”前述资产证券化小组成员表示,“听说招商证券配置了20人左右在关注资产证券化。”

  理财周报记者从知情人士处了解,在2012年IPO暂停后,为弥补IPO损失,银河证券在投行部成立资产证券化小组。

  “如果下一波券商抢食资产证券化蛋糕,银河证券和国泰君安这类券商的天然优势在于营业部众多,可挖掘客户多。以银河证券为例,有200余家营业部,且脱胎于原来商业银行的证券部门,很多客户都跟银行高度相关。”一位熟悉银河证券的人士表示。

  然而券商涉足ABS要面临的两个挑战是:是否为标准化产品,不能批量复制,前期尽职调查、方案设计投入人力成本高,五六个人做半年,收入可能只有几百万;另外是来自基金子公司的挑战。

进入【新浪财经股吧】讨论

文章关键词: 券商资管ABS规模投行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 新闻中将:朝鲜若崩溃中国救不了不必为朝打仗
  • 体育CBA-辽宁16连胜 西甲-梅西3球巴萨5-1
  • 娱乐锋菲恋获童童支持 王菲被问恋情沉默
  • 财经明年楼市政策即将定调:刺激料成主线
  • 科技恶意APP软件如何吸费:内置SP收费代码
  • 博客“人命比豪车重要”点赞的背后
  • 读书优劣悬殊:抗美援朝敌我装备差距有多大
  • 教育八成海归月薪不过万 过半青睐一线城市
  • 徐斌:新一轮信用扩张体现在股市泡沫
  • 张化桥:中国企业最不愿意做的几件事
  • 文隆:憋屈的中国股市
  • 说钱:官方“变脸” 股市或大振荡
  • 张卫星:中国股市在饮鸩止渴
  • 刘杉:为什么要造个“大牛市”
  • 占豪:这一波牛市会持续6年左右
  • 如松:房地产是资本市场绕不过去的坎
  • 水皮:A股的指标股会供不应求
  • 徽湖:炒房团上亿资金为何疯狂入A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