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商银行
跳转到正文内容

券商研究所人力成本高企 自负盈亏有难度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8月23日 03:59  证券时报网

  证券时报记者 林巧

  昨日本报关于中投证券研究所将独立经营、自负盈亏的消息在证券业内引起热议。有业内人士表示,一家中等规模的券商研究所一年的固定成本超过千万元,如果在当前市况下将研究所独立出来,大部分研究所将难以实现收支平衡。

  人力成本高企

  一般而言,目前券商研究所的经营成本主要是人力成本和研究费用。“目前在各大券商研究所里,人力成本占比普遍较高。”中山证券经纪业务总部相关业务人士表示。据业内人士分析,人力成本之所以高企主要是因为研究所需要“大牌”研究员驻场,而这需要付出较高的薪酬支出。

  “通常一位在新财富评选中上榜的研究员年薪都是百万元起步,一个中上规模的研究所如果招揽2~3个这样的研究员,每年薪酬支出就得在800万元左右。”一位中型券商研究所的销售经理介绍。

  在研究费用方面,东莞证券(微博)研究所所长俞杰表示,每位研究员每年调研费用平均为10万元左右。据此估算,规模越大的研究所,成本支出就越大。

  收支平衡难维持

  按照业内人士估算,目前一家中等规模的研究所一年固定成本超过千万元。对此,长江证券一位资深研究员表示,“如果把研究所独立出来,大部分研究所收支平衡都较难维持”。

  “近年来,基金公司交易额有所下降,加上交易佣金一降再降,研究所的基金分仓业务收入正在减少。” 俞杰表示。据了解,目前券商研究所收入主要来源为基金分仓和研究报告销售。正是因为前者的竞争日益激烈,部分券商研究所也逐渐重视起研究报告的销售。

  目前,券商研究所的研报销售价格与提供的服务内容挂钩,一般每年20万元~30万元。按照该价格计算,仅靠卖研报将难以维持研究所的开支。

  “申银万国(微博)证券研究所的报告算是业内售价较高的了,它的报价一般是50万一年,针对基金公司还有其他的服务内容,可能售价会更高一点。”深圳某中型券商资产管理部相关人士表示。

  然而,据业内人士透露,就算是研报卖出了好价钱的申银万国证券研究所,其经营收入收入也仅仅覆盖了经营成本而已。

  不过,券商对研究所未来新盈利模式的探索从未停止过。有业内人士指出,除了研究报告销售外,在投行项目、新三板业务、中小企业私募债等方面的调研上,研究所也能开拓出新的收费模式。

分享到: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 新闻北京等6市将为外地户籍人员办出入境证件
  • 体育英超-托雷斯破门 切尔西4-2胜登榜首
  • 娱乐张伟平指艺谋单方面分手:应给我个说法
  • 财经电商价格战恶评如潮 收益或难抵信用透支
  • 科技探秘硅谷“梦想大街”:谷歌诞生地(图)
  • 博客随船记者蒋晓峰:保钓过程全记录(图)
  • 读书文革时期的女流氓(图) 1979小平猛批越南
  • 教育孩子学英语年龄越来越小 父母充满焦虑
  • 育儿违规爽身粉或致中毒 保姆虐婴(图)
  • 健康分辨市面上不同种类盐 咳嗽吃啥好得快
  • 女性紧身胸衣外穿风潮 周迅杨幂复古妆容pk
  • 尚品香氛国度的情欲之水 因爱之名的催情食物
  • 星座哪种面相克夫 测试你会爱错人吗
  • 收藏伦敦奥运邮票销量不及北京奥运两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