券商资管门槛从百万到“5万时代”的策略之变

2014年11月12日 04:50  证券时报网  收藏本文     

  证券时报记者 游芸芸

  除加大高预期收益率宣传外,多款券商创新产品的展业方式正在不断互联网化。记者在国信、海通等柜台产品的宣传上发现,原有的100万元认购门槛已大面积降低至5万元。

  这一类似屌丝众筹的销售模式正有规模铺开之势。尽管个别券商人士私下透露,监管层对放开私募产品的百万门槛十分谨慎,但“只需5万,心动不如行动”的宣传口号早已铺天盖地在微信或者其他网络端口推广开来。

  多位券商人士表示,近年来证券公司的高净值客户大幅流失至银行和信托。尤其2009年后股市行情转淡,证券公司为开发业务将很多大客户介绍至阳光私募或者信托,致使手中的高净值客户数量急剧减少。

  2013年6月之后,券商资管大集合停止发行,门槛为100万元起的小集合密集发售持续将大客户们纳入囊中。好景不长,2013年底不少券商资管负责人便表示,小集合发售困难,100万元以上的客户所剩不多。

  随着信托产品风险不断上升,信托资金回撤的力度加大,一些资金开始回流券商。与此同时,股市赚钱效应渐显,今年年中券商各项创新产品陆续登场,依凭着券商品牌效应及部分隐形担保的吸引,高净值客户对高预期收益率产品的追捧热度持续升温。

  中信、海通、国信等券商纷纷通过创新产品锁定大客户,但随着后来者的陆续加入,客户资源正接近枯竭。

  记者从某券商柜台产品成立公告中看到,100万元起认购的创新系列产品在发行1个多月之后,成立规模明显缩减,由接近1亿元到不足5000万元,此后一段时间接连几期产品的募集规模甚至不足2000万元。

  大客户资源挖掘殆尽,使得券商不得不改变策略,此时中小投资人纳入视野。9月中旬,部分券商打出“认购门槛降至5万”、“秒杀”、“甄嬛喊你来抢购”等网络式宣传口号,吸引大批中小散户。9月中旬起,上述券商单只创新产品成立规模恢复至接近5000万元。

  上述券商柜台市场人士透露,私募产品200人的认购上限是限制创新产品规模的主要原因,证券公司为此也正加大创新产品发行频率。10月份仅20个工作日,产品发行数量便接近8月、9月两月的总和。

  券商对于创新产品“5万时代”充满信心,过去的资管大集合客户资金再次被聚拢,此前券商的收入方式主要依靠收取管理费和提取投资业绩报酬,而今增加了通过向客户融资获取息差收入的新模式。

  对于投资者而言,面对众多高收益率券商产品,在饱尝馅饼的同时,也需注意高收益陷阱。例如,相当部分投资者被10%以上的高收益吸引,但实际并不必然获得高收益。获得这样的收益需要股指触发一定条件,通常而言,触发这些条件的几率并不高,这也是高收益率难以规模实现的原因。

  基于品牌效应和隐形担保,券商创新产品将在互联网时代觅得一定的发展空间,并有望凭借专业性和风控能力斩获更多市场机会。

进入【新浪财经股吧】讨论

文章关键词: 券商资管门槛认购收益率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 新闻江西政协副主席女婿造假骗官 巡视组点名
  • 体育狼堡确认有意张稀哲 意劲旅或租借钻石
  • 娱乐香港某天王女儿遭下药迷奸 法官:还吸毒
  • 财经保时捷频被投诉 回应:中国环境恶劣
  • 科技策划:双11数码产品抢购全攻略
  • 博客中日首脑会见没被报道的几个细节(图)
  • 读书优劣悬殊:抗美援朝敌我装备差距有多大
  • 教育一男大学生向女同学表白被学校开除(图)
  • 慕容小散:别怕 牛市还没有收工
  • 钮文新:中国经济首先应是主动性增长
  • 吴其伦:董藩救楼市药方严重不靠谱
  • 巴曙松:美国金融危机后的监管应对
  • 陈思进:QE退出对中国楼市影响甚微
  • 叶檀:严查15万亿卖地钱
  • 王海滨:地产结构性衰退将是新常态
  • 张明:人民币对美元升值非常有限
  • 沈建光:中国影子银行的风险与化解
  • 金岩石:从鄂尔多斯钱荒看银行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