券商资管产品冲刺发行 5月发行数量超去年全年

2013年05月24日 02:28  上海证券报 

  目前尚未明确监管部门何时才会对符合资格发行公募产品的证券公司发放通行证。在局势不明朗的情况下,券商纷纷开始加大发行新产品的力度,除了扩大规模冲刺公募发行的资格以外,也希望能够在大限之前多发一些产品的“壳”,为以后持续营销做好准备,避免新政过渡阶段产品的真空期

  ⊙记者 赵明超 ○编辑 于勇

  由于大集合产品自6月1日起停发,券商资管产品正在进行最后的发行冲刺。数据显示,今年以来成立数量迅猛增加,其中本月份已经成立236只,超过了去年全年成立的数量。

  年内发行682只

  数据显示,在去年12月份之前,券商每月发行资管产品基本在20只以下,部分月份只有个位数。从去年12月份开始,券商资管发行开始提速,当月发行了83只,比2012年前八个月发行总量还要多。进入2013年以来,发行产品增加的势头更为惊人 ,其中1月份发行98只,2月份因为春节放假因素发行了62只,3月份一举突破百只达到了135只,4月份再度增加到150只,而进入5月份,截至昨天,已经发行了237只,超过了去年全年的224只。

  券商资管密集发行产品,主要原因是从下月1日起新基金法实施,根据证监会下发的通知,券商资管将不能再发行投资者超过200人的大集合产品,但是处于存续期的产品则可以继续运营,如果券商取得公募业务资管资格后,可在征得客户同意的情况下,将存续的集合计划转为公募基金。

  根据相关规定,证券公司开展公募业务资格,至少需要符合一定的硬性条件。包括具有3年以上证券资产管理经验、资产管理总规模不低于200亿元、集合理财规模达到20亿元等。

  众禄基金研究中心研究员邓彦表示,目前尚未明确监管部门何时才会对合资格发行公募产品的证券公司发放通行证。在局势不明朗的情况下,券商纷纷开始加大发行新产品的力度,除了扩大规模冲击公募发行的资格以外,也是希望能够在大限之前多发一些产品的“壳”,为以后持续营销做好准备,避免新政过渡阶段产品的真空期。

  据统计,目前共有券商资管产品1173只,其中限定性产品为612只,非限定性产品有561只。其中今年以来,成立的券商资管产品就有682只,超过了今年以前所发产品的总量。不过,伴随着规模的增加,发行份额反而下降,本月发行的产品平均发行额仅有1.86亿份,而去年大多数月份均在四五亿份以上。

  第三方销售机构抢商机

  据了解,由于银行有众多网点支撑,又有品牌形象等潜在的担保,所以成为券商资管销售产品的主渠道。但是,银行更愿意做新发,不想销售处于存续期的产品,主要原因是存续期产品销售的提成较少。

  据了解,同很多公募基金数十亿元的规模相比,大多数券商资管产品的规模只有几亿元,在购买存续期产品时,投资者购买额更是不多,对于银行来说,这些小单业务根本懒得做。对于投资者来说,以往新发行产品可以通过代销银行网点购买,但在大集合停发后,只能到这些产品发行的证券公司营业网点购买。由于大多数证券公司网点较少,投资者购买并不方便。

  而第三方销售机构,则从中觅到了商机,有几家机构已经开展了券商资管产品代销业务,由于今年以来券商资管整体业绩还不错,其销售额也在逐渐增加。目前开展券商资管销售的机构有众禄基金、好买基金和天天基金网,其中众禄基金早在1月份就开展了代销业务,天天基金网最近刚刚推出几家券商的产品。

  和此前的银行渠道相比,第三方销售机构的优势在于每天24小时不间断的网上交易平台、同时提供多家券商产品购买和费率优惠等优势。同时,这些销售机构还提供专业的投顾服务,可以对各类理财产品风险收益特征予以分析,推荐给合适的投资者。据了解,最早开展券商集合理财推广业务的第三方是众禄基金,目前已经代销了10家证券公司的30只集合理财产品。天天基金网上也推出了四家券商的产品。

  在今年的市场行情下,券商资管产品的整体业绩不错,其中4月份超过了私募基金和公募基金。数据显示,在混业经营竞争下,券商资管开发出一系列创新产品,并获得了远高于同类其他理财产品的收益。其中大通通达一号C通过杠杆放大获得了75.8%的收益,混合型产品中中山金砖1号和平安优质成长中小盘也分别获得了30.2%和26.1%的骄人成绩,良好的业绩也带动了这些第三方销售机构的销售。

进入【新浪财经股吧】讨论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金正恩特使:愿接受中方建议同各方对话
  • 体育NBA-詹皇3双 热火加时绝杀步行者 视频
  • 娱乐张歆艺杨树鹏确认已领证 曝病榻前求婚
  • 财经北京单日卖地35亿 政府控房价决心遭质疑
  • 科技深圳市交委:打车软件不成熟影响监管
  • 博客李承鹏:公布赈灾账目 天体营里的女人们
  • 读书市委管家权力博弈:秘书长大结局
  • 教育毕业后平均薪酬低致一流高中生不愿学医
  • 育儿海关总署辟谣:奶粉限邮令是假消息
  • 徐一睿:核电站成本低是个骗局
  • 李光斗:第一季度广告数据透露的秘密
  • 罗天昊:卖不卖出海口?考考朝鲜朋友
  • 叶檀:中国应停止大学扩招
  • 黄小鹏:安倍的第三支箭能射多远
  • 李光斗:中国特色的交接班模式(组图)
  • 冉学东:新型城镇化舆论或将淡化
  • 商寅泉:楼市最好的调控是不调控
  • 谢作诗:固定汇率真的不合时宜了吗
  • 陶冬:中国的统计数据很神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