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汽车业:4013份报告大部沦陷 杨一朋曹鹤最佳减持意见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2月03日 17:17  理财周报微博

  理财周报中国分析师实验室研究员 吴爱粧/文

  2011年,是汽车行业泥沙俱下的一年。

  一度风光无限的汽车板块以28%的跌幅黯然收场。84家上市公司仅6家实现了正收益,其余78家公司的股价出现暴跌,平均缩水43%。

  在沦为“熊股集中营”之前,汽车行业并不乏人问津。

  据理财周报中国分析师实验室统计,2011年汽车行业分析师发布了4013份研报。他们毫不吝啬地给出了688次“推荐”评级、986次“买入”评级和349次“强烈推荐”评级。喊出“减持”、“中性”和“观望”的研报仅有381份,不足10%。给出“减持”和卖出意见的只有高华证券杨一朋和民族证券曹鹤两人。

  那么,这一年来,分析师信誓旦旦力荐的汽车股,为什么一跌再跌?

  变化的是行情,不变的是分析师的脸

  2011年,127名汽车行业分析师共发布了4013份研报,人均发布研报32份。

  一年发布超过百份研报的分析师有14人。其中,中信证券(微博)分析师李春波表现最活跃,共发了269份研报;国金证券分析师吴文钊也发了250份研报;招商证券(微博)分析师汪刘胜一共发了220份研报。

  发布研报超过100份的分析师合计发布研报2326份,超过总研报数的1/2。换言之,这14个活跃分析师的意见就代表着行业的主流观点。

  乐观,乐观,乐观!变化的是行情不变的是分析师的脸,2011年,无论汽车行业下跌多少,分析师们脸上总是洋溢着乐观的情绪。

  一年前,几乎所有汽车行业分析师都满怀信心。2010年下半年汽车板块大涨了37%。这无形中奠定了2011年初分析师乐观预测的基调。

  2011年1季度,汽车板块以14%的涨幅继续跑赢大盘。汽车行业涨幅位列申万二级字行业第7名。分析师们信心爆棚,乐观情绪再次被点燃。

  彼时分析师之间最默契的观点是,“市场给汽车的估值太低”。

  2011年4月11日,申银万国(微博)分析师姜雪晴发了二季度投资策略报告《优质公司将迎来业绩和估值双升》,指出“汽车行业估值过低”,并将投资机会锁定在上海汽车等优质公司。

  万联证券分析师陈召洪在二季度策略报告中也屡次提及“汽车板块估值处于历史较低水平”,结构分化继续。

  乐观情绪一升再升,正是乐极生悲之时。

  二季度汽车板块整体猛然下跌了5%,但乐观的分析师们主要将其归咎为“板块估值调整”。

  下半年,股价下跌的苗头越燃越旺,板块跌势一发不可收拾,半年内暴跌了29%。

  面对每况愈下的行情,东北证券分析师刘立喜表态,“尽管一些消费政策已经退出,又面临交通拥堵等诸多矛盾,但居民收入不断提高的趋势不变,汽车刚性需求非常强烈”,对2011年我国汽车股的表现依然乐观。

  与股价大幅下挫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这段期间分析师仍乐此不疲地发布了2151份研报,184次“强推”、470次“买入”、354次“推荐”。

  2012年伊始分析师们又掀起了新的一轮预测。对于他们来说,2011年的是非对错似乎已无足重轻。

  平安证券(微博)分析师余兵指出,“2011年是汽车行业的调整之年,到了2012年将恢复到10%-15%的正常增速,汽车行业的成长性依然值得期待。”乐观之情依然溢于言表。

  预计行业的景气拐点将至,几乎成了汽车行业2012年投资策略报告的主题。

  总有一次乐观预判会遇上上涨行情,那时分析师便四处邀功,而乐观后的暴跌却归咎“调整”,从无责任可言。

  视风险于无物,三分析师亚太股份前跌倒

  2011年汽车股“跌”声一片。同花顺数据显示,84家汽车上市公司中,仅有6家股价未遭受损失。股价跌幅超过了50%的有29家,跌幅高达30%的有58家。

  股价下滑最严重的前五大个股包括庞大集团(601258.SH)、云内动力(000903.SZ)、福田汽车(600166.SH)、万里扬(002434.SZ)、亚太股份(002284.SZ),跌幅分别为86%、77%、76%、74%、73%。

  其中,亚太股份的倾颓之势早有提示。

  在2011年三季报中,亚太股份就曾披露,“预计2011年净利润比上年同期增减变动幅度为-30-10%”。对业绩变动亚太股份说明的原因一是汽车行业景气度下降,二是成本不断上扬。

  风险十分明显,而专业的分析师们却视而不见!他们对亚太股份业绩变动所作出的反应似乎并不充分。

  早在2011年2月28日,张镭在研报《技术外溢与ABS潜力终将带来质变》中乐观预测亚太股份6-12个月的目标价为32元,并将评级从“推荐”上调为强烈推荐。支撑他的预测的理由是:业绩拐点明显以及过硬的核心技术。

  结果是,亚太股份的到期价仅有10元。张镭显然高估了亚太股份。

  2011年张镭共发布76份研报,其中64份研报偏乐观,乐观研报占比达到了84%。

  三季报发布后,张镭一度将目标价调低至10元,但已是亡羊补牢,亚太股份的到期价下探到了6.6元。

  中信证券分析师李春波也在亚太股份的预测上摔了大跟头。2011年3月25日,李春波发布了题为《业绩符合预期,成长空间广阔》的研报,突然将亚太股份的目标价从1个月前的25元提升到30元。

  但是,这份研报的到期价只有14.93元,李春波的预测偏离度高达42%。

  为亚太股份保驾护航的还有爱建证券分析师张志鹏。从2011年5月到11月,张志鹏连续推出5份研报强推亚太股份。在5月份的研报中,张志鹏预测亚太股份将下跌1%,而实际跌幅18%远高于此。

  推荐熊股的杀伤力,远比想象中的大许多。目前张镭、李春波、张志鹏在整个分析系统中的排名较为靠后,分别为第1248名、第1055名、第910名。

  唯一的“唱空”先生

  4013份研报,“持有”以上评级的研报多达3632份,9成研报在唱多。事实上,不光是汽车行业,所有的行业都缺乏“唱空”分析师。

  在汽车行业的127名分析师中,不靠谱的分析师高达79人,占比62%;优秀分析师仅有31人,占比24%。

  当不靠谱的声音盛行时,“唱空”的声音则容易湮灭在人海。

  2011年汽车行业出现了唯一一份“卖出”评级的研报,稀少而珍贵。这份研报来自高华证券分析师杨一朋,研究标的是长安汽车(000625.SZ)。

  2011年10月24日,杨一朋在研报行业研究报告《GDP增速放缓、下调汽车销量预期;重申强力买入上海汽车;华域汽车首次评级为买入》中明确标示将长安汽车的中性评级下调至卖出。

  除了调整评级外,杨一朋预计长安汽车的目标价为3.49元,与到期价3.78甚为接近。

  事实上,2011年研究长安汽车的分析师多达33人,而给出了卖出意见的分析师仅有杨一朋一人。

分享到: 欢迎发表评论  我要评论

> 相关专题: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