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追溯一起荐过的股票:最佳分析师还是最假分析师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5月11日 08:06  21世纪经济报道

  21世纪网(微博) 饶玉哲

  核心提示:最终的结果是否能够证明他们的分析预测是准确的呢?如果连他们做出的预测都漏洞百出,那么如何保证新股发行有一个正常的定价?不靠谱的盈利预测背后究竟是他们水平有限还是因为深陷利益链条,为他们做嫁衣?

  那些年一起“荐”过的股票

  ——最佳分析师还是最“假”分析师?

  21世纪网 如何给新股定价,一直是困扰A股市场的一大难题,也是此轮新股发行制度改革的核心要素。

  作为新股定价的基础,市盈率所对应的每股收益以及预期收益,无疑是最为重要的参照指标。

  一般而言,专业的券商分析师对于公司未来的盈利状况,应该比普通投资者具有更好的判断能力,而那些被评为“新财富最佳分析师”的专业水准按理说应该更高,对IPO公司的盈利预测应该更准确。

  而在新股询价过程中,卖方分析师的看法及研究报告对其定价也起到了一定的参考作用。

  但是,最终的结果是否能够证明他们的分析预测是准确的呢?如果连他们做出的预测都漏洞百出,那么如何保证新股发行有一个正常的定价?不靠谱的盈利预测背后究竟是他们水平有限还是因为深陷利益链条,为他们做嫁衣?

  一般来说,调研报告中将对未来三年的盈利情况进行预测,为了将盈利预测与最新的实际情况进行对比,21世纪网以2009年至2010年两年间上市的458只股票(剔除苏州恒久胜景山河)作为样本。

  据WIND数据统计显示,汉王科技中国西电二重重装超日太阳当升科技五家公司在2011年业绩出现亏损,亏损额分别为:–4.97亿元、–5.96亿元、–1.39亿元、–0.55亿元以及–73.90万元。

  相应的,上述五家亏损公司2011的净利润年比上年增幅分别为:–665.71%、–191.07%、–149.58%、–125.29%、–102.13%。

  21世纪网从中分别选取当升科技、汉王科技、二重重装代表创业板、中小板以及主板业绩变脸典型的公司作为个案进行分析。

  红了的最佳分析师 绿了的股票

  “回家公交上,打了几份研究报告看,坐边上的某大叔凑过来看了两眼:机构报告吧,别看,没用,全是勾搭好了骗人的。” 通过认证的中信建投证券化工行业分析师胡彧5月10日晚间挂出了这样一条微博。

  看似玩笑背后,“某大叔”其实说出了隐藏已久的事实。

  21世纪网发现,当升科技、汉王科技、二重重装2011年的净利润分别以–102.13%。、–665.71%、–149.58%的跌幅,成为创业板、中小板以及主板业绩变脸的典型公司。

  这些业绩变脸公司除了使一些投资者身陷其中,最尴尬的群体,当属曾为这些上市仅两年的公司做过盈利预测的分析师们。

  巧合的是,当升科技正是一家被胡彧“预测”过的公司。

  2010年4月9日,胡彧和梁斌共同为处在上市前夜的当升科技出具了一份研报,并预计该公司2011年的净利润为1.01亿元。

  然而,最终的事实却是,2011年当升科技净利润仅为-73.90万元,一举成为创业板首家亏损公司。

  胡彧还只是众多“不靠谱”分析师中的一员。

  据21世纪网不完全统计,在当升科技公布招股意向书至上市当日期间,共计14家券商出具了15份公司调研报告。

  汉王科技从公布招股意向书至新股上市期间,累计有15份券商研究报告发布,其中6份出自新财富最佳分析师之手。

  而在主板上市的央企二重重装则获得了更多分析师的青睐,据21世纪网不完全统计,在二重重装公布招股说明书至新股上市的19天里,累计有包括中金公司在内的20家券商为其发布了多达23份推荐报告,其中不乏来自新财富最佳分析师的申购建议。

  在扎堆推荐新股的研报中,各大券商研究所的专业分析师们,还给公司上市后三年的盈利状况做出了明确预测。

  而在一份份只增不减的盈利预测背后,亏损的业绩正在让那些以专业著称的卖方分析师们背上“忽悠”的名声。

  创业板:当升科技以亏损“回报”厚爱

  任职于浙商证券的史海昇曾在当升科技上市之初预测其,“2010-2011年公司每股收益0.75元和1.19元。”

  因此,史海昇给予当升科技2010年30至35倍的动态市盈率,他认为合理股价为22.50元至26.25元之间。

  然而,两年之后的2011年年报,当升科技以73.90万元的亏损“回报”了史海昇的厚爱。无情的二级市场则将当升科技的股价打到了10元以下,以5月9日的8.69元收盘价计算,其复权后的股价也仅在17元左右。

