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长江证券被指与员工争利致研究所散伙 总裁叶烨代理所长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3月19日 00:07  理财周报

  长江证券“精打细算”、“抠”,甚至“与员工争利”,这被视为人事动荡的根本原因

  理财周报实习记者 蔡俊/文

  总裁亲任研究所所长,这在券商界鲜有其闻。

  安信证券的悲剧,正复制在长江证券身上。只是,长江证券有过之而无不及。

  2011年7月,高善文(微博)一力带起的分析师团队出现集体离职潮,而他作为精神领袖孤身坚守。但2012年春天,长江证券研究所的“教父”张岚,随核心团队一道纵身离去。

  张氏人马,兵分两路,一路北上投奔中信建投,一路南下,加盟广发证券(微博)

  历经数年培育,2011年,长江证券研究所终于开枝散叶,斩获颇丰。孰料三个月后,“黄金一代”已随风飘散。

  这是为什么?

  “黄金一代”散场

  “我也觉得很痛心,不知道公司是怎么想的。”长江证券一位与研究所往来甚密的内部人士说。

  “我最后一次见张总的时候,他已经升为副总裁了,谁知最后还是走了。”

  2012年的春天,长江证券的研究所正经历着一场改朝换代的人事大变动。不同于其他券商分析师的跳槽多发期,长江证券这次的员工离职,其实更多了一份独有的意义:曾经的长江证券“黄金一代”,已经成了历史的记忆。

  根据理财周报的记者调查,除了去年就已离职投奔到广发证券的原长江证券副所长李兴外,原长江证券所长张岚也在今年的3月初转投至广发,继续和李兴搭档。若再添上先前已经跳槽至广发的建筑建材行业分析师邹戈,和化工行业分析师冯先涛,长江证券已经被广发挖去4名猛将。

  几与张岚同时离职的,还有原地产行业首席分析师苏雪晶,其已奔赴中信建投。据悉,与苏同赴中信建投的,还有两名原长江策略团队分析师。

  实际上,长江证券宏观策略团队是最先发生分裂的。2010年,策略团队核心人物,时任研究所副所长的周金涛离职,赴中信建投任研究所所长。

  随后,该团队中的分析师张凡、钟华先后离职奔赴广发证券和国泰君安。

  据理财周报了解,该段时间中陆续离职的优质分析师还有原金融行业分析师刘俊、信息技术行业分析师何之渊等等。

  上述分析师,绝大多数均为张岚主政长江证券研究所期间的核心团队,并随着影响力扩大,逐渐成长为长江证券“黄金一代”。而长江证券研究所,也成为新生代研究所中的一匹黑马。

  在“黄金一代”分析师中,仍留守的包括有色金属行业分析师葛军、通信行业陈志坚、钢铁行业刘元瑞等。

  总裁亲任所长

  据理财周报了解,长江证券研究所本轮人事动荡,不仅包括研究所团队。原来分管研究所的副总裁马莉,此前已被调离该岗位。这意味着,长江证券研究所其时面临着主管副总裁、副所长同时空缺。

  而据理财周报了解,在此轮风波中央,陈志坚和刘元瑞被提拔为副所长,而张岚亦被赋予副总裁一职,意图挽留。不过,终归失败。对此,长江证券手中却无牌可打。最后结果是,现任长江证券总裁叶烨,亲自兼任所长一职。

  上述消息,理财周报获得了长江证券副总裁、董秘徐锦文的确认。

  “在券商行业,通过挖墙角来提升研究所实力是最常用的招数,一来可以节省时间成本,二来也能削弱对手,是一箭双雕的办法。但长江证券更喜欢通过培养新人来建立自己的团队,前述几个‘黄金一代’和获奖分析师在公司工作的时间都有些年份,长的甚至接近10年。不过在券商行业里,长江证券的待遇和竞争力不算顶尖之列,自我培养机制也是属于公司自力更生的一部分。”徐锦文在接受理财周报采访时称。

  “研究所2012年人员流动率不到10%,远低于市场平均水平。”

  不过显然,业内并不以此为标准。尤其是领军者张岚的离职,在研究所内部员工内心,不啻于失去半壁江山。

  “业内做了10年研究所所长的人已经非常少见了。”一位长江证券离职员工说,张岚能力强、敬业,“没有张岚,长江证券研究所就没有今天。”

  据了解,张岚曾经是申银万国(微博)研究所二把手,后前往中海基金担任过研究总监一职,2007年加盟长江证券任研究所所长,并构建了一个非常年轻的分析师团队。

  这个青涩的团队2006年起步,在2007年淹没无声。但2008年,以周金涛为核心的策略团队以其工业周期理论对经济危机的前瞻性而一跃成名;2009年之后,以苏雪晶、刘元瑞、葛军为代表的周期性行业跟随崛起;2011年,长江证券获得最辉煌成绩,根据2011年新财富最佳分析师榜单,不仅在钢铁和通讯领域斩获第一名,而且还分别在房地产、有色金属、建材、金融工程研究行业取得前五名的成绩。

  “与员工争利”

  “我现在已经在广发证券了,不想多说。”张岚在面对理财周报的采访时,不愿谈及具体的事宜。

  “张岚的走,主要应该是长江证券的资源不匹配,他宁愿去广发证券做一个所长,也不愿意在长江证券做副总裁,他应该是看清了这一点。”长江证券一位离职员工说。

  在多位长江证券在职及离职人士看来,长江证券“精打细算”、“抠”,甚至“与员工争利”,这被视为人事动荡的根本原因。

  “他们太不以人为本。”上述人士说,长江证券有一个著名的价值观,即“地球离了谁都照样转。”所以,不用太在乎员工。一个典型的制度设计是,对成熟资深的分析师,薪酬并不按照市场价来考量,而是有一个软性的天花板。

  不过有些举措却恰恰相反。

  一位员工举例称,业内券商一般奖金一次性发放,但长江证券的奖金却分拆成12个月发放,其原因就是为了防止员工提前走人,“拖死你”。

  据知情人士透露,长江证券还不止一次发生过,员工离职后,被迫签订协议,放弃追溯未发奖金的权利。

  多位人士还提到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中高层几乎全是湖北人,连开会也先讲一通湖北话,这让非湖北籍管理人士难以立足。”

分享到: 欢迎发表评论  我要评论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