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商银行

东海东莞两券商资管全线溃败 业绩规模落后

2013年01月28日 05:59  南方都市报 微博

  上周,不少券商集合理财产品管理人陆续披露了2012年全年总结,南都记者发现,去年资管产品全线陷落的是东海证券和东莞证券[微博]。它们不仅在业绩上较为落后,在规模上也较为落后。据知情人士透露,东海证券资管产品排名落后主要是因为原有的资管核心团队已经不复存在,而东莞证券是因为在传统投资领域的水平较差,其创新的能力也较为缺乏。

  东海精选2号垫底

  2012年,券商集合理财产品中排名较为靠后的多是普通股票型、偏股型产品。据同花顺统计,2012年东海证券旗下多只集合理财产品业绩再次令人失望,普遍净值损失在10%以上,其中东海精选2号更以-23.6%的年收益在同类产品中垫底。

  东海精选2号在第三季度下跌11.57%,尽管其重仓持有的瑞福进取大涨93.41%,但其持有前十大重仓股中亏损幅度在10%以上的就有四只,尤其是银华锐进,第三季度更是跌了30 .07%.东莞证券旗下东莞旗峰2号今年以来收益率分别为-21%,位居倒数第二。

  作为传统的股票型产品,它们的业绩不可避免地与大势密切相关。华南一家券商的资管部门负责人向南都记者分析称,这类产品切实考验管理人的投研能力,或者是仓位或者是选股能力。

  不过,上述几只产品业绩主要差在选股能力上。东海精选2号去年初股票配置占净值比为56 .22%,一季度末上升至63.65%,二季度末时上升至69.68%,三季度达到83.58%.并且每个季度,东海精选2号均一边加仓一边进行调仓换股,反而对其净值形成了拖累。

  作为一款股债平衡型产品,东莞旗峰2号从2010年8月成立以来却从来没持有过债券。今年一季度旗峰2号将股票持仓从49 .40%降至19 .20%,其净值下跌了10 .38%.当时的投资经理在一季报中认为,这是因为“对市场反弹力度和市场风格转换的节奏出现了偏误”所致。二季度A股先扬后抑,6月底在资金面骤然紧张的情况下甚至跌破2200点,但是旗峰2号却逆势加仓至64.37%.三季度末虽然将仓位降低至36.66%,但在市场一路下跌的情况下已经无济于事。

  而东莞证券的另一只股债平衡基金财富1号则存在仓位判断失误,一季度股票仓位高达43%,二季度末下降为38%,三季度末竟然下降为1.5%.投资经理莫景成称,前期轻仓运行,较好躲避了个股下跌风险,但12月份跌破1945点后加仓不坚决也错失了大盘反弹的机会。

  因此,这只产品去年的收益为-3.8%,在同类136只产品中排名92位。

  而东莞证券的旗峰1号也有类似问题,这款FO F产品仓位一直很轻,因此去年净值收益仅为-4 .2%,在同类43只产品中排名第35位。

  核心团队散伙,辉煌不再

  东海证券资管业绩的下滑与其人事变动密切相关。

  东海证券的资管业绩在2010年一度十分辉煌,“东风”系列产品的收益令人眼红,当时东风1号产品三年到期日的收益率达73.05%.

  这主要得益于其团队的带头作用,东海证券曾经成立一个三人投资决策委员会,由东海证券原总裁章涌涛、资产管理部原总经理龚小祥、资产管理部原投资总监朱玺组成。2011年龚小祥因病休养,章涌涛离开了东海证券,朱玺则离开了资产管理部,东海证券资产管理辉煌业绩的黑马团队不复存在。

  “这样的投资风格,个人或者说小团队色彩浓厚,波动大不可避免。”上述资管部门负责人解释称。

  在业绩显著滑坡的同时,东海东风系的资管规模也渐渐萎缩。2010年,东海东风系的集合理财产品资产管理规模一路狂飙,当年9月末时,5只产品管理资产净值超过77亿元,位列第四。此后随着核心管理团队的流失,截至2012年三季度,其资产净值大幅缩水,只有约42亿元。

  东莞证券垫底产品管理者太年轻

  如果说东海证券资管产品业绩居后的原因是缺失了好的团队,东莞证券则是管理团队太年轻和人员流动太快。

  旗峰2号去年更换过投资经理。2012年6月,1984年出生的投资经理陈家雄离职,而他掌管这只产品还不到一年。陈家雄毕业于南开大学国际经济研究所,2009年加盟东莞证券资产管理部,历任资产管理部宏观策略研究员、行业研究员、投资经理助理。

  陈家雄离职后,曾任东莞证券研发中心研究员的丁文接任,其也较年轻,出生于1979年。丁文进2001年毕业于中山大学,曾任浦发银行广州分行公司金融部经理,2008年进入东莞证券,2011年5月至今,担任东莞证券旗峰1号集合理财产品投资经理。

  东莞证券小集合产品旗峰财富1号的投资经理由1983年出生的莫景成担任,之前是东莞证券研究所行业研究员。

  “随着市场越来越复杂,对投资管理人的要求越来越高”,上述资管部门负责人表示,经过多次牛熊轮回洗礼,并且从中不断经历和总结,投资管理人才能逐步成熟起来。资管部门的员工学历都太高了,有时不愿意去“市侩”地思考问题,往往会好高骛远。“其实,投资首先是商业行为,其次才是一个专业行为。”他补充道。

  而与东莞证券资管业务一直未有起色相关的是其业务结构。

  此前东莞证券董秘陈志锋也坦承:“东莞证券的盈利不稳定,经纪业务收入占比过高,收入结构过于单一,而竞争又那么激烈。”

  目前,东莞重点发展的是投行和资管业务,不过,据知情人士透露,两方面业务交集并不多。但可以确定的是,未来资管业务是东莞证券创新的一个方向。

  “资管业务作为传统的三大业务之一,券商也离不开这块业务,公司是大力扶持发展的,虽然正处在发展期,还不是利润增长点。”东莞证券副总裁潘海标也曾向媒体透露,这两年权益类产品的收益并不理想,固定收益业务有所崛起。他表示,未来产品设计将会慢慢多元化,不管是类型也好还是服务也罢,都会多样化,这种创新是核心环节。

进入【新浪财经股吧】讨论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换一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消息称薄熙来案可能在全国两会后开审
  • 体育詹皇34+16热火负绿军 C罗3球皇马4-0胜
  • 娱乐网曝央视春晚歌舞节目单 那英将唱新歌
  • 财经万科王石:房地产泡沫破灭论危言耸听
  • 科技iPhone越狱社区:与苹果玩猫捉老鼠
  • 博客高房价逼得女白领不敢与穷老公生孩子
  • 读书国民性与民主制度的纠结:骄傲的印度
  • 教育375分以下不能读大学?教授建议惹争议
  • 育儿女子为防孩子走失在其脖子上系绳(图)
  • 徐斌:城镇化红利大致结束于2015年
  • 曹凤岐:新股发行制度改革的几个问题
  • 陶冬:日央行出手 美联储观望
  • 赵伟:2013年欧元区起死回生
  • 罗天昊:八大因素造就中国农村衰败
  • 西向东:春运难题源于制度
  • 姚余梁:伦敦超级雾霾对北京咳的警示
  • 于晓华:金圆券改革失败对当代中国的警示
  • 刘杉:中国经济增长的逻辑
  • 老姜:房叔房姐们验证5.4万亿灰色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