  不仅是浙商证券,一些中等以上甚至大型券商的分析师,也并没有表现出更加专业的一面。

  来自中信建设证券的梁斌认为当升科技是“技术和市场优势兼具的锂电正极材料龙头”,同时,当升科技的募投项目将稳定公司的主营业务,并优化产品结构。

  基于此,梁斌预计当升科技“2010-2012年为公司的快速增长期,净利润分别增长50.8%、67.3%和63.3%,对应EPS分别是0.75、1.27和2.07元”,他对比国内可比公司估值后,假设当升科技的市盈率为30到34倍,建议询价区间为22.5元至25.5元。

  梁斌没有想到的是,2011年当升科技并没有实现其预测的67.3%的增长,其净利润反而大幅下降102.13%。

  “业绩预测只是一种假设,是基于募投项目、下游需求等等方面做出的综合考虑。”一位曾给当升科技做过盈利预测的券商研究员对此告诉21世纪网。

  尽管当时的盈利预测并不保守,但市场对于创业板公司的热情远比他们的预测还要疯狂。发行价仅为36元的当升科技上市首日便以73.58元的价格高开,并一度冲至74元,即便收盘回落至62.58元,相较于36元的发行价,涨幅仍然高达73.83%。

  然而,当升科技上市以后的盈利情况给所有人都泼了一盆冷水。

  据当升科技2010年报显示,当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3462.95万元,比2009年4012万元的净利润减少13.69%。相应的,2010年当升科技的每股收益从2009年的0.67元减少到0.47元(除权前数据),缩水29.85%,降幅高达近三成。

  虽然当升科技2010的净利润比上年减少了一成多,每股收益降近三成,但是公司股东仍然拥有0.47元的每股收益。

  “换句话说,股东仍然是赚钱的,只是比上一年少赚了一点。”一位长期关注创业板的投资者告诉21世纪网。

  然而,当升科技2011年的经营业绩却彻底让所有人失望了。

  数据显示,2011年当升科技归属于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仅为–73.90万元,每股收益也由正转负,只有–0.0046元,与净利润一样,同比降幅在100%以上。

  亏损的噩梦仍然继续。2012年4月25日,当升科技公布一季度报,净利润亏损进一步扩大至–302.94万元,每股收益为–0.0189元。

  其实,梁斌在2010年的研报中曾提到“当升科技产品出口比例连续3年超过54%,远高于我国平均23%左右的水平”,然而他却忽略了下游市场变化将会带给当升科技的冲击力。

  前述不愿具名的分析师认为“业绩下降主要因为下游传统客户手机市场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导致对当升科技的产品需求下降;还有同行竞争激烈,价格战导致毛利率下降;此外,原材料钴价下调也对毛利率产生了影响。”

  据其介绍。作为下游最重要的传统客户,诺基亚(微博)今年来的颓势对当升科技影响颇大。

  中小板: 汉王科技从万众瞩目到无人问津

  “公司未来几年保持快速成长,预计10-12年公司营收约为9.8亿、14.8亿和20.1亿元,净利润复合增长46%左右,每股收益分别为1.31元、1.91元和2.47元左右。” 爱建证券分析师万阳松在其研报中写道。

  给出这么高的盈利预测,万阳松的理由是,汉王科技2009年主营大幅增长154.6%,主要原因是公司电纸书销售大增,公司在国内电纸书市场处于领先地位,份额达95%,国际份额9%,处于第三位。“目前正搭建‘汉王书城’内容资源平台,将提升公司竞争力。”

  “目前智能人机交互技术的应用市场正趋于成熟,未来几年里,智能识别人机交互的市场规模将保持25%以上增长,国内该市场规模将超过千亿元。”

  与爱建证券同样不太知名的上海证券的分析师陈启书,也作出了盈利预测。

  陈启书是上海证券IT-软件与服务行业的研究员,他认为汉王科技在2010年及2011年的净利润将达到122.87、137.58百万元,相应的每股收益为1.15元和1.29元。

  而陈启书与万阳松不同的是,陈启书撰写研究报告之时,并不知道汉王科技的发行价,因此他作出的盈利预测相对比较保守。

  即便是相对较为保守的盈利预测,每股收益动辄都在1元以上,这与汉王科技真实的盈利状况大相径庭。

  据汉王科技2010年报显示,该年归属于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仅为8777万元,基本每股收益为0.88元。然而,2009年的每股收益却是1.07元。

  上市第一年,虽然汉王科技的净利润比上个年度8560万元微涨2.69%,但是每股收益却因为股本扩大而不增反降,比2009年减少17.76%。

  每股收益将近两成的降幅已经让不少投资者失望,而汉王科技2011年度的业绩更让投资者触目惊心。

  2011年汉王科技归属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由正转负为-4.97亿元。值得注意的是,该公司于2011年4月期间实施了以资本公积金10转增10的权益分派方案。

  如果不考虑股本扩大的情况,2011年汉王科技的每股收益为-4.64元,比2010年0.88元的每股收益减少650%。

  收益相差高达5元左右的对比并不只发生在爱建证券、上海证券等不知名的券商分析师身上,那些被“新财富最佳”的光环笼罩下的知名券商分析师,同样没有多大的区别。

  2008年新财富最佳分析师通信行业的第四名获得者——国金证券的陈运红曾预测,“公司2010-2012年将实现净利润1.20亿、1.78亿和2.45亿,按上市后总股本计算EPS分别为1.124元、1.665元和2.290元。”

  同样是新财富最佳分析师,兴业证券(微博)的刘亮不仅预测“2010、2012年摊薄EPS分别为1.31元和1.89元”,他还认为公司合理估值应该在35-40倍,对应2010年股价为45.85元-52.40元,并认为“公司41.9元的发行价合理,建议投资者积极申购。”

  主板:二重重装盈利预测还是“盈利瞎测”?

  21世纪网发现,在前述二重重装新股发行期间发布的23份调研报告中,各大券商分析师均一致看好该公司,并且大多数研究报告都向投资者给出了“申购”的投资建议。

  一份来自国联证券署名为“低碳能源组”的研究报告这样预测二重重装上市前后三年的盈利:“公司2009年、2010年和2011年的净利润分别为3.49亿元、5.32亿元和7.12亿元,对应摊薄后EPS分别为0.206元、0.315元和0.421元。”

  正是基于上述盈利预测,国联证券“低碳能源组”对二重重装的新股发行给出了“申购”的投资建议,并给出了7.93元—9.26元的询价报价。

  与国联证券同属于中小型券商的齐鲁证券也为二重重装出具了新股调研报告,其行业分析师李将军预测公司2010年和2011年的净利润分别达到4.74亿元和6.12亿元,对应的每股收益分别为0.28元和0.36元。

  尽管齐鲁证券分析师所做的盈利预测比国联证券的预测稍低,但同样与最终的现实相去甚远。

  二重重装上市当年的年报显示,公司2010年度营收67.25亿元,实现净利润2.80亿元,同比分别下滑10.98%和26.42%。而最终的每股收益则仅为0.17元,同比降幅达38.60%。

  令各大券商分析师没有想到的是,二重重装的业绩变脸并未就此停止,公司2011年的业绩将让他们的盈利预测变得更加离谱。

  二重重装4月17日发布的2011年度财报显示,公司当年实现营收72.20亿元,同比增长7.37%,但净利润却仅为-1.40亿元,同比下滑150.08%,最终对应的每股收益为-0.08元,降幅达149.34%。

  0.32元、0.42元与0.17元、-0.08元。

  这样讽刺的一幕并非只是发生在类似国联证券这样的中小型券商身上,那些身披新财富最佳分析师光环的知名券商分析师们,也并未作出与其身份相称的业绩预测。

  海通证券的机械行业核心分析师龙华预测二重重装,“2009年、2010年以及2011年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分别是3.74亿元、5.17亿元、6.25亿元;对应完全摊薄每股收益分别是0.22元、0.31元以及0.37元。”

  基于上述判断,龙华同样给出了一份“建议申购”的公司调研报告。

  21世纪网发现,海通证券的龙华与其同事一道,位列2008年第六届新财富机械行业最佳分析师第四名,其所在的海通证券研究所则排名新财富2009年度本土最佳研究机构第8名。

  而获得第八届新财富机械行业最佳分析师第四名的安倩,为二重重装出具的盈利预测则更为离谱。

  据其测算,公司2010年和2011年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将高达6.08亿元和8.44亿元,对应每股收益为0.36元和0.50元。

  安倩由此推测二重重装“上市首日合理价值区间为8.64 元-10.8 元”,但实际上,二重重装上市首日即跌破其8.50元的发行价,当日收盘价仅为8.15元,与上述新财富分析师所作预测最大误差达32.52%。

  实际上,即便是排名新财富第一的分析师也好不到哪去。

  先后拿下2008年和2011年两届新财富最佳分析师机械行业第1名的董亚光就在二重重装身上“阴沟里翻船”。

  董亚光预测二重重装2010年、2011年主营收入分别为93.88和107.46百万元,相应净利润5.71和8.06亿元,每股收益为0.338和0.477元。

  在2011年4月,二重重装2010年报发布之后,董亚光及时调整了其对公司的盈利预测,将2011年每股盈利预测调低至0.23元,并仍维持其“持有”评级,但最终的结果仍令其大跌眼镜。

  有意思的是,迈博汇金显示,自此之后,董亚光再没有替二重重装出过一份研究报告,而在2010年其一共为二重重装出具过5份研报,且均为“持有”或“买入”评级。

  无独有偶,蝉联2009年、2010年两届新财富最佳分析师机械行业第一名的招商证券(微博)分析师刘荣,也用事实证明了,他的预测水准并不比别人高多少。

  在其撰写的新股报告中,刘荣预测二重重装2010年和2011年的净利润分别为5.19亿元和6.96亿元,对应每股收益为0.31元和0.41元。

  “虽然近期发行的新股定价普遍较高,短期缺少投资机会,但是二重重装未来两年的增长仍可圈可点。”刘荣在上述新股报告中分析认为。(21世纪网 饶玉哲)

分享到: 欢迎发表评论  我要评论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